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健身,說明她老公已經出軌”——什麼鬼?

01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

一箇中年男人,如果突然擁有了釣魚、攝影、玩越野這些愛好,那基本可以判定,他進入無性婚姻了。

一箇中年女人,如果突然開始健身、美容、上身心靈課程,那基本可以判定,她老公出軌了。

我向來對這種論調嗤之以鼻。

若按這個說法,我最近的表現,就意味著我老公出軌了。

因為——我迷上了健身。

人生真是活久見啊。我快四十歲了,一個重度懶癌患者,一個能坐著絕不站著的運動盲,竟然,開始喜歡健身了?

我老公都快不認識我了——正好,全當出軌吧,換了個老婆。

前兩年,我曾在文章中毫不掩飾地坦白:我辦健身卡就像往功德箱裡放錢一樣,許願用。

那年夏天,我在健身房一次刷了兩萬多的私教課,信誓旦旦馬夾線。

不到半月我就慫了——

  • 小鮮肉私教的胸肌翹臀吸引不了我;
  • 健身房裡緊緻勻稱的美好肉體撩騷不到我;
  • 年近50的姐姐揮汗如雨的勁頭激勵不了我;
  • 牆上貼的“不是紅顏易老是你流汗太少“刺激不了我。

老子就是不練了。

我不是擠不出時間,我就是提不起情緒。

“如果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健身,說明她老公已經出軌”——什麼鬼?

它給我帶來的情緒成本太高了。

我一想要去健身房,從早上就開始心情不好。

我總是想方設法去找“合理”的理由,甚至潛意識裡給自己創造一些“意外”,以便名正言順的請假。

糾糾結結半個多月後,我明確地告訴教練:我不上了。

我不能為了這點兒事逼死自己。

今年的轉機,發生在暑假。

疫情這半年,我長肉三五斤,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家裡。

重拾健身卡,起因是9月份就到期了。

我一查,還有三四十節私教課沒上。如果不續卡,私教課也無法繼續。

一萬多的血汗錢,我這麼愛財的人,絕不能讓它這麼打水漂了。

某天我在晚餐時宣佈:我要重新開始健身了!

我老公說:“吃飯呢,講笑話幹啥,噎著咋辦?”

“如果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健身,說明她老公已經出軌”——什麼鬼?


02

我暗戳戳地咬牙:“就算是去洗澡,也得把我的錢洗回來!”

然後直接發微信通知教練上課時間。

這一次,沒有“馬甲線”的目標,沒有“蜜桃臀”的要求。

老孃就是奔著“把錢花出來”去的,我雄糾糾氣昂昂,一身輕鬆。

沒想到,狀態前所未有地好。

我竟然主動要求,一個小時的私教課之後,再做40分鐘有氧。

一身大汗,衝個澡後,哼著歌回家去。

這一幕放在之前,絕無半點可能。

曾經,我老公每次打完籃球回家,向我講述大汗淋漓之後的酸爽,我只聞到一股酸汗臭。

神經病啊,累個半死,躺床上不好?窩沙發裡不舒服?

我們倆這麼多年,一提運動,就是雞同鴨講,話不投機半句多。

但這次,我真是體會到了那種爽。

汗珠從額上順流而下,前胸後背部全溼透,肌肉充血酸脹,皮膚代謝增強。半個月下來,痘痘閉口都減少了。

這意外收穫讓我喜不自勝,繼而開始探究自己——到底是什麼,促成了我奇蹟般的改變?

“如果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健身,說明她老公已經出軌”——什麼鬼?


03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有過一個經典的比喻:大象與騎象人。

人的情感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像一個騎象人。

騎象人指揮大象往哪走,但他的力量和大象相比,微不足道。一旦騎象人指揮的方向,和大象想去的方向發生衝突,騎象人根本拗不過大象。

我之前就一直處在這種狀態裡。

我無數次想用騎象人的理性去改變大象的情緒,屢屢失敗,這讓我極度挫敗。

但我習慣了對自己狠——不想做,就逼迫。

我用理性逼著自己必須去健身房,也用理性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巨大的、充滿高難度和挑戰性的目標:

