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高高的青藏高原上,每一座雪山,都是神聖的,也是雄性的,同冰川一起,孕育出一條又一條奔騰入海,養育著中華民族的大江大河。

河流都是有生命的,而且是生生不息的,流淌或奔騰億萬年,她的曲折與激盪、閱歷與見識,從不與人訴說。河流都是有志向有夢想的。是水向東流,向東是大海的方向,黑河自然也不例外。

發源於冰川雪山的黑河,在沿著祁連山脈蜿蜒東去奔向大海的途中,突然掉頭向北,穿越黑河大峽谷後折射向西,與大海漸行漸遠。

於是,在我臆想中,黑河是一條悲情的河流。

卻正是這條悲情的河流,哺育出廣袤的祁連山大草原,哺育出沃野千里的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哺育了額濟納綠洲,滋養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智慧與忠貞。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黑河源頭八一冰川

01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中段走廊南山南坡的八一冰川。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境內的走廊南山南坡,一條長度超過兩公里的冰川,如同一堵聖潔而高冷的牆,噴薄著寒氣橫亙在山的南坡。當年,因冰川科考隊抵達這裡發現這條冰川是8月1日,故起名為八一冰川。

聖潔高冷的八一冰川孕育出來的黑河,是僅次於新疆塔里木河的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內陸河指的是流經的區域乾旱少雨,缺少支流補給,河水大量蒸發或滲漏,且受山巒阻隔,最終沒有奔流入海而消失在內陸的河流。

發源於八一冰川的黑河,順著祁連山脈蜿蜒東去。我相信,東流入海,是黑河的志向與夢想。然而,祁連山伸出偉岸的臂膀一再挽留。

站在祁連山油葫蘆溝的山巒上,看綠樹掩映的深谷河床中清澈墨藍的河水浩蕩,行至險灘時激流勇進,如同雄性的大山與母性的河流情意纏綿。那飛濺的水花,分明是黑河悲情的淚花。

奔流至黃藏寺,黑河聆聽了鐘鼓之樂與吟誦之經,也迎來了發源於祁連山東端景陽嶺、自東南奔湧而來的八寶河。黃藏寺的鐘鼓與誦經,喚醒了黑河的悲憫。在八寶河的慫恿下,黑河決意放棄蜿蜒東去奔流入海的志向,毅然掉頭向北進入祁連山走廊南山。

黑河掉頭的地點,當地人稱之為狼舌頭,貼切形容出了激流險灘與水勢浩蕩的壯觀景象。黑河的悲情,是完全可以想象出來的。然而,正是她的悲情,流經青海省230餘公里,哺育出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天境祁連和東方小瑞士,成為大美青海的一個縮影。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山丹軍馬場

02

祁連山腹地南麓的祁連縣,是世界上原始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

這裡雪山縱橫、森林疊翠、水流盤曲、草原遼闊,使得區域內生態系統多樣、生物種類豐富,為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生長提供了優良條件,其中著名的有麝香、鹿茸、大黃、冬蟲夏草、黃菇等。

黃菇道地產區為祁連縣,盛產於區域內半山坡一帶高海拔地區,以其肥碩鮮嫩、香濃色麗、芳美可口而倍受人們喜愛。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至二年,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率大軍出甘州(即甘肅張掖),穿越祁連山直抵西寧,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武裝叛亂。青海土司臣服後,向朝廷敬獻的貢品中就有祁連黃菇,故又稱“皇菇”。

黑河哺育出的祁連山大草原,每年夏季來臨時,如巨浪滔天的祁連山脈依然是冰雪覆蓋,而山腳的草原卻如碧波萬頃,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大的山丹軍馬場就建於此。

山丹軍馬場始於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驃騎將軍霍去病創建,橫跨青海、甘肅兩省,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大致相當於兩個香港。馬場建立起來後,以當地馬種為基礎,又引進了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速度與耐力俱佳的馱、乘用的良驥“山丹馬”。

此後,西漢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精銳乘“山丹馬”,多次閃擊匈奴,直至將匈奴逐出河西走廊,“山丹馬”因此馳名天下,這裡也成為歷代皇家軍馬場。解放後,“山丹馬”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巍巍祁連山

03

黑河掉頭向北進入祁連山走廊南山後,激情澎湃穿越黑河大峽谷。

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全長800餘公里、世界排名第三的黑河大峽谷,憑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大峽谷內古柏參天,高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站在大峽谷的絕壁之上,看盤根錯節紮根於巖縫石隙的千年古柏迎風昂立,聽放棄東歸大海夢想卻依然躊躇滿志的悲情黑河喧騰咆哮,靜且激越,動自巋然。

絕壁之下,壘著一道看似無序卻又顯得十分整齊的石經牆,牆上鐵鏽色的花斑,昭示著歲月的滄桑。當地牧民稱,這首石經牆至少已有300年曆史。繫於古柏與石經牆上的經幡與哈達迎風飛舞,似乎在與折身向北毅然西去的黑河揮手致意。

