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後疫情時代下的2020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範大龍

與2,3月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相比,現在中國疫情控制穩定,武漢解封,而疫情在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全球大流行。開啟了中國的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看到後疫情時代的趨勢和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宇宙觀,歷史觀,時代觀下的疫情

我們研究的邏輯從宇宙觀,克勞修斯的熵增定律,到王東嶽的遞弱代償,站在宇宙觀的角度,這一切都太渺小了,人類終將滅亡,一切都沒有意義。但站在宇宙的角度,我們也可以從太陽黑子運動看到疫情對我們真實的影響。

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陽黑子活動低值。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發生在太陽黑子活動低值期。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為太陽黑子活動次高值期。1957-1958年“亞洲流感”為太陽黑子活動最高值期,1968-1969年“香港流感”為太陽黑子活動最高值期,1977年“俄羅斯流感”為太陽黑子活動次低值期。太陽活動高值可促發病毒突變,低值有利於病毒大量繁殖。

2020年處於太陽黑子極小值,除了已經出現的這些災害,澳洲大火持續5個月,數以百萬計的居民被濃煙和塵埃包圍,12億隻動物在山火的中喪生,如今又發生了超60萬隻蝙蝠的侵襲;東非蝗災爆發,數百億隻蝗蟲包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2020年還應該重點防範洪災、雪災以及厄爾尼諾等極端氣候的發生,經濟進入大蕭條。這一次太陽活動極小期將在2020年4月±6個月,即我們目前可能正處於太陽活動極小期,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70年,太陽也許將進入週期性的“超級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黑子減少,到達地球的紫外線輻射也將變少,從而使地球進入或將持續50年的冷卻期。進入小冰期。同時帶來一個新的康波週期。

另外從歷史觀的角度來說,老話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管多大的風和雨都會有終止的時候,不管未來幾年內是V型還是U型,亦或是L型,歷史潮流滾滾向前,總是呈螺旋上升形態。

從時代觀的角度來說,每個時代必會有每個時代的偉大人物和偉大企業,“亂世出英雄、大亂大治”。此刻正是螺旋的低點-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想要成就偉大的企業,樂觀者成功的機會更大。

全要素生產率與資本主義魔咒

我用第一性原理做底層分析,雙五輪驅動要素。什麼叫雙五輪驅動因素呢?我們從環境天的角度來說,這一切的源頭是受來自宇宙的太陽黑子的影響。導致澳大利亞大火,非洲蝗災,影響氣候和生態。在影響農業和土地,導致農業減產,糧食危機,再影響人口和素質,導致失業人口上升,影響能源與科技,石油生產過剩,醫療生物科技進步。最後又反過來影響氣候與生態,形成新的平衡。

從人的角度來說,科技影響軍事,大國興衰的主要原動力是軍備競賽刺激下的科技進步。科技大爆炸帶來生產力進步,馬克思說是人的本質力量在歷史中的全部展開,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和塑造自我的能力。在五輪驅動影響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只有科技有長足的發展,才是後疫情時代最大的動力。實際上就是A全生產要素生產率的技術創新,當前新一輪科技週期仍在孕育中,全要素生產率A尚未出現顯著上行和重大突破。

軍事影響政治,戰爭和疫情改變大國間的政治格局。阿拉伯打敗十字軍東征的武器也是傳染病,1520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擁有數百萬之眾的阿茲特克帝國,武器是天花。1870年普法戰爭之際,天花病毒使兩萬法軍喪失作戰能力。拿破崙也是敗於斑疹傷寒。

政治影響經濟,經濟上講GDP,但其實它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現在全球處於經濟下行的階段,並且進入了一個負利率的時代,甚至有些地方、國家已經形成了滯漲,所以只能做供給側改革引入T資源,加大K資本,調節L勞動力,一方面面對老齡化,一方面解決就業問題,加深改革F組織方式的制度改革,共同影響總生產函數。

而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導致了資本主義魔咒,馬克思說:商品價值=C(不變成本)+V(可變成本)+M(剩餘價值),而資本家就是榨取剩餘價值,而商品售價=利潤(剩餘價值)+工資+其他,就是說人員工資水平實際上遠遠低於商品售價。就會造成商品售價=老闆的消費+工人的消費,消費水平永遠小於商品價值,形成消費遞減原理,造成購買力不足。導致供給大於需,這也導致經濟危機的發展。所以資本主義缺的不是財富,而是容納財富的空間-需求,需求就是貨幣,刺激需求就能驅動經濟。為什麼工業時代後每過十幾年,資本主義國家就會發一場金融危機,實際上這是根源所在。所以從石器時代到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最後到智能時代,及其代替人,經濟制度從資本主義過度到社會主義是歷史必然。美國的種種行為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掙扎,對外國家干預謀求全球話語權,對內自由主義,實行貿易戰,科技戰,防止工業空心化進一步加劇。

