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本週的好書推薦,我給大家介紹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

2020年的高考剛結束,請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的孩子從小讀書就很刻苦,而且聰明伶俐,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這是你和他共同努力的結果。

你很早就對孩子開展了家庭教育。從識字起,你就堅持讓他看英文原版的迪士尼動畫;五歲時,你的孩子已經能熟讀唐詩宋詞;十歲時,他就在數學上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上初中後,他獲得了上海市奧數冠軍,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重點中學。進高中後,你的孩子絲毫沒有鬆懈,反而在你的鞭策下越戰越勇。終於,高考成績單公佈,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1/5 為什麼城裡的孩子更有可能考上好大學

這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故事。我們總是相信,成功就是天賦+勤奮的結晶。尤其在讀書階段,長輩更是不斷地向孩子灌輸:你得用功讀書,其他啥也不用管,現在不努力,更待何時?

然而,成功真的僅僅取決於天賦和勤奮嗎?

當你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成才,你會下意識地把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努力。你們看看,我付出了那麼多,從精神到物質,我能給的都給他了。孩子有出息,難道不是父母應得的回報嗎?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但不妨設想一下,在偏遠的農村,有一個同齡人,他和你孩子一樣聰明勤奮。但他家裡連一臺電視機也沒有,更別提看什麼迪士尼動畫了。上了初中,他還不知道奧數為何物,即使知道,他的父母也沒錢送他去補習。從小到大,家裡的收音機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直到高中畢業,他都沒用過智能手機。

請問,這個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答案是:微乎其微。

是的,我們的確聽過一些農村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十年寒窗改變個人命運的新聞,但那是小概率事件。真實的情況是:大城市的孩子更有可能考上好大學,因為他們的起點不一樣。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首先,城市的人均收入比農村比高。城裡人可以把更多的錢花在教育上,比如送孩子上補習班或聘請家教。其次,城市的教育資源比農村更豐富,城裡的學校和農村的學校,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配置上都不在一個等級。第三,城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也比農村父母要高,這意味著孩子能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外部環境,共同造就了孩子的成功。

而以上這些條件,農村都不具備。所以,你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首先不是歸功於他的努力,而是得慶幸他出生在大城市。如果他在農村長大,那麼他極有可能一輩子與名牌大學無緣。

這就是運氣對一個人的影響,它根本不是什麼小確幸,而是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這正是《成功與運氣》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

2/5 沒有成功不需要運氣

很多企業家在回顧創業經歷時,總愛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運氣。我以前覺得這是一種謙虛,但仔細想想,他們說的是事實。

我記得馬雲曾經講過:只要阿里巴巴早幾年或晚幾年創立,就不會有今天的規模。馬雲說了句大實話。

倘若阿里成立太早,那時候中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你的想法再好,也只能喝西北風。同樣,要是阿里成立太晚,那麼它可能早就被行業巨頭踩死了。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所以,馬雲創建阿里恰逢其時。按照中國人的老話,就是符合“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是不是因為馬雲預見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以才選擇創業呢?並不是,如果他意識到了,為什麼別人沒意識到?馬雲不是先知,他只是恰好賭對了方向。

歷史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

喬布斯被無數創業者奉為偶像,但智能手機並非蘋果公司的發明,喬布斯只是更好地開發了這個平臺,並有幸身為美國人。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洛克菲勒能成為世界首富,不僅是由於他的聰明和能幹,更因為在他所生活的時代,恰好趕上了人類第二次工業革命,而且早期探明的大部分石油,全部集中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

人們把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歸結為英國人的創新精神與制度優勢。但要是英國沒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工業革命也可能在其他國家發生,比如荷蘭、德國、日本,甚至是中國。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的確,從個人到國家,成功從來不是僅靠努力和智慧就能實現的。你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上帝的饋贈,要麼是前人的成果,要麼是獨特的稟賦,要麼是雄厚的資源,要麼就是乾脆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偉大的成就都帶有運氣成分,正如牛頓所說:“如果我看的比別人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把成功歸結為運氣,這不是謙虛,而是事實。能承認這一事實,恰恰證明了一個人的格局。