穿越黑河大峽谷進入甘肅後,黑河彷彿也變得超然物外,成為河西走廊最大的一條內陸河水系。流經甘肅345公里,哺育了山丹、民樂、張掖、臨澤、高臺等縣市,被譽為河西走廊的母親河,其流域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祁連山下、黃河以西的這條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長約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樞紐,對中原與西域、草原與高原都起到互通粘連作用。

從炎黃部落在黃河流域崛起,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再到漢武帝派遣漢使張騫持漢節翻秦嶺,最終穿越河西走廊鑿通西域,中華民族的大國夢早已萌生,從而奠定了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域版圖與複合交融的多元文化。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敦煌莫高窟

04

與其說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不如說黑河繁育了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霍去病率鐵騎穿越祁連山直搗匈奴王庭收復河西走廊後,漢朝始設張掖郡,既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通道,也實現了漢武帝“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的大國夢。

打開今天的中國地圖,由野馬山、托勒山、野馬南山、托勒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宗務隆山等多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的巍巍祁連山,就如同東方巨人昂首挺胸振臂高呼時伸出的臂膀,挽起和託舉了大半個中國。

在祁連山的護佑和黑河的哺育之下,富足的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亦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匯融合之地,從而造就了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

像我們熟知的20世紀中國四大文獻考古奇觀中,其中敦煌遺書、居延漢簡兩大奇觀均與河西走廊有關,有著1600餘年歷史、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在這裡留存,華夏民族的農耕文明亦保留於此,屹立此間的涼州白塔寺見證了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出土的馬踏飛燕被定為中國旅遊標誌,還有詞牌名《八聲甘州》(又作《甘州》等,來自西域),都見證了河西走廊的文明交匯、文化融合與悠久歷史、厚重文化。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黑水古城

05

蜿蜒西去的黑河流經河西走廊進入內蒙,至巴彥寶格德(狼心山)分為東、西兩條河,向北又分出19條支流,最終流入東、西居延海,流經250公里,成為額濟納的母親河,哺育出3萬餘平方公里的額濟納綠洲。

人們心向神往的額濟納胡楊林,就是沿額濟納河生長的。還有人們熟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其實位於額濟納旗境內,已成為我國導彈、衛星、載人飛船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港”。

額濟納為党項語,意為“黑水”或“黑河”。曾為烏孫、大月氏領地,漢初為匈奴所佔,霍去病率領鐵騎直插居延收復河西之時,黑河水勢浩蕩,可由張掖乘船直抵居延海。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至二年,党項族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率部協助朝廷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賜予國姓李及銀州、夏州、綏州、宥州、靜州五州(均為陝西境內)。唐亡後五州被北宋併吞,其後裔西遷佔領河西走廊並再次強盛起來,在黑河北岸三面臨水之地建黑水城。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後,黑水城不僅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經之地,也是防禦契丹與蒙古的軍事重地,西夏王朝在調集軍隊駐守黑水城及居延地區的同時,還遷入大批人口定居此地屯墾造田。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攻克黑水城並屯兵於此。在此後的一百餘年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黑水城不斷擴建,亦在黑河流域開渠造田。至公元1350年前後,綠洲被沙漠所吞噬,繁華的黑水城也變成一座廢城。

七百年過去,黑水城依然不失當年的高大宏偉,成為絲綢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

黑河雖然放棄了東流入海的志向與夢想,最終流向名為海實為湖的居延海,縱然悲情,亦不失悲憫。我想,這應是巍峨祁連山手持的彩練,在中國西部乾旱荒漠地區,串起了碧草連天的祁連山大草原、沃野千里的河西走廊、一望無垠的額濟納綠洲。

悲情黑河:哺育了河西走廊,繁育出大國疆域與多元文化

額濟納胡楊林

06

佛祖似乎也看到了黑河的悲情,為這條悲情的河流賦予新的情感。

佛經記載,佛祖在與人解惑時說: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於是,就有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寓意是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

佛祖又怎知弱水三千呢?想必,唐僧西天取經時,親眼見過弱水的浩蕩,然後告知了佛祖。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因失手打破琉璃盞而被貶落凡間,在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人間,後經觀音菩薩點化並贈名為沙悟淨,在此等候並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唐僧抵達時,看到的流沙河是這樣的: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流沙即額濟納旗。而《山海經》是這樣記載的:崑崙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於是,弱水又泛指遙遠險惡或水勢浩蕩的江河流水,像蘇軾的《金山妙高臺》詩: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裡。

如此說來,無論是弱水還是流沙河,指的都是黑河。

弱水還是忠貞不渝的愛情表白。《紅樓夢》第九十一回中,林黛玉與賈寶玉為相互測試對方的心境,模彷彿家子弟參禪的形式,以機鋒的言語表達自己愛情的忠貞不渝。面對黛玉的連續發問,寶玉回答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而今,“弱水三千”又延伸出了更廣的寓意:縱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已;即有弱水三千,能取一瓢足已;或有弱水三千,當取一瓢足已……能參透哪一種哪一層,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