經濟影響文化,歷史上14世紀中期黑死病肆虐,經濟跌倒谷底,瘟疫不分貴賤地奪去了數千萬歐洲人口,包括教士和教師這些掌握知識的人。薄伽丘開始思考生之嚮往寫下《十日談》吹響文藝復興號角。文化的開放和進步推動科技的革命,才有了300年後17世紀中期牛頓在又一個黑死病期間停課回家,創立了二項式定理,發明微積分,發明反射式望遠鏡,發現日光的七色光譜和創立了光的微粒說,確立了牛頓第一、牛頓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一舉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

所以後疫情時代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軍事力量達到一個新均衡,全球政治格局會變,經濟格局也在轉移,文化融合復興會再一次興起,科技發展會進入一個新時代。

後疫情時代國際趨勢

關於國際的疫情發展,從目前來看,還是不能樂觀的。截止4月18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234109例,累計死亡153379例。波及到200多個國家,35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疫情已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經濟深度衰退程度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除中國、韓國等少數地區外,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區形勢嚴峻,歐美亞主要經濟體均遭受重創,尤其是美國,其確診數量已經突破30萬。印度、巴西等發展中經濟體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口密集,情況混亂堪憂。

藥物方面,此前多個被寄予厚望的藥物已被證實無效,目前最有希望的瑞德西韋、羥氯喹/氯喹、法匹拉韋仍在臨床試驗中,最快4月底揭盲。疫苗方面,目前疫苗研發項目超過60個,但有效性及安全性驗證至少需要1-1.5年時間。預計歐美國家疫情將在未來1-2月後開始緩解,但面臨“長尾效應”,徹底結束有賴於疫苗研發和接種。

疫情下的原油市場怎麼了?國際原油價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出現下跌,在疫情不解除、需求不反彈的情況下,進一步減產對國際油價抬升有限。新冠疫情的爆發打破了原油市場的平衡,增加了產油國的財政壓力預期。這是需求端的影響。在供給端,沙特和俄羅斯通過減產穩定了原油市場,但是美國頁岩油趁火打劫,不斷蠶食沙特和俄羅斯等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大國能源戰略是石油市場的主導力量,美、俄、沙特和中國是當前對原油市場影響力最大的四個國家,基於生產成本和財政平衡的分析,當前的油價不具備長期可持續性。

貨幣上美國經濟下行壓力顯現,多國緊急加碼貨幣寬鬆。通貨膨脹必不可免,可怕的是滯漲,全球經濟正面臨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160多個國家人均收入會在2020年負增長,有90多個國家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融資支持。美國勞工部最新公佈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達到了660萬人,美聯儲也採取了新的刺激措施。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衰退的時間顯著的長於正常的經濟衰退,總產出下降幅度也更大,相應的經濟復甦也需要更長的時間。美國大概率不會出現一場類似08年的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深度經濟衰退,但是推動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復甦仍然是相當一個艱鉅的挑戰。

全球產業鏈被疫情影響甚至破壞已經在所難免,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抗疫,另一方面,疫情所導致的產業鏈重構的機會,積極佈局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在重構全球價值鏈、恢復世界經濟秩序方面做出的貢獻。中國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讓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我們要抓住未來2-3年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深化改革開放。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本國經濟,都在紛紛釋放各種資源,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大量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後,除了部分財政性資金可以用來購買抗疫物資以外,大部分的資金還是金融性的資金,一定要和產業相結合並追求5%-10%的回報率的。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

總之,後疫情時代,糧食,石油等資源貿易結構重組,經濟金融重心轉移,商業實業產業鏈轉移,政治權利中心重構。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趨勢

從國內來說,我們看現在累計確診8萬多人,累計密切跟蹤70多萬人。現在無症狀患者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後會不會反彈不好說,而且怎麼預防境外輸入、境內反彈,病毒變異?從措施上來講,一方面要儘快研發疫苗、藥物,然後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以及補齊短板。最重要的是有序復工。

2020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25萬億元,同比多增9608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77萬億元,同比多8407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58萬億元,同比多6322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255億元,同比多724億元。也就是說流向市場的資金多了很多。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長速度為10.1%,狹義貨幣增長5%。一季度淨投放現金5833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255億美元。另一方面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76億美元,也就是疫情限制了消費,導致大量資金存款。總之,總量是合理充裕的,金融支持的力度是比較大的。中國的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表現總體比較穩定。

財政部對疫情相關企業貸款提供貼息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通過稅費減免,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銀保監聯合出臺支持疫情防控的30條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通過加大定向信貸支持、調整還款付息安排、適度降低貸款利率、完善展期續貸銜接等措施來對中小企業進行支持。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並採取財政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對重點抗擊疫情的企業提供精準的優惠資金支持。SLF-MLF-LPR降息10個BP,加大再貸款和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力度,在加強逆週期調節的同時,確保不搞“大水漫灌”。

