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院新技術 | 膽管結石反覆發作?ERCP技術新探索一內鏡下乳頭成型術

我們常說,醫學是有侷限性的,但追求科學進步的腳步卻永不停歇。2020年,北醫三院又有一批新的醫療技術,經過嚴格的審批和長期觀察,轉為常規技術普及應用。新技術帶來新的希望,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技術都有哪些吧~


項目團隊
北醫三院消化科

2020三院新技術 | 膽管結石反覆發作?ERCP技術新探索一內鏡下乳頭成型術

2020年醫療技術創新獎一等獎
技術名稱:ERCP技術拓展的新探索——內鏡下乳頭成型術

項目負責人:黃永輝(後排左六)

團隊成員:常虹、閆秀娥、姚煒、王迎春、張耀朋


從1名患者的治療經歷談起


小車雖然只有40歲,卻是醫院消化科的“常客”了。幾年前,因為急性的高燒(39.5度)、腹痛、眼睛和皮膚髮黃,尿色加深,大便顏色變淺,小車被緊急送到了醫院,經過抽血、CT、MRCP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最後發現是膽管內的小石頭(膽管結石)在作怪。膽管結石堵塞膽道,使膽汁流出不通暢,引起了“急性膽管炎”。醫生迅速給他做了ERCP膽管結石取石手術,之後體溫很快恢復了正常,腹痛消失,皮膚、大便、小便的顏色也變得正常。小車順利出院回家。本以為手術之後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距手術僅1年的時間,小車再次經歷了同樣的一幕,又出現了高熱、腹痛、皮膚髮黃,檢查後仍然提示“膽管結石,急性膽管炎”,進行了第二次ERCP取石手術。在此之後,3年的時間裡,他又反覆發作了3次。直到他來到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求助於消化內科內鏡治療領域的知名專家,全國消化內鏡協會常務委員黃永輝教授。黃教授考慮到以往的反覆ERCP取石,對乳頭括約肌結構和功能的破壞是造成小車反覆膽管結石發作的“罪魁禍首”,為小車制定了新的治療方案。即在ERCP取石的基礎上,同時進行了“內鏡下乳頭成型術”,“縫合”了擴張的十二指腸乳頭。術後至今已經3年過去了,小車未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技術內容

ERCP下膽管結石治療中,為了能夠順利的把大結石從膽管中取出來,必須切開膽管開口附近具有“門衛”作用的乳頭括約肌。這勢必造成乳頭括約肌的損傷,失去其能按照生理需求收縮/舒張,調控膽汁流出的功能。進一步引起急性膽管炎,反覆的膽管結石復發、膽管狹窄等一系列的併發症和後續問題。

2020三院新技術 | 膽管結石反覆發作?ERCP技術新探索一內鏡下乳頭成型術

2020三院新技術 | 膽管結石反覆發作?ERCP技術新探索一內鏡下乳頭成型術

內鏡下乳頭成型術,能夠在保證膽汁流出通暢的前提下,利用內鏡技術,用“夾子”對切開的乳頭括約肌進行“縫合”,使“門衛”恢復其正常的功能。


此項技術適合哪些患者?

膽管結石,需進行ERCP取石的患者。顯著降低ERCP膽管取石術後複發性膽管結石、膽管炎的風險。降低術後胰腺炎、術後出血等併發症風險。由於降低複發性膽管結石發生率,減少了ERCP操作次數,減輕患者痛苦、節約時間,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的經濟和健康利益。


文 | 消化科 王迎春

編輯 | 宣傳中心 張軒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