提升體能、增加肌肉、快速練出馬甲線。

我看似在做一件“為自己好”的事。

實際內心,對自己充滿憤怒。

我痛恨自己體能如此差,力量如此弱,動作如此不協調。

我厭惡自己連熱身的開合跳都如此費勁,連基本的蹲起練習都氣喘吁吁,連最簡單的平板撐都不標準不到位。

其實所有的憤怒都有一個指向——我無法接受自己這麼差。

這份不接納,讓我在健身房度秒如年,讓每一次運動體驗都糟糕透頂。

我曾經想:我就這德性了,我一輩子就這樣了,我就是個與運動無緣的人。

這個假設讓我進一步喪失信心,徹底失去動力。

而時隔兩年後,我再度進健身房,一切全變了。

這份源動力,確實是因錢而起。

對我這種惜財愛錢的人,我絕無可能讓五位數的血汗錢白白損失掉。

但我發現,我對自己不設任何目標、不做任何要求,只是抱著“老子就是來消耗健身卡的”這種簡單目的的時候,我全身都放鬆了。

力量不足就不足吧,我只是想把卡里的錢用光。

動作不行就不行吧,我只是想把卡里的錢用光。

柔韌性不夠就不夠吧,我只是想把卡里的錢用光。

我趾高氣昂地告訴自己:什麼馬甲線,什麼蜜桃臀,不要忘了你的初心!你就是來把健身卡花光的!

做普拉提,我對每個動作都不對抗了。

擼鐵時,我對每件器械都不排斥了。

連教練都感嘆:你的體能並沒有你說的那麼差啊!

我慢慢感悟到,促成這次改變的真正原因,是我對自己的接納,也是一種臣服。

我接受某些我做不到、也做不好的現實。

我接受我的先天條件就是練不成別人那種力與美。

臣服了,反倒安心了。

心無掛礙,神清氣爽。

從那一刻開始,跑步擼鐵的過程,終於不再是煎熬,開始成為享受。

陳海賢博士在《了不起的我》中,寫到關於“改變”這件事,有一段話,非常觸動我: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要不要對自己提高要求,而在於高要求的背後,究竟是你對自己的厭惡,還是愛和期待。只有後一種感情才是觸動大象改變的力量。”

理智只提供方向。

只有對自己的接納與愛,才是動力。

“如果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健身,說明她老公已經出軌”——什麼鬼?


04

我回想了一下,世上很多事,我們之所以遲遲難以付諸行動,拖延磨蹭,或者進程煎熬痛苦,是因為我們先入為主,設定了一個“成功”的目標。

這個目標給了“大象”太多焦慮和壓力,無論騎象人如何指揮,它都不願邁出那一步。

多年前有個朋友,一直想寫一部小說。

幾年過去,每每見我出了新書,他都要感慨一番。

其實他才華橫溢,寫一部小說並沒有能力上的問題。

後來我明白了。

他對“成功”有過多的執念。他想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寫便是一部驚世佳作,作品被矚目,版權被瘋搶,影視集團爭相改編劇本……

知道這種“成功”過於渺茫,他又陷在對自己的情緒裡,難以靜心寫作。

循環往復,一字未成。

我在想,如果他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或者像我們這樣的碼字民工,由心去寫,自然流淌,或者先在網上發發連載,或許這部作品早已被很多人讀到了。

對“成功”的渴望,和為“成功”所做的努力,當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但關鍵在於,這份努力背後,如果是對自己的厭惡,那就讓人無法專注於當下。這份努力,要麼成為一種與自己較勁、怎麼都不爽的擰巴,要麼成為一種被動的、無奈的、“不得不”的逼迫。

那麼,回到那個段子。

說“一個女人突然健身,就意味著她老公出軌了”。

這種論調的意思是:“一個女人所有想要變好、變美的行動,都不過是為了吸引/留住男人。”

如果一個女人的運動、美容、塑形,都是因為“危機”,都是因為“想挽回”和“怕失去”,那多巴胺就難以分泌。

心存恐懼的東西,你永遠得不到。

內心缺失的東西,你永遠享受不了。

你看看她臉上的神情,一望便知。

所以我最近總在觀察——

那些在健身房裡酣暢淋漓的女人,那些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的女人,那些享受著每一次肌肉充血撕拉聚合酸爽的女人,那些在瑜伽、有氧、搏擊操裡樂此不疲的女人,我真覺得,她們沒那麼care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