新證券法的實施,穩步推進證券公開發行註冊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創板相關制度規則,提高註冊審核透明度,優化工作程序。研究制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試點股票公開發行註冊制的總體方案,並及時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經驗,積極創造條件,適時提出在證券交易所其他板塊和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實行股票公開發行註冊制的方案。相關方案經國務院批准後實施。落實好公司債券公開發行註冊制要求。完善證券公開發行註冊程序。註冊制終於要來了。對中小企業是非常利好的,中小企業上市會變得很容易。投資機構要提前做好投資策略的應對。

對於3月和4月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4月9號,中央提出要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這是國家首次把市場要素概念正式的提出來。可以說人生下半場發財機會都在這裡了。它出臺的大背景是經濟增長面臨長短期、內外部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所產生的共振衝擊,這裡有很多要素包括技術要素、數據要素等,我們做投資的最關注的就是資本要素。優化供給,提高適配性。資本要素的改革重點在於完善各類融資渠道,並主動有序加快金融開放。完善融資渠道。一是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支持高質量發展。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完善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建設。重點在於股票基礎制度改革,包括完善股票發行、交易和退市的各個環節,引導現金分紅和加強投資者保護,這和新《證券法》不謀而合;二是加快發展債券市場,除提直融外,當下意在發新債還舊債、緩解違約風險。本次亮點主要是提出探索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註冊制,後續信用債淨融資規模預計會持續增加;三是豐富優化銀行機構體系,直指增加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

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這部分特意提到了要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法治化退出,預計將有更多高風險經營的金融機構被兼併重組。四是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強化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這是資本要素市場化的亮點,放開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增加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這意味著國際資本也可以通過控股的方式,助力國內企業融資。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得到了強化,推動我國金融業主動有序地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從產業上來說,我們看到一個數據,第一季度有超過46萬家企業倒閉,其中超過1/3是營業不足三年,在倒閉的公司中有2.6萬家是出口企業,出口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就有大約6000萬人,如果出口下滑30%,可能會造成1800萬人失業;疫情爆發以來,所有行業面臨失業風險的人數總計可能過億。雖然中國基本上控制了新冠疫情的暴發,疫情對其國內供應鏈的影響也大多得到稀釋,疫情給國內需求帶來了具有持續性的破壞,此外其他國家經濟受到封城影響所將帶來的外部衝擊正在迅速地到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它會直接影響社會動盪,這也是國家治理的一個重點,所以國家連續提到加緊復工,甚至給這些重要的企業無息貸款,利率低到1.6%,沒有抵押。反正你只要能活著,能保證就業就行。

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國家推出新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創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藉助此次基建,中國正在把已經領先於世界的一些科技類基礎設施項目優勢拉大,這裡麵包括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個方向。這裡面更多的是著眼於全球產業競爭和優化分工的考慮。這次已經公佈總投資規模的22個省份,排名最靠前的幾個分別是雲南、福建、四川、河南、陝西這幾個地方,雲南竟然高達5萬億的規模,其餘四家平均下來也都接近4萬億規模,此次大規模基建計劃,除了拉動本身的經濟和就業之外,主要還是在兼顧中國的對外戰略規劃問題。那就是遭遇美國的各種圍追堵截,中國需要藉助這次基建來衝破一些藩籬,打開一個新的局面,為未來幾十年的經貿和政治提供更安全可控的環境。站在地緣政治,向周邊國家的輻射,會影響到未來至少三十年的區域貿易和東亞地緣格局,再去尋找一些持續增長時間會更長的投資標的,獲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

貨幣戰“疫”。央行明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維持不變,更強調根據形勢變化動態優化和逆週期調節,從數量上看,寬信用,增加對疫情防控信貸支持,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從價格上看,調結構、降成本,深化利率市場化,引導實際利率下行。把握“總量、結構、改革”三大力度。調結構、降成本、促改革。

一是要科學把握總量的度,二是要把握結構的度,三是加大改革的力度,重點仍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一行兩會在這次戰“疫”中出手專業及時:為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尊重市場規則A股正常開市這是需要勇氣的,降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疫情相關地區和行業提供再貸款等。

金融上市一系列新規層出不窮,保險新規,再融資新規,創業板減持新規,科創板減持新規,新三板轉辦新規等等。這裡說一下減持新規。創業投資基金項目投資時滿足“早期企業”、“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三個條件之一即可享受反向掛鉤政策,刪除了“對早期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合計投資金額佔比50%以上”的要求。取消投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減持限制。這類創投基金鎖定期滿後,不再限制減持比例。激活大宗交易方式下受讓方的交易動力,完善大宗交易環節反向掛鉤政策,取消減持受讓方鎖定期限制。科創板新增非公開轉讓與配售兩種減持方式,成為科創板又一重要的制度創新,非公開轉讓和配售均對轉讓股本的限制要求不低於總股本的1%、5%,採用更為市場化的詢價,並且新增減持方式則把定價限制防松至30%。

