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再過一陣美國大選就要開始了,不知道小川川還能不能連任。他老說他的競爭對手拜登太老不中用;拜登確實有一點老,以前出來選了兩次總統都沒選上,不過架不住這次的對手又老又瘋,弄不好這次就很勵志地選上了。拜登是愛爾蘭裔,萬一他當選的話,美國又會多一些愛爾蘭裔總統。

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美國總統有很多位擁有愛爾蘭血緣的總統:約翰·肯尼迪、里根、尼克松等等……美國有非常多的愛爾蘭裔,在美國人口中佔12%,人數幾乎是愛爾蘭本土人口的八倍;而愛爾蘭人又特別喜歡從政,參加選舉,所以慢慢就產生了很多位愛爾蘭裔總統,往寬一點統計的話,能佔美國總統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聽起來沒什麼,但如果你瞭解,當年愛爾蘭人在美國是最貧窮、最低賤,最受唾棄的一個移民群體,你就會對他們的崛起感到唏噓。愛爾蘭人絕大多數是在1845年之後移民北美的,他們如此飢餓、襤褸,苦難深重,他們的不幸遭遇催人淚下。


1.愛爾蘭

愛爾蘭島上的居民是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歐洲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曾經活躍在歐洲大陸上,後來被羅馬人征服,幾乎被滅族,只有少極生活在蘇格蘭山區和愛爾蘭島上的人倖存下來。


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形成了5個獨立的小國家。795年,維京人(就是《馴龍記》裡面的那些人)入侵了愛爾蘭北部,盤踞在都柏林和北部沿海的地區。愛爾蘭人發展程度很低,戰鬥力也不是太彪悍,一直趕不走維京人,就由維京人一直在那裡待著。


很自然的,後來,隔壁的英格蘭人也對愛爾蘭產生了想法。大約在北宋那個時期,愛爾蘭北面一個小王國的國王在內鬥中被人趕了出去,這位國王110心裡不忿,就跑去英格蘭找救兵。英格蘭人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有一個叫克萊爾的貴族帶著200名騎士和1000名步兵(是的,就這麼多人)就過去了。


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克萊爾的大軍順利地搶回了都柏林,讓那個國王復了位,還跟國王當了親家。但是,沒過多久,國王就掛掉了。克萊爾就說,很明顯現在應該由我這親家來繼位啊。愛爾蘭人當然不幹,維京人在這待久了也有感情,也不願意英格蘭人過來摻和。於是兩邊就組織了幾輪大軍(一波有幾千人,一波據說達到驚人的3萬人)去圍攻都柏林。結果這兩波大軍因為缺少重型裝甲,都給那200個騎士給突突了。


英格蘭人就此也在愛爾蘭待了下來,經過幾個世紀的爭鬥,最終整個愛爾蘭都被英格蘭所吞併。以前,英國的全名是叫“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比現在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少了一個“北”字。


吞併了愛爾蘭,但英格蘭人就是瞧不起愛爾蘭人,視他們為野蠻人、土包子。愛爾蘭稍微好點的土地,都被英格蘭人佔領了,愛爾蘭人只能當佃農,只能生活在極其貧瘠的地區。政治方面,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地位,完全被當成下等公民。


歷史上,愛爾蘭人當然反抗不斷。但是下場是非常悲慘的,每一次反抗換來的都是一輪新的壓迫和大屠殺。英國鬧資產階級革命那會兒,愛爾蘭人趁機造反,結果十分悲慘,大約被殺掉了40%的人口。


之前的文章《美國黑人的前世今生》裡說,美國南方黑奴的處境其實沒那麼壞,至少比愛爾蘭人好很多。事實的確如此,愛爾蘭人當時活得像個鬼,看上去比被脖子拴著鏈子的奴隸都讓人心疼。


2.飢餓

但愛爾蘭人更慘的時候,還要到1845年,鴉片戰爭那個時期。


我們先回頭說一下哥倫布,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了土豆,就送了一箱去給國王。西班牙國王一瞧,這花挺漂亮,這葉子也挺好看嗬。於是就把土豆種在御花園裡,專等土豆花開時過去飲酒賞花。


