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靜寧縣位於隴東地區,地處甘肅、寧夏接壤之地。靜寧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人類開元第一城”,是傳說中“始畫八卦”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地,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靜寧秦漢時期稱阿陽縣、成紀縣,故民歌被稱為阿陽民歌。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靜寧阿陽民歌的傳唱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7年)續修的《靜寧州志》記載:“靜寧民性剛直,好施尚義,業農頗勤,亦好音樂歌謠。”新中國成立後,靜寧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傳唱民歌是一種普遍現象,勞作歇緩之際,或在茶餘飯後,在田間地頭、穀場民舍,傳唱民歌之聲四處可聞,尤其在每年春節鬧社火,便是傳唱演唱民歌的好時期。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阿陽民歌,當地人們稱為靜寧小曲,是靜寧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即興創作,信口漫長的民歌形式,從歌詞到曲調都有屬於靜寧地方風格特色的方言和韻味,由於其旋律簡短上口、唱詞生動有趣而深受人們喜愛,代代相傳、不絕於耳的阿陽民歌為靜寧人的生活也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靜寧阿陽民歌有對唱、單挑、合唱等形式,歌詞大多為四句七字式,也有三句五字式的,形式多樣。阿陽民歌種類繁多,曲目特別豐富,歸納起來有號子、山歌、小調、酒麴四類,其中以小調的數量最多,質量最好。在這些民歌中,有激發勞動熱情、訴說勞動感受的;有諷喻世相的;有反映民間婚嫁、祀喪、勸酒以及文化娛樂的;有表現廣大勞動人民追求愛情自由生活的。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阿陽民歌唱起來曲調優美,婉轉動聽,比興分明,唱詞豐富,如《繡荷包》《十杯子酒》《十對花》《茉莉花》《五更鳥》等,這類民歌傳唱範圍廣,接觸面大,唱詞都使用靜寧方言,內容涉獵較廣,歌詞多以分段分節為主。還有一類民歌以誦唱入韻、朗朗上口,信手拈來,帶有滑稽色彩,如《打金剛》《催眠曲》《吆老牛》等。饒有風趣的兒歌類民歌,生活情趣較濃,大人們作為增長兒童的生活知識和某些生活技能唱給自己的孩子,特別是農村兒童最喜歡吟唱爺爺、奶奶、父母親教給他們的童謠俚語,如《月亮光光》《瑪咪瑪》《古今古》《煙囪眼,冒冒煙》等。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靜寧阿陽民歌是靜寧人民勞動和生活的智慧結晶,從歌詞到曲調,都散發著濃郁的靜寧氣息。《尼姑下山》寫一個年少尼姑的“思凡”;《扁豆開花》是描寫一位女子對女大男小的不合理婚姻的控訴;《乾妹子下四川》寫一對戀人的相約私奔;《四大節》《送乾哥》等情歌,描寫情景纏綿悱惻、蕩氣迴腸,句句扣人心絃;《十里墩》先講故事,後敘離別,觸景生情,比興並用,在結構佈局上別開生面,與眾不同。

看點丨靜寧阿陽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香味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經濟繁榮,阿陽民歌從演唱人數到演唱環境,從演唱曲目到演唱風格都有不少質的變化。作為一種民間藝術,靜寧阿陽民歌繼續以其生動的語言、鮮明的特色、多彩的風格,廣泛而又深入地反映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猶如一朵朵絢麗的山花,在靜寧大地散發著清新的泥土芬芳。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