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帝評傳(第五章)龍耳東.著

第五章 廣州討賊


廣州刺史元景仲決心投靠侯景,但他擔心陳霸先要北上勤王會壞了他割據稱雄的好事。便秘密設計除掉陳霸先。而此時的陳霸先聽聞叛軍圍困京城,正心急如焚,秣馬厲兵,準備揮師北上,勤王救主!

這天上午,陳霸先接到廣州刺史元景仲的公文,說是三天後要在廣州府述職,請陳霸先務必參加。陳霸先也沒多思量,通常述職提前或推後一些時日,也是正常的。但是,陳霸先的得力干將杜僧明卻表示疑問,感覺到述職的時間也提前太多了吧。陳霸先放下元仲景的通知公函,就去忙著籌備糧草、軍需,準備下月揮師勤王。

轉眼三天就到了,陳霸先把軍務對周文育、杜僧明作了交待,跨馬即行。沿途山川秀色,鳥語花香,十分令人愉悅。經過小鎮,叫賣聲吆喝聲喧譁不止,市井頗為繁榮。陳霸先想著以前這一帶土匪出沒,街鎮極為冷落蕭條......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從後面飛馳過來,聽得有人大喊:“陳太守,且慢行!”

陳霸先急收韁繩,回頭一看,那馬已衝了過來,只見周文育氣喘吁吁地說:“陳太守,快回!我們有要事稟報。”

“何事?”陳霸先不解,道:“我要去廣州府......”

周文育急切道:“正為此事而來!萬不能前去!這是一個陷阱!”

陳霸先似有所悟,即刻與周文育打馬回程。原來,杜僧明那天對廣州述職表示疑問後,就對周文育講了。周文育通過廣州府昔日的舊友一打聽,才知這真的是一個“請君入甕”的陷阱!

知道此況後,陳霸先處事極為果斷,立即道:“我今不去,元刺史即知陰謀敗露,必另有加害。元仲景本是鮮卑胡人不識教化,更無誠信。侯景和元景仲都是屢降屢叛,都是背叛朝庭的逆賊。此等小人不除,我們怎麼北上勤王救主?文育,你即刻通知僧明等諸將前來商議廣州討賊之策。”

“廣州討賊?太守,你意已決?”周文育驚訝道:“太好了!其實,我與杜僧明早有此意,只是不敢說出來。如若去廣州討伐元景仲,那也可請成州刺史王懷明參加。”

陳霸先點頭道:“王刺史也是忠君愛國之士,若得他相助,兵多糧廣,廣州討賊可成矣!你可速去聯繫。隨後我親去登門拜訪。”

“好!我去也!”周文育應聲,策馬,飛奔而去。

元景仲與心腹早在廣州府裡作了周密安排。前院的兩旁佈置了弓箭手。大廳屏風裡埋伏了刀斧手。單等陳霸先進來,他們甕中捉鱉。元仲景得意地想著,任憑你陳太守多麼英武,今天也插翅難飛!

可是,從早上等到日落,也沒見陳太守的人影子。元景仲與心腹密議:“看來事情敗露了?”心腹搖搖頭,又點點頭。道:“可能.....但是,又怎麼會呢?不如明天派人去試探一下?”

當天下午,陳霸先與杜僧明、周文育等諸將商量舉兵討賊之事。陳霸先拿出前幾天收到的元景仲致函,讓諸將傳閱。只見元景仲此函的大意是:梁帝昏庸之極,重佛輕民,重奸輕忠,朝政被朱異之流把持。侯景被梁帝出賣,為形勢所迫,才包圍京城,清君側,扶社稷。已立新君蕭正德。這正是我們加官進爵、封妻廕子的好機會。我等準備起兵響應侯景,期待陳太守大力支持,同立新功!

