3隊員出發前曾向家裡交代“後事”,而今全部凱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魏浩 攝影 張琮

河南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1/3隊員出發前曾向家裡交代“後事”,而今全部凱旋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歸來,楊柳依依。”4月21日15:3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五十四場新聞發佈會,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省衛生健康委體改處處長王耀平改編了詩經《采薇》裡的一句詩,來形容50余天的武漢行。

【出發】首批醫療隊,1/3隊員曾向家裡交代“後事”

1月26日晚,來自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5家醫院的137名醫護人員組成河南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到達武漢那天,下著濛濛細雨,街道空無一人,繁華喧囂的都市陷入讓人揪心的沉寂,去往駐地的大巴車上,王耀平發現,隊員們一個個都默不作聲——當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為肆虐的時期,能不能打贏這場戰役,大家心裡沒底兒,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但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必須背水一戰!當時包括王耀平在內,醫療隊有三分之一的隊員出發前都向家裡人交代了“後事”,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至今刻骨銘心。

全部入住工作協調完後,已是深夜。為了使第二天迅速進入工作,隊員們並沒有休息,而是繼續開起了小會。酒店大堂、會議室都成了臨時會議室。全部忙完已是凌晨。

當天,王耀平只睡了兩個小時,但大家的工作狀態非常高漲,醫生護士的平均年齡才32歲,幹勁兒大。

【戰鬥】太疲憊,出了隔離病房,在換衣間坐凳子上就能睡著

投入武漢戰“疫”之後,每次進隔離病房都是一場體力和心理的較量。

在隔離病房不能吃、不能喝,進入病房都要穿尿不溼。護士的工作量是原來照顧病人工作量的兩到三倍還要多。特別是防護服裹的嚴嚴實實,憋氣,呼吸困難,一個班4個小時下來,汗流浹背,很疲憊,隊員出隔離病房在換衣間坐凳子上就睡著了。

剛開始,病房一片死寂,病人都不說話,恐懼、焦慮、無助的氣氛瀰漫整個病房。隊員初進隔離病房瞬間,也感覺有壓力,可一旦進入到病房,就立即投入戰鬥。

由於初期危重病人多,一些患者面臨死亡的威脅,對於個別病亡的患者,隊員還要進行臨終關懷,回到駐地,不少隊員抱著被子哭,心理壓力巨大。

【互動】兩個月來,醫療隊共收到38封患者感謝信

雖然有壓力,但更有勝利的喜悅。王耀平介紹,在武漢的每一天,都發生著感人的故事,大家用生命守護生命,用溫暖傳遞溫暖,隊員成了患者的親人和家屬,醫療隊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聽到最多的稱讚就是“豫鄂一家親,河南人真好!”。

來自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隊員王晶晶曾護理過的一位94歲老奶奶,出院時,老奶奶想寫一封感謝信,由於手抖無法執筆,叫護士代筆,隔壁床患者當起了武漢話的翻譯。信中寫到:“虧了你們把我從死神手裡搶回來。我生活不能自理,隔離治療不能請人照顧,一切護理工作都落在你們的身上,睡久了背會癢,你們給我捶背、擦洗……把兒女的事情都做了。感謝你們對我的好……”。

據統計,兩個月來,醫療隊共收到38封患者感謝信和136個圖片(視頻)感言畫面,其中,71歲的出院患者張冬梅說,是河南醫療隊給予她生的希望,醫療隊的出現,就像一支支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疫情陰霾的夜空,給患者帶來了一道閃亮的生命之光。還有患者動情的表示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到過醫生和護士的眼睛!”。

【凱旋】首批醫療隊武漢期間收治患者231名,治癒率92%

王耀平介紹,支援武漢期間,首批醫療隊整體接管了四院的三個病區,收治患者231名,其中重症和危重症131人;治癒出院213人,治癒率92%,出院患者回訪滿意率100%,實現了醫療隊員零感染。

3月26日,在圓滿完成支援湖北各項任務後,首批全體醫療隊員搭乘高鐵回到家鄉,受到省委、省政府的最高禮遇。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龔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