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深秋時節那一天:訪問英國,去拜謁馬克思墓

文/金堅範

在我們訪問英國的日程中,接待單位英國文化委員會留出了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一行五人,有黨內的也有黨外的,卻不約而同地首先想到一定要去拜謁馬克思墓。

那天碰巧是11月7日,十月革命75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去拜謁馬克思墓是意味深長的。倫敦的上空佈滿雲塊,陰沉沉的。海格特公墓裡,棺穴密密匝匝,墓碑層層疊疊,萬籟俱寂,一派肅森氣氛。就是那些本可扶疏的樹木,也禁不住寒風的侵襲,已經樹葉凋零,偶爾掛著些許葉子的,也已枯黃了。

銘記深秋時節那一天:訪問英國,去拜謁馬克思墓

但我是懷著朝聖者的特別昂奮的精神去拜謁的。我們順著甬道向嚮往多年的墓地走去。接近墓地時,發現有三位藍眼睛黃頭髮高鼻子的西方人在那兒,心中不禁一陣驚喜和感奮:來拜謁的不僅僅是我們五個遠道而來的中國人。這三位白人中,有一位男士在向身旁的一男一女指指點點,顯然是在作解釋。我們到達時,他們正要離開。互相之間沒有交談,但交換了注目禮,熱情的眼神中閃射出一種特殊的敬意,這種敬意與“英特納雄耐爾”這首無產階級的歌相通。然後互相點點頭,他們便離去了。

馬克思墓地位於墓園的東北角。墓碑的基座是約為三米高、二米寬、一米厚的花崗岩,給人以渾厚、凝重、質樸和堅如磐石的感覺。上端的外文字母是《共產黨宣言》的結束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中間是卡爾·馬克思的名字。下端是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全部是英文大寫字母,用金箔製成,然後鑲嵌在花崗岩的基座上,既顯得十分嚴肅莊重,又金光閃閃,寓意深遠。基座上面,端放著用青銅澆鑄的馬克思的頭像。感謝雕塑家的巧奪天工,那頭像栩栩如生。寬廣的額頭上的皺紋,如大山的褶皺深刻而嚴峻,包含著他為探索全人類的命運而付出的艱辛的勞作。他那為我“眼熟能詳”的濃密而捲曲的大鬍子,簡直很難想象是澆鑄出來的,與我記憶中的大鬍子絲毫不差,因而格外親切。他那安詳、凝重的眼神裡透出一股欣喜之光。值得注意的是,在墓碑基座正面的石縫中,不知哪一位敬謁者插上了兩朵鮮紅的小花。那兩朵花在深秋的陰冷天氣中依然那麼豔麗、那麼水靈、那麼逗人喜愛。

銘記深秋時節那一天:訪問英國,去拜謁馬克思墓

環顧風雲變幻的當今世界,國際上議論紛紛,有人甚至斷言社會主義將全部、乾淨、徹底滅亡。馬克思主義“休眠”了嗎?回答是響亮的:不!車可倒開,馬可反走,而歷史的潮流如東去的大江浩浩蕩蕩奔向前方。長眠在這方墓寢下面的是人類最崇高最偉大的巨人,因為他創立的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歷悠悠歲月而彌足珍貴。遠隔萬水千山的五千萬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用馬克思主義觀照了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勝利和挫折,也借鑑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成敗,突破框框,獨闢蹊徑,道路愈走愈寬廣。擁有11億人口的神州大地,紅旗飄飄,陽光燦爛,鮮花競放,這本身就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大事。

銘記深秋時節那一天:訪問英國,去拜謁馬克思墓

夙願得償,我懷著滿足、興奮的心情,邁著更為堅定的步伐走出墓園,當我回頭最後看一眼墓地時,那墓碑上的金字愈加閃閃發光,那小紅花愈加鮮豔,腦子裡忽然閃出英國桂冠詩人華茲華斯的一句詩:“大地沒有什麼更美的再可炫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