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在秀麗的五峰山之下,有一個美麗的村莊,那就是有著銀子洞之美稱的行政村——鍾家村,傳說該村有一個鐘氏貴人,家資鉅萬,因積存在家銀子太多,於是用竹墊來曬發黴的銀子,這個小小的村子就因之聞名。

名門之後,生活於斯的鐘家村人,自古行善積德,和睦鄉鄰,傳揚美德,形成純樸之民風,彰顯善良之高行,村因民風好,俗因人共尊。該村中有一個名叫鍾池周的古稀老人,因樂善好施,行醫仗義,素有古道熱腸,樂為正義張揚,遠近聞名遐邇,懿德流芳讚賞。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一、以孝傳家,用榜樣影響行動

說到中國的孝義之道,我們的宗旨本就是以孝傳家,以德服人,強大之國,因承數千年的孝義,用特別的凝聚力打敗了別有用心者的陰謀,憑一己之力自信地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池翁作為地方的賢達之士,其孝可嘉,其心可鑑,其行可效,其德高揚,無不令人敬佩。池翁者,系新中國同齡人也,原挑於伯父鍾公啟元大人門下,啟元公先後育有四女,無子,神元公育有四子一女,故將第二子過繼其下,俗語云:人怕過房,筍怕過牆,這自是對於人生命運之誤解,世事風雲之難料。若人甘於平庸,人生鐘擺不知會停頓在哪個位置,若能乘帆遠航,扼住命運的咽喉,必會開創另一片令人矚目的廣闊天地。池翁的人生轉軌從進入新家庭裡就開始開掛,命運在歲月的滄桑中發生改變,家業在艱辛的耕耘裡興盛,他用自己的努力,與做人的底氣,開創了鍾家洞村家庭振興之路的新輝煌。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以德治國,以孝傳家,自古乃中華傳統之美德。孝德相鄰,孝為首義,池翁之孝,在當地傳揚。不彰表家勢,只欽佩他的為人,這才是人生最好的財富。其孝父敬母,遠近聞名,真是有目共睹,外出務工之所獲,不管怎樣卑微細小,心中所想必總留著先孝敬父母,讓老人咀嚼生活中的美好,樂享天倫,在本地可說是有口皆碑。孝不止於父母,岳父家族也稱得上是五角村的大家族,育有一子數女,不知何故,後來存世的岳父不願呆在兒子家養老,行動不便的岳父流徙在幾個女兒女婿家安度晚年之時,但其心中流露出想在子婿池翁家長駐的願望,可能是想到作為子婿的池翁處事細微,對他呵護備致,子婿之間從未產生過隔閡,這可能也是老人首選的陪伴晚年的人選吧。老人晚年身體欠佳之時,作為女婿的池翁總是照顧得比自己的父親還要周全,為他洗澡,換洗失禁弄髒的衣衫,甚至端茶餵飯,做出了令人感動驚歎的舉止,一度成為遠近仿效的典範。人老之言也善,岳父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光,最終也是在女婿家度過了最舒心暢快的晚年。每每回想經歷的過往,池翁總是唏噓不已。畢竟他作為子婿,曾經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承擔起全部的照料工作,吃喝拉撒,從未讓老人感受到生活的遺憾,他用自己樸實的行為,做出了最令人感到溫馨的孝順。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記得有年年終岳父家缺少取暖之柴時,作為堂堂五尺男兒,池翁放下手頭事務,又費盡蠻力去山上砍來幾擔柴木,保他家平安過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用自己的言行,樸素的情感,展現了一個鄉野普通人最低處的高貴。直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沒有帶著任何遺憾走完最溫馨的晚年,這也成為遠近傳揚的佳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池翁對待父母的孝道精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影響著山村所有人的心境,打造了民風淳樸的底色。你對父母怎麼樣,以後子女也會對你怎麼樣,這是中華的優秀傳承。正如他的門口所書“幸福之家”所彰顯的涵義,他用自己的行為替子孫後代作了表率,現在不管在外打拼的孩子,如何富裕,地位多高,這種孝義之道,已經成為一種最好的傳家之寶。居家創業,勤儉興家,這種以孝為宗的凝聚力,是突破任何阻礙最有號召的精神支柱。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二、以善行世,用真心贏得真心

