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毕业6年无缘管理层?你的内驱力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文章作者:柚子 — 以读追求新知,以写触探真实的自媒体新人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

助教:林琳

编辑:燕子

表弟是985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在一家500强企业工作,6年工作中,由于专业能力优异,有3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他认为自己早就应该被提拔到管理层,但奇怪的是,上司一直没有提拔他,他只能继续在原有的技术岗位上辛苦耕耘。

最近直属领导离职了,表弟主动找老板谈起自己的职业发展。老板的一席话让他从管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

高学历人群在入职的起点上的确具有优势,同样的工作,他们比别人完成得更轻松,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误区。

所谓同质化竞争,指的是当服从于一个KPI体系时,绝大多数人会变成纯粹的智力与体力的竞争,体现不出绝对的优势。

而成为管理者,意味着职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完成工作绩效只是最基础的要求,还需要有强大的成就动机,完成个人能力的全面升级。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可见,在职业发展这条更长远的跑道上,不再有整齐划一的教学和考核,受教育程度固然有优势,但起决定因素的是一个人的内驱力。

985研究生,毕业6年无缘管理层?你的内驱力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一、认知内驱力让一个人认清竞争环境,及时调整策略

认知内驱力指一个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需求。

拥有认知内驱力的人,进入新的职场环境,不会因为自身条件限制而放弃探索,而是会设法补充知识、调整策略,寻找解决方案。

雷军在一次分享中说过,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听了一个老教授的演讲,主题叫为什么上大学?

大概的内容是:上大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你学会如何学习,而不在于你学了什么内容。学习成果高低不等于考试成绩,不是你把学校的每一科考100分就叫成功,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习。

雷军听后受益匪浅。后来他拿自己举例 ,自己已经工作了20多年 ,换了很多工作,从早期的WPS,到金山图画,接着电子商务,然后再到投资,最后进入手机行业,他认为自己都能做得有模有样。

雷军表示,“我知道怎么通过学习去克服每个行业、专业之间的差距,整个过程中,你要适应新的岗位,把握新的机遇,而决定这些要素的是你如何去学习。”

这背后就是强大的认知内驱力。

社会竞争与学校竞争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社会竞争更多元化,我们需要依靠认知内驱力不断地去认清社会环境和竞争局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始终保持认知内驱力,需要有意识地提升三方面的动机:

1、保持好奇心

探索环境知识的好奇心,是学习的潜在动机。

比起一个高学历但抱着躺赢的姿势,对环境麻木,学习动力不强的员工,公司一定更愿意花时间去培养一个学历相对低却始终好奇,从未停止认知步伐的员工。

2、保持对“有收获”的预期

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成功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以晋升管理岗位这件事情为例,企业中总有部分员工会流露出“不想当管理者”的意思,认定了自己不具备胜任的水平和能力。他们多少能看出管理者在很多情况下的两难处境,私底下也听过不少抱怨,甚至很多员工交头接耳评论管理者的不足。

要想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打败,就要相信凡付出,必有收获。

3、保持对社会关系和外部环境的融入

道理很简单,只有身处一个鼓励学习、重视知识的大环境下,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构成渴望认知的内驱力。

保持自己的认知内驱力,正如张泉灵所言:世界正在翻页,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真的世界与你无关。

985研究生,毕业6年无缘管理层?你的内驱力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让一个人敢于突破,避免自我设限

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一种胜任工作,取得成就并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其实,只要有一定的受教育程度,很多人都能保持基本的认知内驱力,但拥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却相对困难。

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比起提高认知水平,是一种更让人奋进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在社会上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逆袭,那并非运气,是自我提高内驱力让一个人突破了自我。

许多人把网红博主李子柒的成功,简单归因于她对生活的热爱,我认为背后不可忽视的是这个女孩对改变生活现状,获得社会成就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李子柒因为家庭的境况而从小辍学,在外打工兜兜转转,睡过街头,饿过肚子,干过饭店服务员,十几年一无所获。后来奶奶生了重病,她不得不回到老家,赚钱养家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成为网红这条路上,有过失败,有过非议,有过放弃的念头,支撑李子柒的不是单纯的热爱,而是竭力让自己胜任一件事情的坚持,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到做好并获得认可的渴望。

回到职场上,在任何一家组织,能够走上管理岗位,获得长远职业发展的,永远都是小比例人群。有两方面的原因会限制人们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1、过于计较“投入回报比”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毕竟是少数,管理工作的复杂和多变,使得有些人开始衡量“投入回报比”。

为了带团队付出的努力为什么领导看不见?好不容易培养的下属最后离职了怎么办?为什么员工犯的错误我要跟着被罚?

此类问题极为常见,然而越往上走,所获得的格局、眼界、人脉、机会,这些真的无法用“投入产出”清楚地衡量。

2、过于看重短期利益

比如,你会发现辛辛苦苦带团队拿到的收入,远不如你自己做销售冠军到手的工资,如果你是一位短期经济利益至上的工作者,那么对你而言,与其做管理者劳神费力钱还不多,倒不如做个业务人员以业绩为大,简单、明确还不用操太多心。

现实中,很多人嘴上说想往上发展,但实际上只停留在偶尔想想的阶段,空有热情和理想,他们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并没有那么强大。

985研究生,毕业6年无缘管理层?你的内驱力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附属内驱力让一个人追求成就,争取荣誉和嘉奖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获得前辈或者权威们的赞许和认可,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需要。

持续做好一件事情真的很难,把获取荣誉和嘉奖作为目标,看上去虽然功利,却是一个人取得成就最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

两年前我刚进入一家公司,有一次和前辈姐姐一起下班,她见我总是加班,于是善意地“奉劝”我:“不管是不是程序员,都是打工的,搞那么拼干嘛?”

的确,在与她共事的半年时间里,除了公司两次强制加班,她从来都是准点上下班。而我加班不是因为工作真的做不完,而是想要做得更好,做得比他人出色,获得领导的嘉奖。

两年过去了,她依然在不断地跳槽,为职业没有发展而焦虑,而我却成为了公司的管理人员。

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普通的工作,不需要快速更新换代的知识,也没有改变现状的急迫压力。能让我们避免陷入同质竞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跳出打工者思维,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以上级的标准为目标,争取获得嘉奖,也为我们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每个人都会遇到职业发展的迷茫期,我们未必能指望有一位老师及时出现指引我们的职业发展,但是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用内在驱动力去打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保持认知内驱力,根据环境补充知识,调整策略;保持自我提高内驱力,激励我们胜任工作,不断突破;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拥有附属内驱力,追求成就,争取荣誉和嘉奖。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走向更好、更稳、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