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原来是这么美的词牌名

莎,仿佛草和树叶伴着风的脚步,发出“沙沙沙”的声响,颇具音乐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草经过阳春的催发、盛夏的发酵,在秋日终于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茎秆粗壮,枝繁叶茂,散发着清冽的香味。

此时的莎草和它的同类一样也进入了疯长期。它秀颀挺拔地立于地面之上,微风吹过,它便如少女般扭动着柔软的腰肢,随风摇曳。开出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簇在一起,像一把伞一般。

莎草还有很多别名,莎随、侯莎、水巴戟、夫须、香附子、香头草、米珠子、雀头香、水香棱、状元花、地毛、水蜈蚣、回头青、缩缩草、猪鬃草、吊马棕、猪毛青,全部都是它。


踏莎行,原来是这么美的词牌名


莎草又是如何与词牌名联系起来的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宋代人——寇准。

暮春之日,寇准与友同去郊外踏青。

文人雅集,素有“曲水流觞”、宴饮作乐的传统。青草融融,杂花乱树,叫人眼迷。

寇准望着无限美景,想起唐朝诗人“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词句略显香艳,春情蕴于其中。乐工问词调的名字时,寇准欣然将之命名为——踏莎行。


踏莎行,原来是这么美的词牌名


莎草,也有莎香的美誉,秋来时节草木香,在与草木温情脉脉的对视中,灵魂也变得宁静了。


(图文综合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