科創板與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限制對標,要求受讓股份6個月內不得出售,避免套利等行為。總之減持新規有利於創投機構的退出,也有利於大宗市場的活躍和資本流動性。

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這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就正式開放了,國外的券商、保險、期貨公司、信用評級機構等,都可以在中設立全資公司,收購中國的同類金融機構,也沒有持股比例限制。證券,銀行,房地產受影響不大,而保險在產品種類,性價比上都相差外資很遠。外資可以直接進入中國買賣中國的A股,市場中的錢多了,對於A股來說,就是個大利好。外資想要買A股,可以通過陸股通也就是北上資金買,也可以通過QFII通道來買,但考慮到人民幣無法自由流通,外資賺來的錢只能留在境內,休想轉移到境外。因此,本次開放金融市場對於A股長期來看將是一大利好。

目前A股仍是全球股市中較為抗跌的市場,配置價值更明顯,這背後以國內抗疫進展順利,以及經濟秩序有序恢復作為基礎。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有舉國體制的優勢。中國已經在堅定的進行金融去槓桿、供給側改革,化解相關的風險,在全球製造泡沫提升估值的過程中,A股一直也在調整,所以A股的抗跌性會更強一點。

疫情的短期衝擊,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趨勢,中央在發力新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也是中國轉型創新的發展方向。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後疫情時代的私募股權市場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資本寒冬背景下的VC/PE募資市場再受重創,新成立基金471支,同比下降26%,環比驟降56%。由於線下業務開展受限,同時企業投資者為維繫自身業務運轉,加強現金流把控,選擇延緩出資或收緊額度,募資形勢極為嚴峻。一季度,新設立的471支基金分佈在全國23個省市中,廣東省以新成立143支基金位列首位,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各省市新成立基金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減,一向活躍的廣東省降幅高達34%。本季機構成立基金放緩,79%的機構僅成立1支新基金,但也有21%的機構相對較活躍成立多支基金,其中包括高瓴資本、保利資本、鼎鋒投資。在資本寒冬與疫情的雙重衝擊下,絕大部分VC/PE機構募資延遲或停滯,但仍有少量頭部機構逆勢而上,依舊順利完成募資計劃

2020年一季度,相對穩定的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也受到疫情衝擊,投資活躍度顯著回落,Buyout雖僅8起,單筆平均規模近8億美元,主要源於高瓴資本417億元入主格力電器的重磅交易。在疫情的全面衝擊下,多數行業承壓,但疫情帶來的社會活動、消費生活方式的變化,給部分行業創造了發展的新機遇:包括醫療健康、在線教育、生鮮電商、遠程辦公等。

疫情之下,醫療健康成為當下最直接的需求。本季醫療健康的創投交易最為活躍,融資總規模最大,單筆融資規模最高,成為機構投資最為關注領域。

在資管新規,保險新規,減持新規,定增新規,新證券法,註冊制等一系列的政策下,對估值邏輯產生巨大的變化,以及國內外產業環境的變化,投資邏輯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天使向後數據化(看得準),VC向前創新化(拿的到),PE向內國企化(拿的動),PIPE向上頭部化(拿的住),M&A向外國際化(拿的起),讓華爾街更像華爾街,讓硅谷的更像硅谷。要麼賺取創新溢價,要麼賺取頭部溢價,要麼賺取整合溢價。95%的投資機構被洗牌。

後疫情時代,不要預測市場,輕易預測市場很容易犯錯誤;感受週期,週期始終存在,背後是不變的人性;牢記估值,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牢記估值,做價值投資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能力,他是價值發現和風險發現的對價,而關鍵的價值和風險基本會體現在一個企業家和賦予企業家精神的團隊身上,陪伴優秀企業,這樣勝算最高;剩下比的就是你的決心和勇氣了,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時代從未老去,只是你不再年輕。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

作者簡介:範大龍,現任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夥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十餘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發起設立十餘支基金,累計管理基金規模超百億,曾任A股上市公司基金負責人,投資項目涉及TMT、房地產、節能環保、醫療等多個領域。

“投資家網2020線上主題直播分享會”

是投資家網聯合國內外頂尖投資人、優秀企業家、“獨角獸”創業者發起的公益直播互動欄目,希望通過分享疫情期間的投資、管理、運營等實戰經驗、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答疑解惑,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打贏戰疫。本期,我們圍繞“聚資本之勢,解產業之困”展開,後續還有精彩內容等待大家。

4月19日晚8點,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夥人範大龍先生在投資家網·正商課堂直播間,帶來“後疫情時代的趨勢與投資策略”。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回看直播。

深度長文,後疫情時代下的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