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有核反應堆,為什麼不能利用他建造國產核航母?戴高樂不就是四臺核潛艇反應嗎?

折騰地球的園丁


航母直接用核潛艇的反應堆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只不過根據實際操作來看,這樣的效果並不怎麼樣,甚至都有點雞肋。像美國第一艘、也是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法國的第一艘、目前也是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都是拿核動力潛艇的反應堆來做動力包。然後暴露出的問題很現實,那就是核潛艇的動力包並不適合航母,因為它的單臺功率太小,裝少了動力不足,裝多了價格又太貴了。





由於航母與潛艇工作環境不一樣,這是在水上一個在水下,由於潛艇下潛需要承受海水的壓力,潛艇的艇殼必須做成高強度的耐壓容器,而耐壓殼的直徑是有限的,所以核動力潛艇的反應堆必須設計得小巧,而推動萬噸級的潛艇以30多節的航速行駛其實已經是足夠了的。但是,航母的排水量是核動力潛艇的幾倍之多,光靠那迷你型的核反應堆是根本不夠的。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掌握的核技術來看,美國核潛艇用的單臺反應堆最大功率為6.1萬馬力,而尼米茲級航母用的單臺反應堆最大功率達到了14萬馬力。


所以兩者的功率相差近兩倍多,更低的功率要驅動更大的噸位是不現實的。所以像法國戴高樂號兩臺核反應堆的輸出功率才7.6萬馬力,驅動4萬多噸的身軀勉強才達到25節,還不如常規動力的蒸汽輪機跑得快。而像美國企業號航母為了解決速度問題直接上了8臺,但是價格之高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只造了一艘。所以有了美國和法國這樣的實踐,應該不會有哪個冤大頭再去願意再試試了吧。
攻擊型核潛艇高速上浮的畫面,從中就可以看出速度之快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國確實擁有可靠的核潛艇動力,但是直接用它裝備核動力航母行不通,這個虧,美國和法國都吃過,我國不能再吃了。

法國“戴高樂”核動力航母確實使用的就是其“凱旋”核潛艇的反應堆,但只用了兩臺,如果是四臺“戴高樂”就笑不動了,K-15反應堆推動1.4萬噸的“凱旋”核潛艇到25節水下速度高速航行沒問題,但兩臺也推不動4萬多噸的“戴高樂”航母,除非放大艦體增加兩臺,但法國人又捨不得再多花點錢放大航母的設計,於是這艘核動力航母最高速度只有25節左右,還比不了常規動力航母。

美國1960年建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也是使用從核潛艇反應堆稍加改進而來的A2W壓水反應堆,但為了保證航速,這艘8萬5000噸的航母一下子裝了8臺反應堆,高昂的造價和後勤維護的壓力,使得“企業”級航母只建了一艘,當時美國不得不回過頭去重新建造“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直到專門為核動力航母研製的A3W核反應堆研製成功,才開始批量建造“尼米茲”級核動力超級航母。

由此可見,我國也必須研製專門的核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該項目已經啟動,我國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已經開始建造,這種大功率的核反應堆一旦成熟,我國核動力航母必然問世。n


聯合防務


在我們大家的心中核反應堆就是利用核燃料釋放出熱量加熱水成高壓蒸汽後,高壓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產生軸功率的一種能量轉換裝置,只是因為核燃料相比普通的化石燃料釋放能量更為持久更強罷了。所以不管是陸地上的核電站還是海里的核動力航母、核潛艇使用的核反應堆從原理上都是一樣的。特別是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都是艦船用核反應堆,那為什麼核潛艇使用的核反應堆不能直接被用於核動力航母呢?

的確從大的範圍來說,不管是陸地的核電站還是海里的核潛艇、核動力航母其能量轉換方式都是一樣的,但是往細了說,海上的艦船用核反應堆受限於空間和重量的限制,其要求核反應堆的功率輸出密度更高才行,特別是在運作方式上不同要求也不一樣,比如陸地的核電站要求的是長期穩定的持續動力輸出,而核動力艦船因為要有加速、急轉彎等機動過程,所以就要求動力要隨叫隨到才行,就像是很多大城市使用的大功率燃氣輪機發出的電可以滿足幾百萬人使用,但是這種燃氣輪機卻不能驅動軍艦航行一個道理。
再從核動力航母使用的核反應堆和核潛艇使用的核反應堆區別來說,的確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核反應堆就是直接拿法國為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研製的K-15反應堆用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面臨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導致航母最高航速只有25節,這和航母上艦載機起降時要求的30節航速差太遠了。
詳細來說的話,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上使用的K15反應堆最大輸出功率3.3萬馬力,推動1.4萬噸的戰略核潛艇達到25節的航速很容易(戰略核潛艇對最高航速要求並不是很高,攻擊核潛艇對於最大航速一般要求要至少超過32節才行),法國在建造戴高樂號航母時為了節省經費直接使用了2臺K15核反應堆,兩臺核反應堆總輸出功率才7.6萬馬力,而戴高樂號航母是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的航母,對於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至少要達到13萬馬力左右才能保障航母最高航母超過32節,這樣算下來戴高樂號航母的動力輸出少了將近一半,所以其最大航速只有25節也就不足為怪了,25節的航速加上蒸汽彈射器賦予的250KM/H的彈射速度,陣風M艦載機的最大離艦速度剛好超過最低300碼的離艦速度,所以戴高樂號航速雖然可以正常彈射艦載機和預警機,但是對於艦載機來說,其最大起飛重量肯定會受限制,結果也就是要麼少油要麼少彈。
而造成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K15核反應堆輸出功率嚴重不足的原因主要還是戰略核潛艇和核動力航母對於核反應堆的要求不一樣,因為核潛艇作為水下的戰爭武器,相比其他的技術指標而言其對於自身的靜音表現尤為注重,也就是說靜音水平在潛艇上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影響核反應堆功率的提高最關鍵的一項參數就是冷卻泵的功率,因為核反應堆輸出功率大了對冷卻要求更高,但是冷卻泵輸出功率大了噪音也更大(沒辦法現階段還是壓水堆,等自然循環堆了就不需要冷卻泵了),再加上潛艇內部空間狹小,對於核反應堆的整體體積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空間一定的條件下K15的冷卻泵體積就不能太大,所以K15反應堆只需要能夠推動1.4萬噸的凱旋級潛艇水下航速達到25節即可。
但是核動力航母不一樣,因為航母在海上航行期間航速是隨時變化的,再加上航母上眾多電子設備的用電需求,所以對於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要求更高,但是航母又不注重靜音表現,只要求核反應堆在體積和重量一定條件下輸出功率更大就好,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航母在核動力化道路上需要專研航母專用核反應堆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