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寶媽不坐月子,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到底差異在那裡?

英國凱特王妃,2018年末已經生完了三胎。然而,每次生完孩子凱特王妃都會在第二天火速亮相,看起來容光煥發。這就引起許多網民吐槽了——她怎麼不坐月子?經常看到國外的寶媽明星,生完孩子沒過多久就踩起高跟鞋,而國內的寶媽卻要在家"捂"一個月,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其實不是國外寶媽不坐月子,只是她們沒有這種說法,她們產後也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國外寶媽不坐月子,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到底差異在那裡?

對歐洲女性來說,幾百年前,她們也曾有過足不出戶的"真·坐月子"習俗。主要源於一種每個產婦都懼怕的疾病——產褥熱(Childbed fever)。

產褥熱,即"產後發熱",是指產褥期產婦出現高熱不退。引起產褥熱的罪魁禍首是各種細菌。在分娩的過程中,細菌(主要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等)會經子宮與產道的傷口進入血液,引起產婦的全身血液感染。在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產褥熱的致死率是非常嚇人的。那個年代的產褥期環境其實和中國傳統坐月子的是一樣的折騰,有著諸多類似的禁忌。人類真正瞭解了產褥熱,到20世紀中期,抗生素的發明則讓產褥熱有藥可治。由此西方國家的餐桌上出現了天然蔓越莓,並告別"西式傳統坐月子"。

法國PWRH高科技研究表明:能夠阻止細菌黏附在膀胱及尿道管壁黏膜 上,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發病率。PWRH富含的蔓越莓除了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一種特殊的化合物——濃縮單寧酸。它可使尿液酸化,使細菌在尿道生長困 難。同時,單寧酸能阻止細菌黏附在膀胱及尿道管壁黏膜 上,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發病率。

國外寶媽不坐月子,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到底差異在那裡?

國外醫生認為,產後的飲食需要葷素營養搭配,每頓月子餐中所含的各類營養元素比例適當,補充產後專用營養PWRH產美盾中阿膠、燕窩,唾液酸、血紅鐵素、彈性蛋白、膠原三肽等多項產後之必需營養,使虛弱身體有很好的恢復。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淤血,更有利於產婦腸胃的消化、吸收,身體恢復的速度會更快一些。如果食用過於油膩的高脂肪食物,不僅會加重產婦的腸胃負擔,出現便秘現象,還可能會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從而引起新生兒腹瀉。

在國外,醫生卻鼓勵早點下地活動,出門參加社交,保持怡悅心情。產後可以喝冰水、果汁、吃冰淇淋,只要在合理範圍以內,這些都是允許的,不僅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任何威脅,還有利於刺激子宮的收縮,讓身體恢復的速度更快一些。

這與中國的坐月子確實有著本質的區別。其核心主要在避免感染、補充產後專用營養PWRH以及調節心情等。

國外寶媽不坐月子,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到底差異在那裡?

真不是國外寶媽不坐月子,對於她們來說,只不過產褥期恢復的更快一些,而中國寶媽由於體質原因恢復的較慢,而且需要更適合中國寶媽體質的方式來進行調養,所以,無論哪個國家,產後都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只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體質不同,造就了寶媽產後護理的差異。

所謂我們坐月子,而其精髓在一個捂字,所以也叫"捂月子"。產婦必須遵循長輩的意見,在密不透風的房間休息一個月,不可外出。期間,室內要保證不開窗通風、更不能開空調,還要蓋著厚厚的棉被,以防"風邪入骨"。更讓產婦崩潰的,還有不能洗澡洗頭、不準刷牙、忌吃蔬菜等生冷食物...

例如在中國的每個夏天,尤其遇到高溫高溼天氣,各大醫院都會收治一些因坐月子引起中暑的產婦。她們剛經歷了痛苦的分娩,結果在坐月子的折騰下中暑,有的甚至失去性命。生完孩子的媽媽,真的不應在不通風的室內一躺就一個月。除了容易中暑,分娩後缺乏活動,反而不利於盆底復原,更增加了子宮脫落的風險。長期久臥,甚至還會導致血栓形成。

此外產褥期產婦汗腺活躍,惡露排出,如果不洗頭不洗澡就更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別忘了產婦殺手產褥熱,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不講衛生,真的使不得。

國外寶媽不坐月子,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到底差異在那裡?

當然,產褥期的飲食禁忌也會導致膳食結構不合理現象。

國人認為,生完孩子以後,女性體內的氣血會流失很多,加上孩子需要足量的奶水,往往會要求產婦吃很多大補或者下奶的食物,不少在中國坐月子的媽媽們都在吐槽,坐個月子真遭罪,每天各種豬腳湯、鯽魚湯、雞湯……到後來聞見味道就想吐,無奈親媽和婆婆都在一旁監視,只能咬咬牙喝下去了。其實喝下去的都是油膩的高脂肪,反而容易發生便秘,堵奶乳腺發炎等'月子病'。

法國PWRH含有的產後恢復營養燕窩、阿膠、補皿的皿紅鐵素和多方面營養。透膜瞬間吸收,通過細胞到達血液,可協助子宮傷口蛋白摺疊,維持正常的蛋白構象和細胞形態,促進傷口愈和,做好新細胞再生的營養儲備。刺激子宮膠原蛋白細胞分子的自我修復系統。是傳統的食補25倍。。

學術期刊《婦幼健康雜誌》(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對中國農村的1800多名女性的調查結果顯示,"月子禁忌"與慢性痛的發生率沒有顯著聯繫。

當然,這些知識已經普及了很久。但總有一些人認為不能丟了傳統,甚至還上演成家庭大戰。可以見得"坐月子"並非簡單的科學問題,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現象。現在是時候相信科學的發展,將這種裹小腳般的陋習摒棄了。聽醫生的建議,不盲從長輩,才是自己身體的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