眾將看了,無比氣憤!杜僧明大聲道:“真是一派胡言!繁華的京都,被侯景毀成人間地獄一般,江面的浮屍,順流幾千裡。逃難的民眾,拖家帶口,流離失所......”眾將紛紛講起親眼所見的逃難民眾如何如何悽慘......個個義憤填膺。

陳霸先慷慨激昂地說:“古聖人說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元刺史作為一個北魏的降將,聖上還委以重任。他不知恩圖報,反而趁皇上蒙難之時,背叛朝庭。實在可惡可恨!我們都是忠君報國之義士,我們北上勤王的行動,就從討賊元景仲開始。”

眾將熱血沸騰,個個摩拳擦掌。陳霸先接著把舉兵討賊的行動日程作了細緻安排。並令主薄杜稜書寫檄文,令杜僧明準備軍械,令周文育籌措糧草。然後,吩咐眾將各自準備。隨後,陳霸先與周文育馳馬前去拜訪成州刺史王懷明。

夜風徐徐,馬蹄翻飛。三更時分,陳霸先、周文育到了成州刺史府。經過通報後,王懷明刺史連忙把陳霸先請進內室。陳霸先客套一陣,說:“知您白天公務繁多,不便打攪。只好連夜來訪。這樣也免去了他人注意。”

“陳太守思慮周密,我等敬慕已久。下午我已見過周文育了。知道陳太守忠君愛國,舉兵討賊之壯舉,我等佩服之極!”王懷明接著低聲道:“其實,我也收到元景仲的致函,也是勸我等響應他一起去投靠侯景,如何如何。他們這幫胡人向來野蠻愚昧,沒受過華夏漢文明的教化。我等豈能與他們這般逆賊為伍?......不過,陳太守下一步將如何討賊?”

陳霸先知道談話的關鍵點到了。於是,把此次舉兵討賊的行動計劃簡明地作了介紹。包括糧草、軍械,甚至結局,都作了說明。陳霸先說擒拿元仲景之後,請您(成州刺史王懷明)暫時兼任廣州刺史,待皇命詔書到後再作另議。

可王懷明堅決不從。他認為時下皇上被困於京城,朝庭一時半會難得有詔書下來。何況廣州非等閒之地,不是皇族宗室,很難鎮守得住。王懷明倒是提議就近一點,可請梁室宗族的蕭勃來鎮守廣州。陳霸先一想,也有道理!定州刺史蕭勃,是梁武帝的親侄兒,迎立他來鎮守廣州,也是一個辦法。陳霸先道:“因為元景仲與侯景叛賊勾結,陰謀危害國家社稷,攻下廣州府之後,迎立曲江公蕭勃為刺史,鎮守廣州。既說明我們義軍不是為個人名利;又因為蕭勃是皇族宗親,外人無有不服。還可以解除城內官軍的抵抗力。”。

王懷明聽了,連連點頭。道:“好!有你如此周密的思考和軍事佈署,我率八千兵馬,同你一起舉義。”霸先激動地伸出大手,與王懷明緊緊相握。道:“那太好了!我有五千兵馬,加上你的八千,就有一萬多兵馬。聲勢浩大,首先從氣勢上就壓過了廣州府。不過,糧草,我只能支撐三日。”陳霸先有點憂慮地說。王懷明笑道:“放心吧,我軍自帶糧草、軍械。另外,還可以支援你2000斛糧食。”陳霸先聞言,連忙起身致謝。

天亮時分,陳霸先和周文育剛回到太守府,就有廣州府的來使到了。陳霸先滿面疲憊地出迎。為了麻痺元景仲,託言身體欠佳,改日再去廣州拜會。來使見陳霸先確實面色疲憊,就不便多談。加之杜稜在一旁悄悄塞了銀子給他。他就乾脆做個順水人情,回去覆命。

連日來,陳霸先與眾將籌備廣州討賊之事。杜僧明興衝地來報:“行臺選郎殷外臣也是忠義之士,我已聯繫好了。他也參加我們的行動。”陳霸先非常高興,道:“民心所向,忠於朝庭的有志之士,是決不肯與逆賊同流合汙的。”陳霸先對杜僧明叮囑道:“這幾日,你特別提醒你的舊友要注意廣州府的動向。”杜僧明點頭稱是。

但是,他們對王懷明提議迎立蕭勃鎮守廣州,有很大意見。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紛紛反對:蕭勃為人不道義,上次交州平叛時,他不僅不發兵,還搞陰謀詭計,想分化我軍。我們打下來的廣州,陳太守你為什麼不坐鎮於此,還要請他來做廣州刺史呢?

