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至今還記得電影《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裡面因為校園霸凌而毀掉大好年華,或走上監獄或絕望自殺的主人公悲慘的際遇,我們從不知道孩子的世界竟然也會這樣陰暗。

《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藝術高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或許並不會遭到這樣嚴重的暴力事件。但校園衝突卻不可避免,這幾乎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

女兒才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天就跟我說:“媽媽,我遭遇校園霸凌了。”經過調查,發現只是一起簡單的爭執,因為誤會,女兒被一個男同學冤枉和辱罵。事情最後真相大白,目擊的老師和同學都幫助女兒澄清,並讓男同學道了歉。

可是,有很多孩子並沒有那麼幸運。

在學生們的衝突中,校方和家長更願意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而不是辨清事情的是非曲直。這種態度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1 我沒有動手,但是對方受傷了,所以我要負責?

李女士的孩子小明,在學校裡被同班同學小虎撞了,卻被小虎媽媽劉女士反咬一口要求李女士賠錢。

事情的原委很簡單。在體育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們按指令向北方前進,小虎不聽指揮到處亂跑,一不留神撞到了小明的身上。本來小明是被撞者,但是冤就冤在小明是一個胖嘟嘟、個子高大健壯的孩子,而小虎是一個個頭矮小、特別瘦弱的孩子。結果“喀嚓”一聲,小虎摔倒在地,骨折了。

校方覺得雖然錯在小虎,但畢竟他受傷了,李女士還是應該給予小虎賠償。小虎媽媽劉女士更是不依不饒,羅列什麼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等一大堆,要求李女士賠償3萬元。李女士自然不同意。劉女士就大鬧現場,警告校方說要向教育局投訴學校。

學校沒辦法,就轉過來請求好說話的李女士一家,希望看在學校和孩子的面子上,給予劉女士家賠償。李女士心軟,尋思孩子們還要在一起上學,抬頭不見低頭見,最終做出讓步賠償了劉女士家三千元。

《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這可真是,誰受傷誰有理。對小明來說,站在原地不動都是錯。對小虎來說,自己撞到大樹身上,還要怪大樹擋路了?李女士說,我現在都沒有跟小明講實情,我不能讓他認為是他的錯。

如果成人世界不能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將來將形成怎樣扭曲的價值觀?

02 見義勇為,致人受傷,所以都是我的錯?

無獨有偶,熱播劇《我是餘歡水》裡面有個片段:餘歡水的兒子餘晨把別的同學打傷住院,老師要求餘晨向對方道歉並承擔對方醫療費和學校財物損失。

老師說,不管起因和事實為何,餘晨打傷了同學就是有錯。餘晨辯解道,是因為那幾個同學欺負張子銘在先,他為了保護張子銘才跟他們打架的,而且教室的投影儀是那幾個同學打破的。

《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餘歡水聽罷,試圖跟老師講道理,說這是見義勇為,打破投影儀的不是自家孩子,老師應該弄清真相公平解決。張子銘的媽媽則一邊體諒說“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實在管不過來”,一邊說打壞的投影儀自己來賠,同時在老師提出要求之前就已經跟被打傷的家長溝通好給了賠償。所有人皆大歡喜。本來跟餘歡水還要爭執的老師也頓時無話可說。

《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這起事件表面看起來是不是得到了圓滿解決呢?可作為觀者,我們心裡是否有那麼點不舒服?在大人看來,事情是解決了,可孩子呢?他們知道對錯了嗎?將來對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又有怎樣的影響呢?餘晨還願意幫助同學嗎?張子銘會不會覺得受欺負是自己的錯呢?那幾個挑事的同學是不是認為原來欺負同學是可以得到原諒的,只要讓自己受傷就可以做到?

所謂的是非曲直、公道人心,在一個想用最便捷的方式解決糾紛爭端、息事寧人的成人世界裡,變得無足輕重。

03任由人欺負而不反抗,孩子為什麼不求助?

三年前,北京中關村二小發生了一起校園衝突事件。兩名同學將帶有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到男孩小輝的頭上,並嘲笑譏諷他。小輝(化名)就像《我是餘歡水》裡面的張子銘一樣,只是哭著自我清理,而沒有向老師報告。回家以後,他就出現了失眠、厭食、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據說,在此之前,小輝就多次受到這兩名同學的欺凌,他都選擇了默默忍受。他對於學校、老師甚至家長的信任度,可見一斑。而他身邊也並沒有一個餘晨,可以幫助他反欺凌。

《我是餘歡水》:遇到校園衝突,成人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小輝受欺凌事件發生之後,小輝父母試圖與校方和涉事學生、家長溝通,希望學校對那兩名學生通報批評並進行書面道歉,同時要求校方保護小輝在校期間的身心安全。但結果並不那麼令人滿意。其中一名同學選擇了道歉,另外一名同學在家長的支持下拒絕道歉。而學校老師對此事件的說法是,這是孩子們之間開的“過分的玩笑”,讓小輝父母大事化小。

不同的學校,差不多同樣的做法。在校園衝突面前,學校似乎更願意和稀泥,能夠和平解決問題,不使衝突升級,是學校的第一訴求。至於其中的是非曲直,反倒沒有那麼重要了。

然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基本都在這一時期。如果學校不能夠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我們祖國的未來還能有什麼希望?

而作為孩子的家長,如果不能夠客觀看待問題,一味站在保護自己孩子的角度上處理事情,怕是最後也只會害了孩子。

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的立場不同,處理方式大相徑庭。

可不管怎麼說,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當面鑼,對面鼓,將來龍去脈、是非曲折都解釋清楚,該誰承擔的責任誰就應該承擔。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為人的道理,成長為一個三觀正、對社會有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