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是如何從實用性器物演變成如今的天價首飾的?

扳指,又稱班指兒或搬指兒,是古代拉弓射箭時佩戴上大拇指上的工具。戰國、漢代,扳指已演化成雞心佩,根據用途又名“玉觽(xi)”,是取其射箭而用之意。這種雞心佩東漢以後幾近消失,明清時又有仿製品。

ID:176_2039_4399

扳指是如何從實用性器物演變成如今的天價首飾的?

從歷史資料可知,最早的玉扳指在商代就已出現,到春秋戰國以後,扳指就作為佩戴之用,不再完全用於射獵。清以前,扳指多以象牙,骨頭製成,清乾隆以後,其實用性逐漸喪失,而以裝飾性為主,從而做工越來越精細,材質也非常講究,出現了玉石和翡翠等品種。由於清代滿族善騎射,男子便喜歡以扳指為飾,所以出現了各種雕有紋飾的扳指,鏤刻細膩。玉扳指在滿洲貴族中很是流行,宮廷造辦處製作的玉扳指非常精美,在清代很多扳指已不是專門的實用器,一般套在拇指上作配飾作用。

扳指是如何從實用性器物演變成如今的天價首飾的?

中正臺灣2018春季亞洲拍賣

御題詩白玉扳指

lot 3106

高3cm;直徑2.5cm

成交價:NTD1,797.40萬

扳指是如何從實用性器物演變成如今的天價首飾的?

中正臺灣2018春季亞洲拍賣

文釗刻詩文牙雕扳指

lot 0029

高3cm;

成交價:NTD1,089.00萬

扳指是如何從實用性器物演變成如今的天價首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