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1863年,有一個男人35歲,正值壯年。前一年,他與17歲的年輕妻子結為夫婦,定居在自己的莊園裡。

生活富足、不必為戰爭奔波,新婚燕爾、家庭幸福,他寫起了一本長篇小說。

此後的幾年間,他反覆多次撰寫、刪改手稿,出版後又再次改寫,直到1869年,他才正式完稿。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這部名為《戰爭與和平》的小說,與它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註定會成為傳奇。

與他筆下那些充滿多面性,又擁有矛盾性格的人物一般,托爾斯泰,也是一個矛盾幾何體。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矛盾的貴族

眾所周知,托爾斯泰出身貴族。他的祖輩,曾是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的得力寵臣,不僅擁有大筆財產還獲得了伯爵的稱號。小托爾斯泰出生時,家裡擁有大莊園,富足的生活,友愛而善良的家人與奴僕。

在小說《童年》裡,他就用這樣的語言描述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歡樂、歡樂呵,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時代!……這些回憶使我的靈魂甦醒、崇高,並且是我最大的快樂的泉源。

雖然身為貴族,但托爾斯泰自小就對農奴抱有強烈的同情心。他對於稍微有點不公正的事情,總是會特別憤慨。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到了中年時期,他對貴族階級的生活愈發厭惡,對於農民抱有極深的同情,勇於揭露統治階級的黑暗並且抨擊時政。

在小說《安娜·卡列寧娜》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擁有先進思想的人物——大地主列文。在創作時,托爾斯泰將自己的諸多經歷融入了這個人物中。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比如童年時父母早逝,農業改革失敗後無所適從,甚至試圖自殺,列文在某種程度上可算作是托爾斯泰的化身。

托爾斯泰對於自我的懷疑與思考,從年輕時就未曾停止,以至於80年代他的思想發生了劇烈的轉變。

列文……好幾次瀕於自殺的境地,以致於他把繩索藏起來,唯恐他會上吊,而且不敢攜帶槍支,唯恐他會自殺。

他無法完全斬斷貴族身份給他帶來的優渥生活——儘管晚年的他已經放棄了自己貴族的身份,勤儉度日,茹素生活。但他的孩子們的確是在富足的環境下長大的。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他同情農民,但又反對以暴力反抗暴力。他希望改變過程是“人道”的,“溫和”的,不訴諸暴力的。“勿以暴力對抗惡”,他暮年的這句話,影響了年輕的印度人甘地,並借甘地之口傳遍世界。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但托爾斯泰明白,當時的俄國,已然無法用溫和的方式進行改革。他覺得,自己的思想與農民越拉越遠。在托爾斯泰離世後,革命的風暴席捲了整個俄國。

矛盾的宗教

托爾斯泰在宗教問題上一直是自相矛盾的,長期在信仰與不信仰之間動搖。他出生在宗教氛圍濃厚的俄國,家裡人又都是基督教徒,從小又受到神學的教育,因此他是在濃厚的宗教氛圍里長大的,宗教思想在他身上根深蒂固。

他的學識又太淵博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再加上他愛探索真理,對任何問題都要刨根問底,對俄國教會的黑暗又瞭解得太多,因此他對宗教不能深信不疑。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在《安娜》小說的結尾處,列文一個人的沉思,正如托爾斯泰本人的宗教思想的鬥爭。列文既贊同神學的力量:

神力的明確無疑的表現,就是藉著啟示向人們顯示善的法則,而我感覺到它就存在我的心中。

又痛苦於宗教信仰無法解決思想上的錯綜複雜:

這種新的情感並沒有使我有所改變,沒有使我感到幸福,也沒有像我夢想的那樣突然間使我大徹大悟。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在經歷過社會的鉅變與個人的懷疑之後,在思想上走投無路的托爾斯泰,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宗教之路,如同列文一般。

