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公司活著,它已經死了!

最近為什麼每一位滴滴司機都怨聲載道,對近期推出的特惠快單深惡痛絕?是滴滴表錯了情,還是司機會錯了意?

是司機刁蠻還是平臺差強人意? 事實勝於雄辯,舉實例言之:乘客出行,由山水機動車科目二考場至範湖機場,全我20.5公里(不包括接駕里程1.9公里),滴滴出行App頁面顯示,快車預估價60元,特惠快車一口價52.6元,一樣的車輛,相同的服務標準,乘客智力正常,理所當然選擇了後者,結果是,司機最終收入38.3-0.5元,平臺獲利14.3+0.5元(抽成比例27%),乘客享受優惠7.4元.問題來了,此訂單如果是快車單,平臺抽擁應為60*20%=12元,為什麼特惠單平臺收入更高。思前想後,這2.3元應該是平臺新項目開發費,畢竟特惠單新品種研發不易,推廣更難。 請注意,此單不是個例,也不是抽擁比例最高的。

平臺介紹特惠單,理由堂皇,減少空駛,增加訂單,提高收入。試問一下,早晚高峰,哪位乘客出行不是剛需?乘客還是這些乘客,減少空駛從何說起?尤其是偏遠地區,只有我們無處不在的滴滴司機方可助力出力,別的平臺根本搶不走這些訂單,所以增加訂單亦屬無稽之談,至於增加收入,就只能“呵呵”了,有司機算過,現在同樣的工作量,收入減少在10%至15%之間。當然如長期有特惠單的存在,以後會減少更多畢竟乘客嚐到了甜頭之後,特惠單會越來越好,最終會覆蓋。

現在是平臺掙多了,乘客付少了,剩下司機苦逼了!

現在司機實屬不易,讓巨大優惠給乘客,還要幫助平臺進一步盈利,壓力山大。

平臺佔市場,搶流量,進一步夯實出行霸主地位,無可厚非,我們也樂於見成。但如何兼顧司機,乘客,平臺三者利益,並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滴滴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還是以上面訂單為例,乘客支付52.6元,如果平臺抽成10%,這樣司機的處境會好很多。至少讓人認為平臺與司機在共同進退,利益休慼與共。現在倒好,滴滴就似一位拿著指揮刀的軍官,站在後面拼命喊“滴滴司機,給我衝”!

平臺把里程單價一降再降,獎勵一少再少,如果說這還是溫水煮青蛙,現在則是刀刀見血,直戳心窩。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司機很無奈,很受傷

是的,向上反應,肯定回答是你可以關閉特惠單。聽上去很人性化,果真如此?我嘗試著在滴滴出行,支付寶,微信上打車,滴滴出行將特惠快車單擺在最主要,最醒目的位置,支付寶與微信則是擺在第二重要位置(這也許是為什麼還有少許正常快車單的緣故),只要是乘客思維正常,視力無礙,沒由理由不選擇特惠單。既然如此,你不接特惠快車單,後果不言而喻。

滴滴出行作為巨無霸互聯網公司,裡面精英薈聚,高層的思維及規劃司機可能不能全明白。但我們知道,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不是一個志存高遠的公司該有的舉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司機不易,滴滴,請你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