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信息公示:知情是監督的基礎


堂吉偉德


  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門要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在當地有影響的媒體、網站和行政部門官方網站上及時公佈醫療美容相關的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行政執法信息。醫療美容機構要及時、全面公開醫療美容服務相關執業信息,方便公眾查詢。

  行政執法信息的對外公開,包括分量最重的行政處罰信息的公示,能最大程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長期以來,行政執法信息都屬於“內部信息”,屬“內部掌握”而很少做到全面公開。什麼市場主體受到了處罰,因什麼原因被處罰,被處罰的性質和情節是什麼,外界很難了解和掌握,也難以用行政處罰為切口,對違法主體的行為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精準的研判和理性的選擇。

  知情權是選擇權的基礎,而選擇權又屬於監督權的直接表達。“用腳投票”的反向監督作用發揮,需要以知情權為前提。一家企業因為違法而受到行政處罰,也會因社會影響而遭受更大的損失,違法性質較為惡劣的行為,若因公眾選擇性拋棄而面臨更不確定的風險。比如,一家醫療美容服務企業因為違法行為被曝光後,消費者基於後果危害而再不到此接受美容服務,則該機構會有巨大的生存危機。要麼用更合法的行為、更周到的服務,重新贏得消費信任並在市場中謀求一席之地,要麼只能陷入關門的境地。

  在對外公開的信息中,行政執法信息處於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對於一些違法行為較多,亂象需要全面整治的行為,在有影響的媒體、網站和行政部門官方網站上及時公佈醫療美容相關的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行政執法信息,既是滿足公眾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的必要之舉,也是提高執法監管效力、進行行業治理的重要手段。以醫療美容行業為例,該行業長期處於粗放發展的態勢,“培訓三天”就執業動刀者不乏其例,無證無照從事美妝更是舉不勝舉。究其原因,法律法規缺位是一個方面,但監管的效力發揮不夠則是另一個方面。監管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包括行政監管、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社會監督具有更寬泛的範圍、更多元的主體,尤以社會大眾的參與最為重要。很多消費者自我防範的能力未能得到發揮,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在於信息閉塞下造成的選擇誤判。消費縱容多由信息失靈所致,假若一個醫療美容機構因受到處罰被公開,包括最前置的行政許可、行政檢查等信息都被消費者所掌握,也就相當於給這家企業的社會美譽度和合法合規性,進行了一個精準的畫像,在有利於監管機構實行“分類分級監管”的策略時,也能通過社會輿論而影響消費選擇。

  社會公眾權利意識的提高,維權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知情權的滿足。大量事實證明,越是信息公開透明的行業,其監管的效力就越大,行業治理的效果就越好,行業秩序也會變得越來越規範,反之,信息不透明的行業,其亂象就越多,渾水摸魚的狀況則始終難以改變。

  有鑑於此,2017年,國務院部署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試點工作,並於2018年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進行全面推行。當下,各地各部門應以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營造公平高效的法治環境為出發點,出臺具體細則和措施給予落實,讓行政執法信息公開為制止行業亂象提供基礎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