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择一切手段只为得到它

说到王羲之,那必然会想到《兰亭集序》,因此王羲之最受人推崇的帖子是 《兰亭集序》,从古至今更是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欣赏临摹,然而可惜的是如今却仍旧不知所踪,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而这《兰亭序》本身王羲之信手写来,之所以如此出众,是因为他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择一切手段只为得到它

相传王羲之后来又写了几遍,但都不及这一遍好。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

后来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择一切手段只为得到它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择一切手段只为得到它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一故事创作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阎立本在画中将萧翼的机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谨慎、疑虑刻画得非常传神,入木三分。

唐太宗从辨才和尚那里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之后十分高兴,将其视为神品,令当时的书法名家赵模、冯承素等人临摹数本,分赐给他的亲贵近臣。唐太宗生前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曾多次题跋,死后又将其随葬。后来,他的陵墓在五代时被一个叫温稻的军阀盗掘了,《兰亭集序》从此失传。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都是摹本和临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风姿和神采,但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找到真正的《兰亭集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