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大,首在育人。一所大學是否能夠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是檢驗大學辦學成績的根本指標,在雙一流時代,這一點顯得更為關鍵。而長江學者和國家傑青作為我國僅次於兩院院士科研人才的高層次榮譽,歷來被認為是評判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指標之一。像是近日深受網友喜愛的鄭強教授,就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可見這兩個頭銜含金量之重。
而今天筆者就來介紹一下湖南培養國家傑青、長江學者數量最多的5所高校,這5所高校代表了湖南高校人才培養的最高水平,自恢復高考以來,培育了湖南省8成的兩院院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
這5所高校分別是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其中中南大學培養了36名長江學者、44名國家傑青,總數位居湖南省第一;湖南師範大學則培養了12名長江學者、30名國家傑青,總數位居湖南省第二;而湖南大學則以11名長江學者、27名國家傑青屈居省內第三;湘潭大學以12名長江學者、17名國家傑青位居省內第四;最後一名便是湖南農業大學,自1999年以來共培育了5名長江學者、16名國家傑青。
總體而言,培育能力最強的依舊是雙一流高校,但也並非只有名校才能出高端人才,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培養的傑青、長江數量雖然少於省內三所雙一流,但放眼全國依舊超過不少重點名校,這也反映了湘潭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人才培養的高質量。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5所高校能夠培育如此多的高質量人才呢?省內其他高校,如長沙理工大學、南華大學等為何出不了這麼多長江、傑青呢?
這與5所高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和良好的教風學風是分不開的。以湘潭大學為例,地理位置和經費投入並不佔優勢的湘大何以培養了如此多的傑出人才?首先,從恢復高考到211工程提出之前近20年裡,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較低,湘潭大學是綜合性大學裡實力較強的高校之一,又是偉人囑咐要辦好的大學,因此當時有很多優秀學生慕名報考湘潭大學。
再加上湘潭大學紮實的本科教育教學基礎和嚴謹的師風教風學風,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孕育傑出人才的可能性很大。也正因如此,長期以來湘大畢業生都有著“基礎紮實、工作務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品格和良好素質,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
湖南農業大學也是如此,學校學風教風也都非常紮實,教師追求卓越、治學嚴謹,學生實幹、樸實。特別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湖南農業大學師生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依舊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開展了大量科研活動,辛勤地播撒人才的種子,最終在本世紀收穫了官春雲、劉仲華、鄧秀新、謝道昕等多位兩院院士。
最後,各位家長考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高校熱點資訊、掌握更多高考志願填報技巧,可以關注湖南高校那些事,筆者將持續為您提供最具參考價值的湖南高校資訊和高考志願填報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