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前一段時間,我們公眾號發佈了一篇文章,名為:2020有可能是西瓜行情最悲催的一年!文章一出,引起了大家激烈討論,可見大家對於今年疫情影響下的西瓜行情非常關注!


也有很多朋友給我們留言,有的人認為今年西瓜行情並不會很差,甚至可能比往年更高: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當然,也有悲觀的朋友,認為今年西瓜的行情必然要受疫情影響: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其實,在疫情之下,所有行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瓜果產業也不會例外,關鍵是要看我們如何在艱難時期積極自救。


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一個知名瓜果之鄉在疫情艱難時期積極自救,最終找到出路的案例!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種瓜20多年,從單打獨鬥到分工協作


2017年,“單縣香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李新莊鎮是“單縣香瓜”的主產區,也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李新莊鎮副鎮長田麗麗告訴記者,今年該鎮香瓜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近一半,“由於輪作的原因,有些地種了幾年香瓜之後,需要輪作,改種別的作物,不然,香瓜的種植面積還要大”。


除了本鎮種植之外,還有不少瓜農在外租地種瓜,往年這些香瓜也都會拉到李新莊鎮,集中賣給收購商。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單縣香瓜”名聲在外,自然吸引了不少收購商,其中收購數量最大的,是來自湖南、湖北、廣東、河南、河北等地的商人。賈行全說,“往年香瓜上市前,就有很多收購商提前打電話預訂,我們不用考慮賣瓜的問題,在地頭就賣完了”。


在最開始,瓜農們的銷售模式並非是這樣的,10多年前,瓜農們還要自己銷售,每年瓜熟的時候,自己拉著瓜到周邊縣城、市區的市場銷售。


香瓜即將上市,可收購商還沒來


瓜農種瓜、收購商收購批發、零售商分銷……十多年來,一個分工合作的市場鏈條已經成型。然而,今年的疫情下,看似嚴密高效的市場鏈條遭遇了挑戰。


4月8日,賈行全的30多畝早熟香瓜第一次採收,比去年早了一個星期左右,大概收了2000斤香瓜,去年是收購商提前預訂,直接裝車運走了,但今年,熟悉的收購商要麼沒來,要麼來了收購量少了。


其實在第一次採收之前,賈行全就預料到今年可能要自謀銷路,重操賣瓜的舊業了。他聯繫了很多附近縣城的水果商超、農貿市場,從4月8日第一批瓜採收開始,每天花5個小時開車送貨。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香瓜逐漸進入成熟的高峰期,每天採收的量也會快速增加,30多畝地每天能採收3萬斤左右,附近的市場、商超還能消化嗎?


電商銷售,並不適合脆皮香瓜


其實,從春節封村以後,李新莊鎮的瓜農、鎮裡的幹部乃至縣裡的幹部,就開始考慮和籌備香瓜的銷售問題。並且幫助種植戶聯繫市場、水果店、商超等銷售機構。此外還聯繫了社區,在縣城及周邊各個社區裡宣傳,發動居民購買。


但相對於產量,本地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整個李新莊鎮,2020年早熟脆皮瓜的種植面積,大約有4千畝到5千畝,主要是羊角蜜、博洋9號和博洋61號,按畝產5000斤算,大約2000萬斤至2500萬斤,也就是1萬噸至1萬2千噸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沒有外來的收購商,僅靠本地消費,要消化這麼多香瓜並不容易。更不用說,還有2萬多畝的厚皮香瓜,緊接著就要上市。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我們想過電商銷售,也正在籌備,但很難運用到脆皮香瓜上”,田麗麗說。脆皮瓜不能磕碰,收購商的大車,可以集中運輸,儘可能減少損耗,電商銷售要走快遞,而快遞過程中難免磕碰。田麗麗他們聯繫了不少做農產品的電商企業,但幾乎都不願意做脆皮瓜,只願意做晚熟的厚皮香瓜,相對來說,厚皮香瓜在快遞運輸中的損耗要小得多。

田麗麗告訴記者,雖然脆皮香瓜很難通過電商銷售,但他們並沒有放棄電商計劃,“我們打算辦一個線上的香瓜節,初步定在4月底舉行,到時候種植戶、鎮裡、縣裡的幹部也會上網促銷,縣長也會直播賣瓜。”