池翁育有二子四女,個個成家立業,並且都事業有成,大女兒子衣,因裹子衣而出生,人們說此女出生主帶貴氣,後覓得岳陽武警消防支隊警官李楚南為佳婿,雖然生活給予他們的是艱辛,但生活總是事在人為,畢竟農村的孩子都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只要有一顆征服的奮進之心,踏平坎坷成大道,這是歷史教會我們的真理。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故事驚人相似的在他們身上開演。歷盡艱難成一世之佳偶,兩人夫唱婦隨,經數十年之打拼,組建了一家國家級景順建築工程公司,個人資產早已實現過億,在日積月累的打拼中成功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小女兒足衣,得嫁平江小食品之王、麵筋食品銷冠之李小鵬,他們開創的品牌平江面筋食品已是全國聞名之品牌,是平江小食品中的一張霸道的王牌,業務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帶領一大幫人致富,現資產都是過億的大富豪。兩個兒子都是傲立於平江小有名氣的小老闆,年剛不惑的小兒鍾食傲,作為警安消防公司的老總,佔據了平江消防業務領域的半壁江山,顯示了超強對外經營的業務能力,他的事業涉足平江縣城及南江、長壽、伍市等多個鄉鎮,他的抱負就是在努力的拼搏中,慢慢將事業做大做強。其餘的子女也個個不俗,不是小老闆,就是極有地位能量的大拿,每每看到如此成器的子女,池翁心裡是千分滿意,萬個稱心。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其實一個家族的成功,離不開作為長輩的支持與榜樣示範,用自己不怕吃苦的精神作支柱,用堅韌成就他們打拼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的長遠目光。其先子女們創業,雖然自家並不富裕,上有雙老,下有六個子女,當家怕五口這已是警示的提醒,可見維持一個家的艱難,但池翁卻以樂觀的精神,帶領大家闖過了千難萬險,終於迎來了人生好轉的曙光。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早年,大女兒家生意不太順,遭遇創業時最大的瓶頸,作為岳父,池翁沒有退縮,自覺自願為他們哺養子女,長年在外打拼的大女兒一家,沒賺到營家之資,真的是連生活都難以為繼,面臨家徒四壁之困境。池翁想都沒想,就將自己僅有的口糧送給處於困苦中的女婿全家,上帝關閉一扇門之後,真的又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親情所帶給他們的溫馨。池翁做完這些之後,才又另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困境,心中裝著他人,凡事不顧自家的艱難,這是一種怎樣的豁達與寬容。每一個子女不管面臨任何艱險,都在父母處能享受到繼續奮進的動力,從而讓他們在處於人生低潮時快速走出困境,成就現在令人羨慕的成功。

羊有跪乳之恩,鷹有反哺之義。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不但對於父母有報恩之舉,對於子女有養育扶持之義,子女們雖然手裡有了餘錢,也知道扶危濟困,用愛回報社會,本次牽動全國的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各個子女都表現了極大的愛心,大女婿李楚南鍾子衣夫婦一家,在第一時間就捐款10萬元現金,還有無數的抗疫物資,支援抗疫前線,後續還多次追加愛心錢物,將款款愛心回報社會,展現一個有責任有擔當企業家的博大胸懷。他們有大愛情懷,並不僅僅表現在今年的疫情時期,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從未中斷。在平江縣梅仙鎮的下白村,人們總會經常唸到一個給他們送溫暖的名字,那就是李楚南,這兒是生他養育過李楚南的家鄉,他致富不忘鄉鄰,除了幫助本村人扶危濟困,帶領他們致富之外,特別是每到逢年過節,他都會對本村及老家附近年滿六十的老人每人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外,每人總少不了500元的慰問金,讓他們感受到愛心的溫暖,如此拳拳愛心,溫暖了這一方可愛的天地,用德播送仁義,彰顯新時代的良好風尚。好的行為帶出了有愛心的後代,他的幾個子女,雖然事業都有所成,家境都比較好,絲毫沒有為富不仁這些俗套的陋習,卻處處表現出如上那種熱心公益,大愛天下的情懷。小兒子鍾食傲出道比較晚,但他在自己憑努力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並且在平江創建了自己的警安消防公司,幾年的運作,已頗具規模,不但安排了家鄉無數外出人員的工作,還多次拿出善款來資助家鄉建設,救濟扶助他人,特別是在教育事業上,先後為長壽、木金及昌江等中小學捐款30餘萬元,配置消防器材摺合資金20多萬元,他的善舉多次獲得愛心大使的榮譽,用自己綿薄之力,撐起薄弱學校教育的一片藍天,他說過:人生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付出多少,只要能力足夠,繼續回報社會的初衷永遠不會更改!我們期待有更多這樣的企業人士,成為有擔當的愛心大使。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有德之人,必有餘慶。池翁常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錢要用在有用之處”。他認為“人不分貴賤,只有自己有的,他都會用心去善待”。就是卑微的小販、討飯的人,他也會熱心的留他們吃飯,他認為他們也是一世人,從未有過厭惡看不起他們的眼光,讓這些人感受一絲人世間的尊嚴與溫暖的關懷。他用自己的言行激勵著子女,同時也給鄉鄰帶來了縷縷溫馨之風,如此鄉風民俗薰染,使得本地民風純樸,善德湧流,生生不息,已成睦鄰友善的先聲。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池翁最大的善,就在於自己的真誠助人。當別人有難,他總有著一種願意為他人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豪爽。從他用特殊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蹟中可見一斑。