“雖然蕭勃人品不好。但畢竟是梁室宗親,請他來鎮守廣州,別人不敢說閒話。而我們還要北上勤王,不能老是耽擱於此。”陳霸先耐心勸道:“你們認為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如果沒有,那就暫時這樣吧。”

杜稜表示贊同,道:“迎立蕭勃,有三個好處:一,他是皇族,能服眾;二,迎立蕭勃,說明我們義軍不是為個人撈好處;三,還可以安定廣州城內的軍心,瓦解城內軍兵的抵抗力。”

杜僧明、周文育等人聽了,也就再也不作聲了。

梁太清三年七月,王懷明、殷外臣等許多忠臣義士齊集南海太守府。各路義軍,旗幟鮮明。義軍在南海遍貼告示,公佈元景仲勾結叛軍侯景,以及侯景圍攻京城建康,放縱胡人兵眾燒殺搶劫,強姦並殺害江南少女,以少女人肉充當軍糧,南京城外,白骨堆成山等惡行。眾人義憤填膺。遍傳檄文討伐元景仲和侯景,誓言北上救主。

出征前,陳霸先、王懷明等人站立於隊伍前,先由杜稜宣讀討伐元景仲檄文,

陳霸先非常尊重王懷明對朝庭的赤膽忠心,請他發表演講。王刺史官職高,人馬多。他站在義軍前,大聲疾呼諸將士忠君愛國,討伐叛賊亂臣。因為元景仲與侯景叛賊勾結,陰謀危害國家社稷,我們攻下廣州府之後,迎立曲江侯蕭勃為刺史,鎮守廣州。蕭勃是皇族宗親,無人不服。然後,看陳霸先,鄭重道:“各位將領,此次行動。軍事上一切聽從陳太守的號令。他是此次行動的最高軍事統帥。大家都知道,陳太守第一次舉兵廣州,是救援蕭暎王爺,一戰而功成,梁皇驚歎其才,令畫像掛於金殿。此次舉兵廣州,是為國討賊,功在社稷。眾將士的忠君愛國之義舉,將名標青史。現在,請陳統帥作軍事佈置。”

眾將士熱血奔湧,掌聲如潮,陳霸先簡要講了一下行軍路線。然後大手一揮,發出命令:“出發!——”

義軍分四路,組成兩個縱隊,前後相連,左右呼應。義軍在各將領的引導下,像一股股鋼鐵洪流,奔向廣州。沿途不斷有青壯年加入義軍的隊列。路邊看熱鬧的人群,歡欣鼓舞。很多百姓送飯送菜。有些街鎮哨卡的守軍,主動放開道路,讓義軍通過。甚至有些官兵也參加了義軍隊伍。當義軍到達廣州城外時,竟然已達二萬多人。

義軍沿途散發檄文,聲討叛賊,元景仲已接報,不禁大吃一驚。急忙調兵前去阻擋。可誰知,派出去的軍兵不是自動加入了義軍,就是棄甲逃散。元景仲自知民心仍向梁皇,叛逆不為民眾所容。再回看城內軍兵,無法抵擋陳霸先那聲勢浩大的義軍。只好下令關閉城門。

很快,四路義軍集結在城外。陳霸先下令各路義軍四面圍城。義軍齊呼:“活捉叛賊元仲景!”氣勢如虹,聲震蒼穹。

元景仲迫不得已,在心腹的鼓動下,爬上城牆。想以三寸不爛之舌,離間和煽動義軍倒戈。元景仲指著陳霸先,罵道:“逆賊霸先,為何犯上作亂?”

陳霸先呵呵大笑:“你真是厚顏無恥,大言不慚!你本北魏叛臣,降我天朝。皇上委你重任鎮守廣州。可是你不知圖報。如今叛臣侯景圍攻京城,困我皇上。你非但不忠君報國,還在皇上蒙難之際,落井下石,投靠叛賊侯景,危害社稷。朝庭以曲江侯蕭勃鎮守廣州,你這反臣逆賊,速來就擒!”

