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初探 - 什麼是催眠?

本週我們臨時發佈了一個催眠主題的投票,來小小的測試一把2020年的當下心理學愛好者們對“催眠”的理解認識,心理學公眾號:巴甫洛夫不養狗。

這個測試題摘取自2016年的專業論文《我國對催眠的認識和態度:大眾和專業人員的比較》裡面向本科生/研究生/成人教育學生的問卷調查——基於以往國外催眠文獻中描述的有關催眠的常見誤解編制而來。

催眠初探 - 什麼是催眠?

我國對催眠的認識和態度:大眾和專業人員的比較 測試

本次投票結果已出,筆者試著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0.32 對催眠“有魔力”的觀念有近一步去神化

0.76 過分誇大了催眠師的能力

0.6 和大眾組持平

0.88 誤以為意志和催眠效果有相關性(實則和個人敏感性更有關聯)

0.72 對催眠過程的神化(實際容易打斷,實施條件苛刻)

0.6 催眠並不是違背意志的操縱,普遍有近一步認知

0.72催眠並不等同傷害

0.84持平

0.88持平

0.28 對催眠的理論知識依舊存在認識不足,也反映出對心理學流派的誤解和對心理學基本框架的缺失。

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流派有無數種,但主要只有四種,背後都有對應的理論體系理論支撐,且是不斷髮展,兼收幷蓄的。也就是說假如只能張口閉口談佛洛依德,那很原始(當然也是最不好懂的,就跟讓你講易經八卦的推演一樣),並且時代不同了,條件也悄悄轉變,我們會看到過往理論存在的侷限性,更要吸收最有效的成分並活在當下,絕不能照搬照抄,否則誤解會非常深。

心理諮詢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療法

行為主義心理治療

以人為中心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

你可以粗暴理解為精分,行為,人本,後現代……

催眠在哪兒呢?

不好意思催眠只是一種技術手段。

誰用呢?

精分的用,行為的也用,人本的也可以用……

不用催眠也可以搞心理嗎?當然可以,咱就沒學過——但也不妨礙對它有個基本瞭解,咱是一樣的好奇,都在慢慢學習。

催眠在什麼上起作用?

用在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上有用,高考生面臨考試可以用來放鬆,還有因此出現的心因性睡眠障礙也管用(或許咱們可以直接翻到最後看起文獻來)。

催眠的定義是什麼?

這怎麼跟你講呢,大家進行了幾十年幾百年的爭吵整合也給不了一個精準的定義,但最後有兩種呼聲最大。

催眠初探 - 什麼是催眠?

對催眠的主流定義應當都有所瞭解,行業協會的定義共識側重在注意、感知覺、記憶和受暗示性上。而這些正是本公眾號普通心理學框架內的基本知識點,所以本公眾號還是對的起趨近專業這個目標的。

是的,有時候讓你感覺很微妙,大家在說同一個東西,但大家又可能側重的不是同一個東西,側重點不一樣,研究方向也不一樣,但都不影響他們談催眠的結果、效果,且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數據。實驗結果可能是矛盾的,卻不能證明誰就是錯的。證明這個詞,曖昧不清,邏輯學導論一看就知道。所以需要我們有一個包容的態度,嚴謹的判斷,足夠的知識框架,也唯有不斷學習能達到這個目標。

巴甫洛夫,一期一會。

以上。

微信全文閱讀:

催眠初探 - 什麼是催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