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秋天,是充滿愁思、也是收穫的季節。幾千年來,有無數文人墨客寫下了他們的秋天。從北到南,由北平到終南山,今日正值秋分時節,讓我們一同回顧他們的秋日。

北平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故都的秋》郁達夫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本文寫於1934年8月,正值北平秋季。中日戰事一觸即發,北平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當郁達夫到達北平,觸景傷情,他筆下的牽牛花、槐樹、秋蟬秋雨,描繪的是“悲涼”景物,“悲”成為了郁達夫散文的底色,往日秋高氣爽,如今卻遍地凋零,表達的是對故都的一往情深。

點擊聽書:https://www.bookting.cn/#/books/2155

滕王閣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唐·王勃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天氣晴朗的秋日,登上滕王閣,一筆而就千古絕唱。在秋日陽光下的滕王閣,熠熠生輝,長天一色,掃清詩人王勃心中的煩悶。

韓愈曾說:“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可見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如何了得。

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1925年晚秋,毛澤東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

湘江邊楓林遍紅,鷹翔長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楓橋·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楓橋夜泊》唐·張繼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勾畫了一個孤獨的旅人形象。

尤其秋季寒山寺,不寫形狀,卻寫夜半寂寥的鐘聲,此情此景,令人感傷不已。

點此聽書:https://www.bookting.cn/#/books/2339


謝朓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李白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謝眺北樓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天寶十二載(753)秋,李白來到了宣城。與好友李雲同登上謝公樓觀此秋景,感慨萬分。

長髮萬里秋雁飛至,本是可暢飲時節,卻因命運變幻莫測心生疲倦,在政治上的不如意,讓李白心力交瘁。但此時的他沒有想到,再過兩年,安史之亂使他的人生徹底被打亂。


終南山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唐·王維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寫下此首傳世名篇。

秋天的終南山,既有新雨後的寂靜,又有冷冽的清泉;有浣衣女嬉笑的喧鬧聲,亦有蓮葉劃舟的樂趣。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羈旅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古老荒涼,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雖不知此是何處之秋景,但卻處處皆是愁苦。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點此聽書:https://www.bookting.cn/#/books/502


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你好,秋分 | 文學裡的秋日地圖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離鄉赴洛陽,再漫遊吳越,期間經過建德江,深夜停泊在此,不由得抒發愁情。

江邊曠野寂寥,天彷彿要與樹相接;江水清澈,月亮近人。一派孤苦愁緒,無處發洩。

仕途失意的悲憤,與遠離家鄉的孤獨,匯在這建德江色之上。


9.後園

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䀹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秋夜》魯迅

此文寫於1924年9月的北京。魯迅以秋夜後園的景色為依託,凜冽的天空、孤寂的棗樹,營造出一種肅殺的氛圍。

面對這些社會的變故和強大的統治勢力,魯迅不免孤寂、彷徨,但他沒有喪失勇氣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尋生力軍,一方面孤軍奮戰,堅忍地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點此聽書:https://www.bookting.cn/#/books/397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