陳霸先一番正義凜然的話語,聲如洪鐘,震得元景仲兩耳發聾。陳霸先話音落地,四面義軍齊呼:“迎立曲江侯,擒賊元景仲!”。無景仲聽聞將迎蕭勃來此,慌忙下城。傳令城下兵馬攻擊義軍。而城內兵眾聽得清楚,聞朝庭以皇族宗室的曲江侯蕭勃來鎮守廣州,盡無鬥志,棄甲而散。

但元景仲叛逆行徑不得人心。官兵也久聞陳霸先的威名。對他廣州平叛、交州戡亂,滅越帝李賁等傳奇事蹟也非常熟悉。現在親眼看到城外義軍浩蕩,四面圍困。知道打不贏。結果東城門一開,官兵竟然扔掉兵器,投入義軍之中。杜僧明、周文育見城門敞開,立時一聲呼嘯,率先衝入城中。隨後義軍奔如洪水一般殺入城內......

元景仲眼看眾叛親離,城門敞開,義軍蜂湧而入。他急忙打馬狂奔,回到府內。此刻他百感交集!自忖現在降也是死,逃也是死。於是,解帶,懸樑自盡。

陳霸先入城後,立即令周文育派兵接守四座城門的防守,令杜稜帶兵各處張貼安民告示。又令杜僧明帶執法隊維護市井秩序。嚴禁義軍擾民,違者斬!隨後,陳霸先令稿勞三軍。王懷明刺史進駐廣州府,暫時代理州府政務。

廣州城一切恢復正常。陳霸先邀請周文育、杜僧明一起去祭奠廣州城外的盧子雄、杜天合。杜僧明、周文育心頭一陣感動,眼圈一熱,道:“多謝太守,還記得他們!”陳霸先沉默不語,輕輕地拍打著兩位愛將的厚實肩膀,翻身上馬,一起奔向城外,

廣州城外,荒草野地。陳霸先與周文育、杜僧明很快找到了盧子雄、杜天合、孫冏的土墳。隨從士兵拿出事先備好的香燭紙錢。陳霸先點燃香火,燃起紙錢。周文育、杜僧明倒頭就拜,淚水縱橫。往事如嫋嫋青煙,一幕幕浮在眼前——

杜天合、杜僧明兩兄弟是廣陵臨澤人。他們身材不高,卻膽氣過人。特別是騎術超群,射箭百發百中。梁朝大同年間(535~546),盧安興任新州刺史、南江督護,他奏請朝庭同意,帶杜僧明和他的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一起赴任。因為在征討俚、獠人的戰鬥中立功,朝庭任命杜僧明、杜天合為新州助防。周文育為南海令。盧安興死後,杜僧明、杜天合、周文育繼續輔助他的兒子盧子雄。

當時的交州刺史蕭諮搜刮民財,引發了交州豪強李賁等人大規模的造反。把交州刺史蕭諮趕跑了。蕭諮逃到廣州,蕭暎念同為蕭氏皇族宗親,就暫時收留了他。為了征討李賁的叛亂,梁武帝調兵去打了二年。不僅沒有消滅李賁,反而使越打越強,李賁控制了整個北越,自稱越帝。

梁武帝聽聞,更加生氣了。嚴令新州刺史盧子雄、高州刺史孫冏,在廣州刺史蕭映和交州刺史蕭諮的指揮下,火速去征討。盧、孫兩將向蕭映、蕭諮道:“根據經驗,現在正是瘴癘肆虐的季節,將士染病,不戰自潰。等到秋天出戰為利!”

