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背饃記》

郝維正//我讀《背饃記》


我 讀 《 背 饃 記 》

•郝維正


鼠年一喜!承蒙厚愛,今天收到了咸陽馳風軒主、著名作家馬騰馳先生的贈書:《背饃記》。說起來,我同馬騰馳先生至今未曾謀面,但先生的散文我喜歡有加,一如先生的為人。真心話:我視先生亦師亦友。

每日清早忙忙碌碌中,在微信裡讀先生的文字,自然而又醇厚,如飲甘露,洗禮人的靈魂,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欲罷不能。說起來還是背饃結的緣。同先生比,我算“晚生”,也就是說比先生背饃晚幾年,但先生關於背饃以及在禮泉農村所經歷和遭遇過的事情我都深有體會,有的甚至刻骨銘心。

讀先生的《背饃》《母親做的棉窩窩》《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感念玉米》《背娃》《姨親》《焦坪礦》《王家河》等,我想,我是懂先生的。古人云,吾手書吾心,文如其人,何以見得?有四條原由:一是有善良的心底,胸懷悲憫情懷。二是熱戀故土,珍視鄉情不忘根。三是不忘本,心裡裝著受恓惶的底層可憐人。四是博學多識 ,正直坦蕩,風格情操使然。

郝維正//我讀《背饃記》


先生的散文純淨樸素,不矯情,不做作,寫得紮實而又靈動,深沉而又多情,如同一位鄰家大哥點著一根菸在聊著往事,娓娓道來 ,沒有一點顯擺和虛情,多的是歲月風霜之後的積澱和成熟。又如一位飽經歲月磨礪而又充滿激情和力量的睿智者,沒有一絲懈怠和落寞,多了幾分禪意和哲理,那經歷過的苦難和折磨,連同曾經的怨恨和難暢,自然而又超然,已經化為先生關於人生的真情吟唱。

當傳統農耕文化快速消解,文化根基越來越迷離,越來越凋零時,《背饃記》以其敞亮的胸懷,精緻的文字,細膩的情感,逼真的描寫,從我們在故土上生活的曾經的歲月中,打撈出一個個滾燙如火或冰涼如水的日子,撿拾、搜尋我們這一代人遺落在故鄉大地上的情感和碎片化的記憶,用細密機巧的針腳縫補出了生命和歷史的過往,安妥和救贖無數遠離故土曾經背過饃的人,還有那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游蕩的靈魂,此時,《背饃記》給了他們絲絲溫暖,讓他們有所思有所憶。

我學校畢業後在銅川北關工作生活了13年。總結這一段經歷,我經常戲說,中國革命在延安孕育了十三年,奪取了全國勝利,我在銅川北關生活了13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娶了個媳婦生了個娃,現在依然還在銅川新區不溫不火地過活著。

先生也在銅川北關與王家河工作生活了13年,用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人生的好多經歷都在銅川度過,對銅川,有太多的情、太深的意。永遠不會忘記銅川,不會忘記王家河曾經的家!同先生一樣,我也愛銅川,儘管也有過失落和惆悵,也有過淚水和委屈,但是銅川是我的家,我只有一個銅川!在這一點上,我和先生是相通的,愛銅川,愛家鄉……

咀嚼了背饃日子太多的苦,讓人倍加珍惜今天的甜。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我們真切需要的是關於生命的覺醒和開悟。這一點,先生無疑做到了!

期待先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2020年4月20日於銅川新區


作者簡介:郝維正,男,1972年11月6日出生,陝西耀州人,大學文化,林業工程師,中共黨員,現任陝西省銅川市退耕還林工程辦公室主任。工作之餘有散文、詩歌等二十餘萬字在中國媒體新聞網、東南文藝、一瓣書香、銅川日報等中省市媒體上發表,是銅川市作協會員、銅川市林學會員、銅川市政協特邀文史員,銅川日報社特邀撰稿人。


快遞‖《背饃記》作者馬騰馳簽名本開始快遞寄書

馬騰馳散文集《背饃記》已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為該書題寫書名並作序。全書36萬字,由“心有沉香,何懼浮世”、“釆一縷陽光,溫暖紅塵過往”與“給心留一片寧靜的地方”等六輯組成。

散文集《背饃記》,精選了包括作者具有廣泛深遠影響力的名篇《背饃》在內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說:“騰馳的散文,我是喜歡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濃,他的文字裡,純淨溫馨的氣息時時在湧動。他的散文語言樸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貼心的筆觸寫他的過往之事,寫他的痛切感受與深長情懷。他很多的鄉土散文,不僅僅是昔日生活的一個記憶,更是揮之不去常常縈繞於胸間的悠長鄉愁,讀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髮出許多的感慨來。”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院原常務院長白描先生說:“騰馳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寫就,飽含著深切的生命體驗,讀來格外動人。

“騰馳是近年來陝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書寫的鄉土題材作品,讓一個時代的中國記憶復活,這樣的作品是會傳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注:《背饃記》由作者簽名,每本快遞包郵58元。需者請加作者微信:mtc13709103038。或長按下邊微信二維碼,添加微信。謝謝!

郝維正//我讀《背饃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