就這麼賞了一百多年,後來還是法國人懂吃,1770年,有個叫帕門蒂爾的法國人寫了篇論文,說土豆這東西,又好吃又有營養。論文給法國國王看到了,國王悄悄試了一下,媽也果然好吃。


土豆就這麼被歐洲人吃開了,後來傳到了愛爾蘭,成為了愛爾蘭人的救命糧。土豆原產地是安第斯山脈,能在貧瘠的土地裡生長,產量又不錯,吃起來還十分飽肚。愛爾蘭人被英格蘭人趕到貧瘠的山區裡,接觸到土豆之後,很自然會覺得土豆是為他們而生的。今後,他們就可以憑藉幾畝薄地上出產的土豆來養活一大家子人了。


可憐的愛爾蘭人,不知道幸運中間有時候藏著陷阱。得到土豆之後,從1770年到1840年間,愛爾蘭的人口從200萬增加到800倍,比現在還多出將近一倍。然後,土豆生病了。


一場流行於土豆之間的疫情摧毀了愛爾蘭的農田,一種叫“馬鈴薯晚疫病菌”的傳染性真菌在愛爾蘭傳播,土豆變黑,在地下悄悄枯萎。1845年,愛爾蘭的土豆減產了三分之一;第二年,75%的土豆顆粒無收。於是,飢餓像鐮刀一樣開始收割愛爾蘭人的性命。


這時候英國人在做什麼?他們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飢餓時刻,愛爾蘭出產的玉米仍在被拉往英格蘭。英國報紙對愛爾蘭的遭遇冷嘲熱諷,反正愛爾蘭人就是活該。維多利亞女王慷慨地捐助了2000磅;奧斯曼土耳其的國王要給愛爾蘭捐了1萬磅,女王忙給攔住了,只讓捐1000磅,要不自己面子往哪擱。


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紀念愛爾蘭饑荒的雕像

愛爾蘭人在無助和飢餓中變成塵埃;數年間,大約有100萬愛爾蘭人被餓死。愛爾蘭人死得太多,最終竟然連他們傳統的語言都消失了。今天世界上幾乎已經沒有說愛爾蘭語的人。


3.美國

稍有一點資產的愛爾蘭人,都不甘束手待斃。他們變賣掉所有資產,拖家帶口,登上前往美國的輪船,決意永不回來。


由於他們極度貧窮,無法支付足夠的船費,只能像老鼠一樣擠在貨船的空艙裡。船上沒有廁所,臭氣沖天,病菌橫行。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上,非洲黑奴從非洲到北美,航程上死亡率大約是9%。而1847年,愛爾蘭人逃亡去美國,半路上死亡率是20%。


幸運抵達的人,大多在波士頓、紐約登岸,他們仍像老鼠擠在碼頭附近的貧民窟。多年悲慘、貧困的生活使他們形成了很多壞習慣。


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不講衛生,他們居住的貧民窟本來就夠髒夠亂了,但愛爾蘭人一住進去,髒亂的程度就直線攀升,以致於霍亂、天花等瘟疫橫行。


酗酒、愛打架。當年愛爾蘭人跟黑人一樣,是高犯罪率的群體。他們愛喝威士忌,醉酒後,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


輕視文化教育,缺少專業技術。衣食足而知禮節,愛爾蘭人飯都吃不飽,讀書什麼的很自然跟他們沒什麼關係。這種傳統延續下來,即使後來愛爾蘭人的處境改善了,一時仍然改不掉輕視教育的傳統。


懶惰的名聲。愛爾蘭有跟印度種姓制度類似的等級制度。地位高低是天生的,不能通過後天改變。這種制度實行得久了,人就會缺乏上進心和積極性,反正努力了也沒啥用。所以有人認為科舉制是最偉大的制度發明之一,因為它給每個人提供了公平競爭、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19世紀40和50年代,愛爾蘭人像潮水一樣湧往美國,佔當時美國新到移民的一半。很自然地,他們引起極大的反感,愛爾蘭人所到的地方,其他居民像躲避瘟疫一樣躲著走。其他種族的人都拒絕與他們通婚——當時愛爾蘭人與族裔的人通婚的比例,甚至比黑人和白人通婚的比例還低。