當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煩惱與揪心之事,他們總會尋找精神的依託,如信奉宗教之風,曾經在廣闊的農村鄉野,成為解決心靈迷途最好的安慰,因此四村八野的寺廟建築,不管任務多艱,都在近期得到最好的修葺,村組屋堂敬福祈福,憂喜二事儲備場所,鄉村旅遊,心靈景觀,這項善事的鞏固與維護,確實需要強大資金與艱辛作依託,凡是家裡有的錢物,一旦需要,他都會慷慨拿出,池翁知道公益事業的拓展與完善,需要多方籌措資金,加上自己貼付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為當地老百姓做出了許多有如登天之難的大事,粗略統計了一下,近年為恢復和修繕的各類寺廟景觀,共計投入數百萬元之巨,好多時候資金短缺無以為繼時,他就讓自己的子女擠資金援助,總會將事情辦到令大家滿意的程度。由於他的虔誠付出,鄉風民俗得到了改觀,精神面貌也產生了鉅變,此舉不但豐富了鄉鄰的精神生活,也大大增強了鄉民的凝聚力。大善之家,福報總會來臨,家族的興盛,各項事業的順利,家人的平安,一切的安好,或許是上天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三、以醫濟世,用仁德擺度他人

人生在世,人們往往非常相信命運的演繹,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這也是一個人立世需要顧及的幾個環節,我們不迷信,但也還是相信古俚俗語存在些辯證的科學性。

說到池翁的故事,我們也不知他是否憑藉著這四個要素,成全了家族的興旺與閥閱。縱觀他的一生,是極富內涵之人。其實池翁之家能成為遠近聞名,德馨遠播,關鍵在於他的醫者仁心,作為有點醫術的當地能人,他用自己神醫妙手拯救了無數個家庭。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湘西是一個令人感到神秘充滿傳奇的地方,其中的苗醫因其神秘,可能讓人感覺到虛無般的不真實,但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卻讓人走不出精神的困惑,滋生對神秘的膜拜。池翁在世人的眼裡也是充滿神奇的人物,他的好多神奇醫技,真是讓人無法解釋,但卻又真實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他憑藉自己一份熱心,治好了許多離奇古怪的疑難之症,成全了無數個殘缺的家庭,真的讓人歎為觀止。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中坪村有個名叫許古的,具體姓名我沒有去考究,因此不太清楚,但事情卻是我從小就知道的真實,他的妻子多年患有癲癇,平靜時是一個沉靜標緻的成年女性,我們都叫她慈大嫂,一旦發作逢人亂說,還暴力傷人,好多舉動都超出讓人忍受的範圍。池翁與我爺爺多次實地研究,考察房屋地向,調研屋場風水擺局,巫醫相扶,硬是用特別的方法驅除了困擾他們多年的怪病。將自己多年練就的挼皮接骨,風水堪輿等本領,運用自己的才能,從而治好無數個疑難雜症,妙手回春之術從此遠揚。南江還有一個叫做徐某民的小夥子,有間歇性躁動症,發作時用羅繩捆縛,力大無窮時幾人也制服不了,池翁憑藉一碗水,將陰霾的房屋進行處理,從內心排解患者的問題,還從風水學的角度,將屋向進行加持平衡補償,外加靈丹妙藥,對症下藥,很快就治癒了他的怪病,現在已是家成業就,生男育女,身體康健,讓本就萬分失望的家庭重新開枝散葉,成為當地傳頌的美談,至今他家還是將池翁當作每年必來探望的恩人。本村松毛衝本族親屬翰大公之第二個女兒,長時發瘋癲之疫,發作時口吐白沫,見什麼就吃什麼,更夾大小便失禁,持續多年,家人已對她進放棄了治療,畢竟當地遍請能人醫者,都無人敢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後來池翁瞭解到這些情況後,他說自己能治好。他知道此人是心性鬱結,遭遇不乾淨東西的驚嚇,需要從最根本的疾病源頭著手,慢慢轉化,才能產生功效。通過池翁精心的療治,一年之後此病終於痊癒,現在這對夫婦已七十多歲,古稀之年仍然康健,每每村頭巷尾見到他們,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治好了這麼多的怪病,池翁從不收受什麼金錢財物,要是患者硬要感謝,再三推託不了,他就會善意的勸說,要謝謝,就為孤寡老人多送點油米柴鹽,讓他們平安度過寒冬,或是為寺廟添點香燭,表達虔敬之心即可,他自己對於得失的看法,真是雲淡風清,異常平靜。

愛有千種,但大愛無疆。池翁用自己高潔之品行,樹起了一村良好的民情風範。事有大小,不拘小節,全在於如何經營平凡人生,他用充滿魔術般的如緣巨手,給世人展現了一段華麗的人生。

【人物誌】仁孝傳家,善德遠揚——南江鍾家洞村鍾池周先生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