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本報訊7月31日電【記者楊春】四川宜賓為您報道:近日,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師生赴高縣新寨村開展“青春服務社會,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效,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據新寨村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生產需求,在活動負責人兼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劉晴朗老師的帶領下,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傑、學生科齊良釗、唐許、黃睿洋等老師指導團隊成員結合專業學科優勢,精心組織籌劃準備工作,為新寨村產業發展與生產貢獻智慧,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本報記者 攝)

22日下午,座談會上,成都理工大學派駐新寨村駐村工作隊隊員華貴東、村支部書記鍾宗秀分別介紹了新寨村產業發展情況和農特產品生產、銷售存在的問題以及人文地理資源的優勢稟賦基本情況,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劉晴朗老師介紹了產品設計專業建設發展情況和本次活動的目的,團隊產品包裝設計負責人王順琪同學根據產品特點,結合優秀設計作品,講解了產品包裝設計的市場優勢和設計的基本思路;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傑就新寨村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生產銷售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勢的資源稟賦,提出了品牌建設促進農特產品生產銷售的發展思維,並強調通過本次活動,充分發揮高校學生專業知識豐富、創新思維活躍的優勢,做好產品包裝設計,改善農產品品牌建設能力較弱的現狀。

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結合村情、社情制定發展措施(本報記者攝)

多重思想的交織碰撞,激發著每個青年創造設計的靈感火花。為了更好的挖掘地方特色,收集各類基礎素材,實踐團隊深入產業生產一線,穿林爬山考察茶園建設,感受茶農的淳樸與艱辛,下村入戶瞭解生態烏雞的養殖狀況,看山型,體民情,找靈感,匯思路。團隊成員堅持以地域文化為基礎,充分將文化資源特色與產品包裝設計相融合,堅持“文創+N”的設計思路,從圖形元素、包裝造型、包裝材質等各個方面提升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格調,提高產品的定位。經過團隊兩天的討論、手繪、創作、製圖、渲染等努力,共設計三款農特產品品牌商標、品牌名和八套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初稿以及對應的設計說明,品牌創作接地氣,設計包裝顯特色,獨創和代表性強,結束了新寨村農產品 “三無”(無包裝、無logo、無品牌)的歷史,受到新寨村幹部高度肯定,接下來新寨村將向相關部門提交農產品品牌商標和品牌名註冊申請,並儘快將設計成果應用到產品生產銷售中,加強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擴大群眾的增收渠道,更好引導新寨村向鄉村振興邁步前行。

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認真調研高縣落潤鎮新寨村村情(本報記者攝)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走進社會,瞭解社會,奉獻社會,培養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本次活動,一方面讓成理青年學生親身感受脫貧攻堅以來農村建設所獲得的偉大成就;另一方面,讓學生的專業與實踐活動充分結合,實現了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更激發了青年大學生服務鄉村建設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