50歲時,他宣稱只有自己明白耶穌的教義,並著手開始重寫福音書。與此同時,他開始了自己清教徒一般的生活,拒絕菸酒,只吃素,反對一切戰爭、徵兵以及死刑,抵制一切制度。他甚至呼籲要結束私有財產制度。

不少人開始信奉托爾斯泰的生活,他收穫了一批門徒。其中一位名叫切爾特科夫,作為托爾斯泰最親密的朋友和信徒,他甚至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專門用於出版托爾斯泰的言論。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但托爾斯泰是否就獲得了他理想中的平靜呢?非也。在他晚年與高爾基的一次交談中,他說道:

少數人需要上帝,因為他們除了上帝之外什麼都有了。多數人也需要一個上帝,因為他們什麼也沒有。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矛盾的婚姻

在托爾斯泰長達82年的人生裡,婚姻成為了矛盾最為激化的部分。這段婚姻甚至影響到了他的作品。

在小說《戰爭與和平》中,他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在女性角色娜塔莎身上,他傾注了自己對於女性的美好想象,不吝讚美之詞。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這位由法籍女教師培養出來的伯爵小姐,是在何時何地吸收了法國披巾舞所缺乏的俄國風味和俄國氣派的?而這正是大叔期待于娜塔莎的那種學不來教不會的俄羅斯風味和氣派。

進入家庭的娜塔莎,成為了托爾斯泰眼中的完美女性:生兒育女、照料家庭,不再跳舞與騎馬狩獵,徹徹底底困在了家的堡壘中。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現實生活中,托爾斯泰身邊就有這樣的女性,他的妻子索菲亞。

自從17歲嫁於托爾斯泰,她生育了13個孩子,幫著托爾斯泰打理他的莊園,甚至還親手為其謄寫百萬字的《戰爭與和平》手稿,達7次之多,算得上是托爾斯泰口中的“完美女性”。

但是托爾斯泰卻認為索菲亞善妒、多疑、無法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更為尖銳的矛盾出現在兩個人的關係上。索菲亞始終是沒有那麼熱衷慾望的,她在日記裡寫道:

沒有那件事生活本該是美好的。但是對於他來說則另當別論

托爾斯泰則不一樣,年輕時的他就熱衷於逛妓院,甚至還與一個妓女同居了三個月,結婚前他還有私生子,就在他的莊園裡。

托爾斯泰對於這種沉湎於慾望的自己又極為厭惡。在小說裡,他也多次寫到,那些沉迷於慾望的人,最終都得到了怎樣悽慘的下場。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兩個人矛盾在彼此傳遞的日記中展露得淋漓盡致,托爾斯泰在日記裡不止一次地指責索菲亞“勾引”了他。而事實上卻是索菲亞不得不忍受身體的不適,順從丈夫。

他把這個小插曲寫進了《復活》中,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女僕瑪洛斯娃,聶赫留朵夫幡然醒悟,為其奔走、伸冤,但現實裡的托爾斯泰,只能在紙上懺悔,現實裡卻無法壓制自我。

在索菲亞的理想中,托爾斯泰應該是一個愛妻愛子的好男人。而實際上,索菲亞度過了幾十年的喪偶式育兒生活,奔波於家庭與生意中,托爾斯泰幾乎未曾搭把手。

兩個人無休止地爭吵,毫不客氣地在情感上傷害對方。

因此當托爾斯泰選擇清教徒式的生活,並要求捐獻自己的財產與版稅時,索菲亞徹底憤怒了。這也就導致了托爾斯泰在82歲時的最後一次出走。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彌留之際的托爾斯泰拒絕與索菲亞相見,曾經的一對愛侶變作怨侶。

托爾斯泰究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他曾在《安娜·卡列寧娜》中借列文之口吐露自己真實的痛苦:

要是我不知道我這人是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那就無法活下去。

直到生命的最後,他也沒找到真正的答案。

列夫·托爾斯泰 | 矛盾幾何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