這本來就是一個非常符合當時戰情的建議,但蕭諮急於回到交州府,以“皇命難違”為由,逼盧、孫兩人率兵馬即刻出徵。沒有辦法,盧、孫兩將明知不可為,而只得硬著頭皮,率兵眾出征平亂。果然,不出意料。部隊到達合浦時,瘟疫爆發,兵眾相繼、連片地死亡。

部隊減員大半,兵將情緒低落,不敢再往前走。許多兵將害怕傳染瘟疫而潰逃。

盧、孫兩將無法約束部屬,只得帶所剩兵眾退回廣州。蕭諮原以為能順利回到交州府的,卻見盧、孫兩將敗退而回,大怒。盧、孫二將無論怎麼解釋,蕭諮都不聽。蕭諮誣告盧子雄、孫冏與反賊勾通,故意拖延時間,不肯進討。梁武帝當然相信皇族宗親所奏,即令在廣州賜死盧、孫兩將。

這事激怒了盧子雄舊將周文育、杜僧明、杜天合等人。杜天合憤憤不平地對部眾們說道:“盧公幾代人都十分厚待我們,如今見他們受冤枉而死卻不能替他們報仇,不是大丈夫。我的弟弟僧明,能抵禦萬人,如果圍住州城,號召百姓,誰敢不聽從。攻破城以後斬了這兩位王侯,然後等朝廷使者到達時,束手到廷尉那裡辯理,就是死了也勝於活在世上。即使不能取勝,也就沒有可抱恨的了。”

眾人都慷慨地說:“這正是我們大家的心願啊!請您下令吧!”於是,大家一呼百應,把對蕭諮滿腔的不滿發洩出來。杜天合、杜僧明、周文育等率領眾人一起結盟,公推盧子雄的弟弟盧子略為主帥。家居南江的盧子略也豪俠之士,見眾義士為兄報仇,哪能推辭?當即佈置行軍路線和攻打陣法。然後,高舉義旗,率眾圍攻廣州城,要捉拿蕭諮、蕭映,為盧、孫兩將洗除冤屈。盧子略攻打城南,杜天合堵住城北,杜僧明、周文育分別據守城東和城西。吏卒百姓們群起響應,竟然達數萬人之多。

由此可見,當時底層民眾對蕭氏皇族的反感程度有多強烈?!

蕭映、蕭諮沒想到南蠻之地,民眾“輕王法”,敢於反抗。這事情鬧大了,急令關閉城門。蕭映又派幾名勇士,連夜衝出包圍圈,奔求高要太守陳霸先率兵火速來解圍。陳霸先接到急報,有感於蕭暎的提攜之恩,當即率領三千精兵,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趕到城下時,見城門快要被攻破了。情勢萬分危急!

陳霸先大吼一聲,一馬當先,呼嘯著衝向敵陣。杜天合回身一看,官兵的援軍到來。他立即率眾人與陳霸先迎戰。陳霸先威猛無比,杜天合戰不過三合,拔馬便逃。此時,弓箭手放箭,杜天合背後中箭,倒地而亡。陳霸先那訓練有素的三千精兵,勢如破竹,轉眼之間就擊潰了叛軍。周文育、杜僧明被綁到陳霸先的馬下。

“為何造反?”陳霸先威嚴地責問。杜僧明、周文育哭訴前情。陳霸先聽了,被他們的義氣所感動。立即下馬,扶起周文育、杜僧明等人,親手給他們解綁,道:“你們義薄雲天,令人敬佩!願在我軍效力嗎?”

杜僧明等人立即跪下,叩首。陳霸先連忙扶起杜、周等人,委作軍中主帥。但周文育又被監州王勱要了過去。

周文育,字景德,義興陽羨人。本姓項,名猛奴。原居新安壽昌縣,幼而父亡,家境貧寒。善游泳,能游水數里之遠。平地可躍起六尺之高。當時,壽昌浦口的戍主為義興人周薈。見到項猛奴與小孩子玩遊戲,驚奇地喊他過來了解情況。周薈知道他家有老母,兄弟和姐姐都已長大,家裡受困於賦稅和徭役。因此家境貧困。