3/5 格局大的人都相信運氣

越是了不起的企業家,就越相信運氣。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知道,勤勞與智慧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想要做大事,你一定需要好運相助。

相反,那些狂妄自大,有一點小成績就覺得了不起的人,他們更容易相信個人努力。

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領導,整天給下屬打氣,喊著各種各樣的勵志口號,好像這樣就能提振軍心,讓公司上一個臺階。這樣的領導,往往把成敗完全歸結為努力。好像只要大家努力了,公司就能做大做強。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這是一種小家子氣的體現,因為你看不到外部世界的真實情況,你只相信自己,也只能看見自己。說得難聽一點,這其實是一種愚昧。因為你認為,這個世界就應當按照你預期的方向發展,你越努力就越成功,越成功就越努力。但事實是,這個世界沒有義務滿足你的心願。

承認運氣,不僅是謙虛和智慧的體現,更讓人覺得容易親近,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我很喜歡書中舉的一個例子,主角是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伯南克是絕頂聰明之人,即使在美聯儲這樣的地方,伯南克的智商也是專家裡的佼佼者。然而,伯南克從不刻意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很謙虛,把大部分功勞歸於他的同事,這可不是中國人所謂的“以退為進”,或故作謙虛。伯南克打心眼裡相信,自己的成功一半有賴於運氣,一半則離不開那些優秀的同事。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所以,伯南克成了美聯儲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領導。他有很多朋友,其中還包括本書的作者——羅伯特·弗蘭克。如果伯南克的謙虛是裝出來的,他不可能交到這麼多朋友。真誠,是友誼的前提。

如果你願意承認成功離不開運氣,你就自覺拉近了和別人的距離。如果你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那麼別人只會遠離你。

4/5 生活在一個不相信運氣的社會會怎樣

如果在一個社會里,人們只相信個人努力,相信所有的成功都是“事在人為”,卻忽視其他因素,比如運氣和出身。結果會怎樣呢?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裡,羅伯特·弗蘭克還舉了個可怕的例子。

美國社會長期信奉個人至上,對於成功,美國人有著近乎狂熱的崇拜。嚮往成功並不是壞事,可一旦你把任何成功都歸結為個人因素,就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缺乏同情,強者會把弱者的所有痛苦,都歸結為他們的懶惰與道德敗壞。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總之,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久而久之,社會就會發生撕裂。富人怪窮人好吃懶做,窮人怪富人為富不仁。黑人怪白人種族歧視,白人怪黑人缺乏教養。今天美國社會的諸多矛盾,其根源就在於成功人士的盲目自信,以及由這種自信所導致的階級仇視。

這種仇視發展到極端,就是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把一切問題的根源,歸罪於富人或“外國勢力”。民粹主義主張絕對的平等,相信社會不公可通過強力的政治手段去解決。

民粹主義的前方,就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個不承認運氣的社會,註定滑入災難的深淵。

5/5 總結

相信運氣,就是相信不確定性。你看得越遠,就越能感知到不確定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你得承認,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東西,是我們難以瞭解,甚至永遠無法知道的。這恐怕也是為什麼,許多企業家都喜歡求神拜佛的原因,不是他們迷信,而是因為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和不確定性打交道,他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明年會怎樣,求神拜佛,無非是尋找心理安慰罷了。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運氣

如果你的生活一成不變,你從二十幾歲參加工作,就能預見到六十歲時退休時的樣子。你不必求神拜佛,因為你不需要和不確定性打交道。當然,你也很難有多大的成就,因為你不去主動試探運氣,運氣也不會來光顧你。越是愛冒險的人,就越理解運氣的神奇之處。只有成大事者,才會秉信天命。

所以,《成功與運氣》的宗旨,不是要大家放棄努力,把一切交給運氣。更不是提供廉價的心靈雞湯,教我們懂得知足或感恩。作者只想告訴你,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不僅取決於他付出了什麼,更取決於那些由不得他的東西。是世界先塑造了我們,我們再有限地改變世界。人類,真的沒有自己想象地那麼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