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聽力那些被我們忽略的錯誤認知

1.不認為自己聽力有問題而錯過最佳的治療和干預的時機

很多人平時是不會關注到助聽器一類的東西,因為生活中的需求並不是人人都需要。而且現在人們的聽力意識並不是很全面,往往都是等到因聽力問題給實際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實際性的困擾和影響才會去醫院或者上網去開始瞭解這一方面的知識或者產品。或者是去醫院去檢查,等到醫生診斷結果建議是佩戴助聽器干預後才去瞭解助聽器。但聽力下降大多不是突發的立馬讓你聽不見,而是在生活中循序漸進的慢慢下降,聽力下降的前期往往是從小聲聽不清、有耳鳴、重複發問等現象,而我們偏偏又會去忽略它,總認為現在大點聲音就能聽到了,說話大一點一樣可以交流,而不會認為是聽力出現了問題需要治療需要干預,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2.帶上助聽器就能像聽力正常的時候一樣聽得好

等到聽不到了,需要別人很大聲說話才能聽到,或者聽到了卻總是不知道別人在說什麼的時候才想到去選配助聽器,而且認為助聽器佩戴上之後就能跟以前一樣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這樣的認知是不對的,助聽器不是神器,畢竟不是真的耳朵,它只能幫你聽到聲音。是否聽得懂聽得清楚還是看個人的聽力損失情況、聽力損失的性質工作生活的需求、助聽器的性能和自身的言語分辨率來綜合評判的。

3.助聽器那麼貴的嗎?為什麼網上有百來塊錢的?

助聽器是二類醫療器械,生產銷售都要有一定的資質。助聽器不像其它的電子產品直接購買直接佩戴即可。可以這麼說助聽器屬於半成品,前期是根據每個人的聽力損失情況初步調試,在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再根據客戶的佩戴情況做個性化的調節。佩戴助聽器後每半年要複查聽力,因為聽力損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身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助聽器也要根據聽力情況做不同的調試才能達到最佳的聆聽效果。一般來說價格高的助聽器舒適度和清晰度都要好一些,對聲音的處理程度更精細。就像手機一樣,現在的市場有幾十塊的老人機也有上萬的智能機,不同之處就在於功能及配置不一樣。助聽器也一樣最終的選配還是按照每個人的情況進行科學的驗配,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關於聽力那些被我們忽略的錯誤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