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公元前16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代。

考古学上一般以商王盘庚迁殷为标志,将商文化分为早晚两期。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妇好墓出土的玉踞坐人

早期的遗址主要有河南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偃师尸乡沟,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嵩城台西,山东济南大辛庄,江西樟树吴城和山西垣曲商城等。

晚期的代表性遗址则有河南安阳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金沙遗址出现的突唇环形壁

代表性玉器以郑州二里岗期为代表的商代早期文化,玉器种类仍然没超出二里头文化的范畴。

玉器器型尚厚重,装饰尚素面,无论是在制作技术,还是器物形制上仍多多少少带有浓厚的史前时期玉器特色。

其共同之处还在于二者对玉柄形器和玉戈两种器物,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妇好墓是很多商代玉器出土作为考证的下限标准器

商代玉器真正形成自身的特点是在商代晚期。

这一个时期的玉器不但数量多,种类广,而且在制作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

在造型工艺上,可分为几何类型的圆曲型和直方型两大类,还有人物、动物造型。

器物造型以小型片雕为主,形体大小多为5厘米到10厘米,主要指装饰品。

大型片雕器物以礼仪器为主,如玉戈、玉刀,圆雕人物、动物空前增多。

日用器首次出现,且造型多样。

很多装饰品的下端出榫头,是玉器造型的空前突破。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商代柄形器下端就有榫头

商周时期玉雕人物形象,突破了早期仅见人面和头像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跪坐、立式和侧身等人物雕像。

其中商代的圆雕跪坐玉人,在造型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性。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踞坐人

尽管人体比例不尽合理,大部分作品头部偏大,五官格外突出醒目,但人物的姿态服饰及整体结构却刻画的十分清楚。

他们大多曲腿跪坐,足趾着地,臀部皆坐于脚踵上,双手扶膝,眼平视或下垂。

同时,根据身份的不同,有的衣着华丽,腰束宽带;有的则为裸体或似刻文身图案。

重要的是这些人像的冠、发都雕刻的极为精细,相当逼真,对研究商人的衣冠、发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或许这些不同装束的人物形象,即属于不同的阶层。

有的学者认为:妇好墓中出土的那件衣冠讲究、神态威严、腰佩宽柄形器的玉人,有可能就是墓主人“妇好”的形象。”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被专家猜测为妇好本人的玉坐人

如果这一论断不误,那么与此同出的那些裸体和文身的玉人,则应当属于妇好的奴隶和仆人,是专门侍奉她在宫中的生活和娱乐的,从而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衣服有别,宫室有度”的等级礼仪制度。

至于此时常见的一种扁平体的侧身玉人,造型皆为蹲踞状。

上肢弯曲于胸前,头部较为突出,主要夸大了眼睛和耳朵。

有的头戴饰有齿状扉棱的冠帽,有的似与凤鸟合体,充满着种神秘怪异之感。

特别是与西周的侧身玉人对比,则更具特色。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商代的玉琚跪人

作品明确地描绘出人脸的侧面,扁嘴方下巴,多以云纹作耳朵,身躯交待不明而且较为抽象,往往以几何形线条表现。

尤其是在身上或头顶上,还时常有龙、虎等神灵动物出现。

这种人与龙虎鸟交结缠绕相互组合的现象,应是传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美术作品中错综复杂地表现出神衹、祖先、神灵动物三位一体 观念的余绪。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商代玉人鸟冠状

它所表现的,应是先民观念中具有龙虎或其他神灵动物的秉赋的祖神,这正是上古宗教中相信神祖与神灵动物可以相互转型的具体写照。

特别说明:为了各位收藏爱好者系统和准确的了解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我所有的结论和数据、图片均从国家已经确定并出版的考古资料中整理和归纳,收藏爱好者可以作为系统学习资料进行收藏和查阅,不用担心数据的来源和结论,并不是我个人的总结,我只是针对玉器的收藏做了整理和编写。

商代时期的玉器制造特点

商代蝉纹玉琮

本文由玉见沈华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部分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部分藏品图片由震旦博物馆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