線上銷售主要是針對適合電商的厚皮香瓜,4月底正是厚皮香瓜大量成熟的時候。


早熟的脆皮香瓜和晚熟的厚皮香瓜之間,只有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差,這也意味著,短時間裡,銷售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不是逐漸緩解。


謝文凱他們也在籌備網上銷售的事情,想要通過網絡推銷香瓜。孟樓村辦了一個合作社,合作社裡的人,目前已經準備好了直播間,並發動村裡的主播、在外地的村民共同推銷香瓜。“我們的想法是,如果能夠打開銷路,就不僅賣合作社內種植戶的產品,也賣村裡其他人的產品。但我們也是頭一回,所以目標定的不高,今年就是保證存活下來,盈利的事情只能留待以後了”。


收購商猶豫,收回來賣不動


除了通過種種辦法自救之外,瓜農和當地幹部也在不斷地聯繫熟悉的收購商,時至今日,我國大部分地方的封鎖都已經解除,同時,農業部門也三番五次下達文件,保障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但來到李新莊鎮的收購商,仍不如往年多。


其實,收購商們也在打聽李新莊鎮的消息。4月14日,記者聯繫到了兩位常年在李新莊鎮收購香瓜的收購商。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身在湖北的彭中洲,每年4月都會赴李新莊鎮收購香瓜,每次在那裡待一到兩個月,總共會收購500-600噸香瓜,運往湖北銷售。“幾乎所有的品種我都收,多的時候,8噸的車,每天能收2-3車”。


但今年,彭中洲還在猶豫,“想過去,但不知道去了要不要隔離,跟當地人打聽過,有的說要隔離,有的說做核酸檢測就可以了,現在也沒個準信兒,還在打聽消息”。


彭中洲表示,今年肯定還會去李新莊鎮,身處湖北的他,也同樣著急。“往年過了春節就開始做生意,先做一段橙子,然後去山東收香瓜,然後是西瓜,秋冬接著收橙子,今年到現在還沒開工,也想早點兒開始。更麻煩的是,即便開工了,生意也難做,經歷了這段封閉的日子,人們的消費量也下來了,賣不了那麼多了”。


身在鄭州的秋建華已經開工了,他做批發生意,也做零售,有自己的水果商超,一直都沒有停業,但銷量只有往年的一半,瓜果的平均價格也比去年低3成多,“去年這時候,香瓜的批發價是5塊,今年只有3塊5左右”。


春節以後,秋建華已經去了一趟山東,不過去的是濰坊。他打算過幾天去李新莊一趟,但同樣會減少收購量,而且,此前的外出之行,讓他心裡有些發憷,“吃飯、住宿都不方便,確實很麻煩”。


斷裂的市場,不是市場的問題


“現在成熟的香瓜,在去年10份就開始搭棚,隨後育苗,2月份定植,4月份就可以上市了,那時候誰也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謝文凱說。


多年以來,瓜農生產、收購商收購分銷、零售商零售的模式,已經成了大多數農業產品產銷的普遍模式。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市場鏈條,收購商不來,瓜農陷入困境,不得不另想辦法自救。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是產業鏈條太脆弱?還是市場化本身出了問題?自產自銷的傳統模式,是否更具有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如果瓜農們依舊自己進城賣瓜,情況會不會好點兒?


“可能事實不是這樣”,曾經調研過果蔬運輸的陳及說,“疫情影響下,人員、貨物流動受限,價格下滑,確實給各個方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和風險,尤其是生鮮水果,既不耐儲存,運輸也比較麻煩,受損的可能更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化有問題。”


產銷分工,全國乃至全球流通,是市場化的結果,也是市場發展的趨勢,農產品銷售鏈條的斷裂,恰恰是市場化程度不夠的結果,市場經濟雖然最早起步於農村,但發展到現階段已遠遠落後於城市。


成熟的市場應該是多元的。這一次,疫情打斷了產銷鏈條,也提醒我們,應該努力完善市場,也應該努力利用新技術,掌握更多的銷售渠道。疫情是意外災害,誰都沒想到,但災害發生後,應該考慮怎樣減少損失,及時讓市場暢通地運作起來”。(本案例信息來自新京報)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往年一畝賺一萬,今年只求活著”:疫情下知名瓜果之鄉艱難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