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擇一切手段只為得到它

說到王羲之,那必然會想到《蘭亭集序》,因此王羲之最受人推崇的帖子是 《蘭亭集序》,從古至今更是受到眾多文學愛好者的欣賞臨摹,然而可惜的是如今卻仍舊不知所蹤,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而這《蘭亭序》本身王羲之信手寫來,之所以如此出眾,是因為他字體瀟灑流暢,氣象萬千,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千變萬化,無一雷同,成為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擇一切手段只為得到它

相傳王羲之後來又寫了幾遍,但都不及這一遍好。他曾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7代孫智永。

後來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 《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他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 《蘭亭集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擇一切手段只為得到它

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係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鬱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出色程度,令唐太宗不擇一切手段只為得到它

  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根據這一故事創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閻立本在畫中將蕭翼的機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謹慎、疑慮刻畫得非常傳神,入木三分。

唐太宗從辨才和尚那裡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之後十分高興,將其視為神品,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趙模、馮承素等人臨摹數本,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唐太宗生前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曾多次題跋,死後又將其隨葬。後來,他的陵墓在五代時被一個叫溫稻的軍閥盜掘了,《蘭亭集序》從此失傳。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都是摹本和臨本,儘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姿和神采,但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找到真正的《蘭亭集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