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张通之、龚乃保、王孝煃, 爱吃,这四位南方人不可不读

清代袁枚

《随园食单》甚是著名。

袁枚做过几任知县,还是乾隆年间的重要诗人。三十三岁,袁枚辞了官,回家养母。他在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买了一座园子,改名叫“随园”,在这儿度过了将近50年的时光。诗人嘛,和朋友饮酒赋诗、高谈阔论是少不了的。当然,袁枚作为一个挑剔的吃货,随园里自然少不了美食。

袁枚不仅爱吃,还爱研究。吃到一种好菜,经常让家里的师傅去学习,甚至亲自跑到人家的厨房,去一探究竟。他写的《随园食单》,汇集了南京及其周边几百种珍馐美味,至今仍是不少食客心中的美食经典。按食材种类区分,《随园食单》记录了海鲜单、江鲜单、杂牲单、羽族单、点心单、饭粥单等14类美食。

海鲜单里有一道“海参三法”,读来让人直流口水。

海参本身没有气味,因为沾染的泥沙多,味道才腥。没有经验的话,在海参身上很难讨到好。

按袁枚的经验,要挑选小刺参,在水里泡掉泥沙,用滚热的肉汤浸泡三次,然后用鸡肉汤、猪肉汤慢慢煨熟。这时候可以放进一些香蕈(xùn)和木耳,它们颜色比较深,和海参搭配正合适。

如果明天请客的话,要前一天就把海参煨在火上,这口感才合适。可见做一道入味的海参,非常要功夫。

刚才讲的是“海参一法”,另外还有两法,是袁枚从朋友那里偷师的。他夏天到钱观察家做客,钱家人把海参切丝,和芥末、鸡汁拌在一起,吃起来清爽无比。蒋侍郎家做海参也很讲究,用豆腐皮、蘑菇和鸡腿,慢慢把海参煨烂,味道也是一绝。

袁枚、张通之、龚乃保、王孝煃, 爱吃,这四位南方人不可不读

《随园食单》中除了美味,袁枚还写了很多对于食物的态度。

比如他讲“耳餐”,什么是“耳餐”呢?就是图个好听。主人用很贵的菜请客,味道倒是其次,主要是搏得客人几句称赞,耳朵里要听几句好话,这叫“耳餐”。

还有“目餐”,这好理解,满满一桌子菜,玲琅满目,然而倒掉的比吃掉的多。“目餐”这是给眼睛吃的,不是给嘴吃的。

袁枚还写到吃饭要戒除“暴殄”。

有人做菜,用通红的炭去烧活鹅的脚掌,用剜刀去割活鸡的肝,听着就瘆得慌。这属于“暴”,暴者不恤人功,不是君子所为。

还有人做一顿饭,要宰杀大量的鸡鸭,传说一个富豪吃一道菜要杀三千只鸡,因为那道菜需要三千个鸡舌头,被拔了舌头的鸡,也不吃,成堆成堆地丢掉。袁枚说,鸡鱼鸭鹅,从头到脚都可以入菜,切不可随意丢弃。极度浪费,就属于“殄”,殄者不惜物力,也不是君子所为。

论吃的觉悟,恐怕很多现代人都不如袁枚吧。

袁枚、张通之、龚乃保、王孝煃, 爱吃,这四位南方人不可不读

张通之生活在清末民初,住在南京仓巷,写诗、画画、教学,无一不精。他十分喜欢袁枚,《白门食谱》仿照《随园食单》所写,记录了金陵及其周边的美食。既有来自大户人家的,也有寺庙制作的,更多的是店铺出产的。

张通之写了27种南京特产,时过境迁,很多已经失传了,比如巴斗山刀鱼、后湖茭白、王府园苋菜;不过还有一些,现在仍然如雷贯耳,比如板桥萝卜、扫叶楼素面、韩复兴咸板鸭、盐水鸭等等。

有一碗羊肉面,最是让张通之难忘。那是在紧靠文德桥的得月台,台下便是淮水,抬头即是钟山,视野极好。平常,这是个饮茶的好去处,而冬天的羊肉面,更是一绝,面是均匀的细,肉是软烂的香。

每天早晨来这儿吃一碗,可以温暖一整天,忘了楼外的风寒。抬头看看钟山,山头一抹积雪,像个白头发的老人,隔城相对。

现在想去那儿吃面,是不可能了。在张通之那会儿,得月台就毁了。他也是楼毁了之后路过这儿,有感而发,感慨好景好面都没有了,才写下了这段文字。

袁枚、张通之、龚乃保、王孝煃, 爱吃,这四位南方人不可不读

龚乃保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生活在清末民初,他比张通之要大上一点儿。

1899年中秋,龚乃保客居南安的道源书院,他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出来奔波好几年了,中秋佳节更是想家,尤其想起金陵的蔬菜之美,难以释怀,于是想编一本食谱。他的家在南京冶城山麓,便命名为《冶城蔬谱》。

一个南京人客居异乡,想念家乡美食,于是编了一本南京的食谱!想必也是一个讲究的吃货了。

《冶城蔬谱》专讲蔬菜,这本书把早韭列为第一。初春,早韭长到四五寸,茎是白的,叶是黄的,到山上拔回四五捧,洗净,和瘦肉一起,裹在薄饼里面,便是春卷。下锅煎一煎,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韭菜百搭,可以炒鸡蛋、炒肉丝,还可以和豆芽、豆腐丝配在一起炒个素菜。韭菜炒螺蛳肉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南京人还爱吃萝卜。龚乃保说,本地的萝卜,要初冬的大萝卜,鲜红的皮,脆生的肉,闻着就甜。放在窖里藏到春天,磕碎了,拌上糖和醋,秋天的梨也没有它爽脆。

袁枚、张通之、龚乃保、王孝煃, 爱吃,这四位南方人不可不读

第四种食谱,是王孝煃的《续冶城蔬谱》

王孝煃也是南京文人,善于填词,书画造诣深厚,受过龚乃保的指点。他的这本《续冶城蔬谱》,写的是龚乃保没有写过的蔬菜。

王孝煃钟爱雪里蕻(hóng)。以往每年冬天,南京家家户户要腌制雪里蕻。冬天腌好了,藏到第二年春天。揭开盖子,瓮罐里腾出一股酸香,夹出一筷子,是那种让人很有食欲的淡黄色,独有一番风味。用雪里蕻炒肉丝或者毛豆,配上烫饭或者稀粥,那叫一个爽口。

还有慈姑,这是我国特有的蔬菜。那时候玄武湖、莫愁湖都长有慈姑。慈姑是吃球茎的,味道微苦。《本草纲目》说,慈姑清肺散热,能治百毒。蒸鸭煮肉的时候放一点儿慈姑,又香又滑,夹着一股淡淡的苦涩味,可以解腻。是南京人钟爱的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