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秋天,是充满愁思、也是收获的季节。几千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他们的秋天。从北到南,由北平到终南山,今日正值秋分时节,让我们一同回顾他们的秋日。

北平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故都的秋》郁达夫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本文写于1934年8月,正值北平秋季。中日战事一触即发,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当郁达夫到达北平,触景伤情,他笔下的牵牛花、槐树、秋蝉秋雨,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悲”成为了郁达夫散文的底色,往日秋高气爽,如今却遍地凋零,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

点击听书:https://www.bookting.cn/#/books/2155

滕王阁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唐·王勃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天气晴朗的秋日,登上滕王阁,一笔而就千古绝唱。在秋日阳光下的滕王阁,熠熠生辉,长天一色,扫清诗人王勃心中的烦闷。

韩愈曾说:“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可见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如何了得。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湘江边枫林遍红,鹰翔长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枫桥·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唐·张继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勾画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形象。

尤其秋季寒山寺,不写形状,却写夜半寂寥的钟声,此情此景,令人感伤不已。

点此听书:https://www.bookting.cn/#/books/2339


谢朓楼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谢眺北楼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天宝十二载(753)秋,李白来到了宣城。与好友李云同登上谢公楼观此秋景,感慨万分。

长发万里秋雁飞至,本是可畅饮时节,却因命运变幻莫测心生疲倦,在政治上的不如意,让李白心力交瘁。但此时的他没有想到,再过两年,安史之乱使他的人生彻底被打乱。


终南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唐·王维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写下此首传世名篇。

秋天的终南山,既有新雨后的寂静,又有冷冽的清泉;有浣衣女嬉笑的喧闹声,亦有莲叶划舟的乐趣。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羁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古老荒凉,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虽不知此是何处之秋景,但却处处皆是愁苦。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点此听书:https://www.bookting.cn/#/books/502


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你好,秋分 | 文学里的秋日地图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期间经过建德江,深夜停泊在此,不由得抒发愁情。

江边旷野寂寥,天仿佛要与树相接;江水清澈,月亮近人。一派孤苦愁绪,无处发泄。

仕途失意的悲愤,与远离家乡的孤独,汇在这建德江色之上。


9.后园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秋夜》鲁迅

此文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鲁迅以秋夜后园的景色为依托,凛冽的天空、孤寂的枣树,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面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统治势力,鲁迅不免孤寂、彷徨,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点此听书:https://www.bookting.cn/#/books/397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