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隱藏在雲貴高原大山中的鎮遠古城,位於貴州省鎮遠縣城西門街與和平街交匯處附近。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鎮遠以政治、軍事要地著稱,自古以來就有"欲據滇楚、必佔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的說法,又被稱為"滇楚鎖鑰、黔東門戶"。歷史上曾經屯兵2.8萬,有供奉四大"東方戰神"——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的四官殿,還有石屏山上的古長城,及眾多的關、屯、堡等。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鎮遠古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古城接近湘黔鐵路的北端,隸屬黔東南州,地處湘黔驛道與沅江水路的交匯處。貴州唯一形似江南水鄉城市的古城,曾是盛極一時的"水陸都會",扼守著由湖廣經貴州入雲南乃至緬甸、老撾、泰國、印度的古驛道。

歷史給予鎮遠太多的饋贈,古城裡和驛道上的隨便一塊磚石,說不定就引出一段傳奇的故事:張三丰的煉丹臺,吳敬梓在《儒林外史》裡的"歌舞地",林則徐的《鎮遠道中》,吳三桂的練兵場"吳王洞",李烈鈞的"乾坤入釣竿"摩崖,集三教於一地的青龍洞……這座歷經2000多年的滄桑興衰的名城,至今城址未變,古韻悠然。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這裡的建築融合了當地少數民族和漢族特色

明洪武初年,明太祖為了將一直未肯臣服,而踞守在雲南的元朝巴扎刺瓦爾密一舉掃平,便發動了多次的"平滇"戰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以穎川侯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永川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左右副將軍,帶兵30萬從湖南原溪、沅州進入貴州,進行討伐滇黔的軍事大行動。這次戰爭進行了近兩年的時間,明軍每攻下一地,就留下一部分官兵在那裡駐守著,一邊演兵練習,一邊耕種田地,以防地方武裝的東山再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屯田駐軍"。這些官兵大約6000多人,固守在西南驛道在貴州的重要位置,如隆裡、鎮遠、安順天龍、雲山等地。這些地方都是西南驛道通往雲南去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必經之路。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湖畔那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房屋體現的又是另一種風情

帶著家眷來的明朝官兵,在貴州留下來後養家餬口,度過了他們的餘生。沒有成家的,也娶了當地的女子。

舞陽河的兩岸,一邊是承載著歷史的古蹟,一邊是延續著歷史的現實生活。漫步古城,青石鋪就的街道不寬,車輛不多,行人也很少,是一座安靜的小城。飛簷翹角的屋頂,淡灰色的磚牆,鏤空的門窗,一幢幢房舍排列有序,依傍在舞陽河畔。房舍倒映在水波之中,折射出古韻幽情。屋頂的飛簷翹角像苗女頭上的帽子,俏皮而又顧盼巧笑地看著你,這讓略顯滄桑的街道看起來很溫柔。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漫步古鎮才能真正體會它的悠久

這裡的建築與江南水鄉的民居極其相似,不過,鎮遠比江南水鄉多了大氣的舞陽河和蒼綠的山林。山水環繞的靜謐氛圍與天人合一的淳樸民風,讓人放慢匆匆的腳步,駐足留連、細細品味。擺脫成群的旅遊團,獨自一人在城裡尋覓,終於發現鎮遠古城真正的歷史, 就藏在那一條條被稱為"歪門斜道" 的古舊巷子裡。這些巷子依山就勢,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溝。有北京胡同的幽靜卻不刻板;有江南巷子水鄉的秀美,卻多了石階緩坡;有重慶"山巷子"的風格,但又無城市喧鬧的氣氛。這些巷子,巷對碼頭、巷通驛道、深宅大院,盡顯久遠的滄桑古韻。

這座位於雲貴高原深處的古城,卻有江南水鄉的風姿

古鎮夜色

鎮遠古城的夜是恬靜的,除了來自遠方的我們在夜市裡閒逛而帶來小小的喧囂外,古城的居民都早早地關門閉戶,枕著河水歇息去了。只留下青龍洞前那一排雅緻的燈光,與河岸人家門前一串串深諳歷史餘韻的紅燈籠,淺吟著古城的恬靜。

在匆匆中依依惜別鎮遠之時,我幻想著有一天還會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