由於缺少專業技能,他們只能當傭人,做苦力,做那些又累又髒又危險的活兒。比如採煤、挖運河、修鐵路——當年的修鐵路跟現在不同,是分分鐘拿命的事,當時人們有美國的鐵路“每一根枕木下都埋著一個愛爾人蘭”的說法;這件艱辛的工作不久後就要由晚清的華人去做了。


因為愛爾人蘭的命不值錢,他們時常要替代黑人去做那些危險的工作——黑人畢竟還是一件財產,而愛爾蘭人不是。


4.逆襲之路

愛爾蘭人的處境後來是怎樣改善的呢?


約翰·肯尼迪家族可能是一個蠻典型的代表:第一代肯尼迪在饑荒期間去了美國做苦力,跟前面描述到的差不多;第二代肯尼迪境況就稍微好一點了,跟一般愛爾蘭人不同,他把孩子送去讀了大學,這個孩子恰好混開了,成了大富翁。然後,第三代肯尼迪,也就是約翰·肯尼迪就當上了美國總統。


從貧民窟到總統,愛爾蘭人在美國是如何逆襲的

進化與提升是慢慢完成,代際累積的。第一代人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地方生存,19世紀到20世紀的美國,天時地利人和,方方面面條件都好,正處在飛速上升的爬坡期。當你坐在一架火箭上的時候,想不跟著昇天都難。股神巴菲迪就承認,他之後發財,首先是因為這個原因。


第二代人在第一代人的基礎上,處境好一點。只要會持家,懂得積累,有上進心,不是有一塊錢就花掉一塊二,下一代人又可以更好一點。慢慢努力和累積幾代人,階層就上升了。


大多數愛爾蘭人都是這樣的,經濟狀況和地位是在第二代、第三代之後才逐漸改善的。第一代人擠在貧民窟裡,第二代也許就已經成為貧民窟屋子的房東,向這時候移民過來的意大利人和猶太人收租。第一代人做苦力,第二代人慢慢當白領、公務員。


不過總的來說,愛爾蘭人在學術、商業方面表現很一般,在拳擊、棒球等體育項目,以及娛樂行業上表現比較出色。


愛爾蘭人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很熱衷於從政。在本國時長期被英格蘭人虐,很自然形成一些私底下的文化,不太把官方做的文章當回事,喜歡在底下悄悄搞小動作。頭頂上長期有外敵,因此本族的人彼此間就很團結,去了異國他鄉更是如此。


這種團結,在選票政治上有明顯的好處,愛爾蘭人所到之處,慢慢就佔據了市政要員的位置。光當市長還不夠,還要儘量佔據警察、政府職員這些公務員位置。他們很擅長在選舉時拉幫結派搞小動作,一座城市裡就算別的種族移民人數比愛爾蘭人多,一般也選不過他們。而且被選上的人真的會回饋他的小夥伴,這樣他們的選舉文化才能夠代代相傳下來。


正是因為他們又團結又愛搞政治,慢慢累積下來,歷史上愛爾蘭裔的總統就特別多。團結和愛搞政治,無疑是有現實利益的,對改善愛爾蘭人的處境,當然有不小的好處。華人在美國一般就悶不坑聲,專心賺錢養家,看著就特別好欺負。愛爾蘭人在本國長期沒有政治地位,沒想到在異地他鄉反而翻身當了小半個主人。當然現在愛爾蘭本國狀況也不錯,它的稅率低,經濟政策比較自由,不少公司都往愛爾蘭搬,這幾年它是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愛爾蘭人一般是民主黨,不久後要參加競選的拜登,也是民主黨人。

我的其他文章:明末,中國與殖民者的交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