周薈很替他難過,便跟他去見其母親,請求道:“請將這孩子給我當養子,我會培養他成才的。”他母親便答應了。

周薈任職期滿,便帶著項猛奴回到都城。在拜見太子詹事周舍時,周薈請求周舍幫忙給這孩子起名。周舍翻書查典,取名文育,字景德。項猛奴從此以後就用新的名字。周薈還請哥哥的兒子弘讓教文育識字和計算。弘讓的隸書寫得非常好。他便寫了蔡邕的《勸學》文和古詩來教給文育。周文育看不懂,便對弘讓說:“誰會學這些東西,謀取富貴只有用大槊吧!” 周弘讓覺得文育膽氣壯,須因材施教,便教周文育騎馬射箭的本領。文育大為高興,而且學得很快,進步非常大。周薈為人和善,與同郡的州刺史陳慶之的關係也很好。陳慶之奏請朝庭委任周薈為前軍軍主。有一次,陳慶之讓周薈帶領五百人前往新蔡、懸瓠慰勞白水蠻人。白水蠻人本來就是外族,想歸附魏國。就想抓住周薈去向魏國領賞。周薈和周文育發覺白水蠻人的陰謀,便率所部500人抗拒。白水蠻人仗著人多勢眾,多次攻擊、包圍周薈所部500人馬。周文育勇猛衝鋒在前,想突破賊兵的包圍。在作戰中,周薈不幸戰死。周文育大怒,策馬飛奔向前,收取義父周薈的屍體。賊兵見他勇冠全軍,不敢進逼。雙方相峙到天黑,才各自領兵散去。周文育身受九處創傷,請求送義父周薈遺體回去安葬。陳慶之對周文育的勇猛和節操,大加讚賞,厚加饋贈,送他回去。

周文育因此而受到眾人的敬佩。他安葬周薈之後,正值盧安興出任南江督護。盧安興奏請朝廷同意,讓周文育一起赴任。周文育屢立戰功,被任命為南海縣令。因為盧安興之子盧子雄的冤死,而與杜僧明等人圍攻廣州府,陳霸先擊敗並赦免了他。

當時的監州王勱讓周文育任長流參軍,深受信任。後來,王勱被人替換時,周文育打算和王勱一起北下。到達大庾嶺時,到一位占卜的人那裡占卜。占卜的人對文育說:“您北上不過能當一名令長,南下則可以當公侯。”周文育卻說:“有錢用就行,誰還想當公侯。”卜人又對他說:“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兩銀子。如果不相信,請以此事作為驗證。”

當晚,他們住在旅舍裡,有位商人要與周文育賭博,周文育贏了他,得到二千兩銀子。天亮時,周文育向王勱告辭,王勱問他是什麼原因,文育將占卜的情況如實告訴了他,王勱表示理解,便送他走了。

陳霸先聽說周文育又回來了,大喜,分出一部分兵馬交給他,讓他作軍中將領。從此以後,周文育與杜僧明一起,跟隨陳霸先南征北戰,戰功累累。後果然官至散騎常侍、鎮南將軍、江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壽昌縣公。這是後話。

且說梁武帝,當時聞廣州捷報,驚異陳霸先之大才。令畫師繪陳霸先的畫像,率群臣觀瞻。梁武帝指著陳霸先的畫像,讚歎道:“霸先雙目有神,不怒而威,屢平叛亂,實為難得之將才。”梁武帝高興地封賞陳霸先為直閣將軍、新安子,食邑三百戶。

此刻,荒郊外,風起,幾點星火消散。

陳霸先扶起杜僧明、周文育,道:“你們也盡到心意。快回營安歇吧。”

杜僧明、周文育對陳霸先能陪他們一道來祭舊主,表示萬分的感謝。他們對霸先的寬廣胸懷、品德高貴,甚為敬佩。他們終生跟隨陳霸先,不離不棄,足見雙方的人格和品德都難能可貴!

陳霸先與杜、週迴到廣州府前廳,見成州刺史王懷明、行臺選郎殷外臣等人在廳內閒聊。陳霸先正好與他們有事相商。安排一支人馬去迎接蕭勃,以及廣州府的交接,王懷明率兵眾返回成州,以及派人做好軍資補充和調配,論功獎賞等等事務。

陳霸先安排人去迎接蕭勃之後,獨自步入後院。這裡是他太熟悉的地方!當年蕭暎提攜自己的恩德,他一輩子都感激在心!勞累了一天的陳霸先坐在廣州府後院左廂房內,思緒難以平復!

夜,靜了下來。他來到大廳,在蕭暎王爺當年常坐的地方,倒頭跑拜,淚如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