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文 / 雪月江城

西漢末年,在王莽撕下面具、謀朝篡位之前,無論在朝廷還是在民間,他的人氣都實在是好到爆,簡直就是“聖人”的化身,民眾的超級偶像,號稱“周公再世”。他擁有的標籤包括:謙虛謹慎,仁義寬厚,禮賢下士,不求名利,孝悌友愛,大義滅親,艱苦樸素,勤奮好學等等。堪比潛伏期的“君子劍”嶽不群和“江南大俠”江別鶴。

曾有這樣一件趣事,足以顯示王莽的厚黑水平。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第一回合:埋下伏筆

漢哀帝去世以後沒有子嗣,外戚王莽通過精心策劃,既成功地排除異己,又迎立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箕子(後改名劉衎)登基,是為漢平帝。王莽由此得以專權。

隨著漢平帝漸漸長大,王莽認為潛在的風險還是很高的,畢竟自己就是靠著外戚的身份而上位,如果等到皇帝娶親,再有別的家族成為新的外戚,那麼權力的天平就會失衡,成敗未可預知。

王莽思來想去,鞏固權勢的最好辦法就是:扶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自己成為外戚,從根源上消除隱患。與此同時,擁有國丈的身份,他弄權就更加名正言順。

王莽找到姑母王政君(她是漢元帝的皇后,時為太皇太后,掌握朝廷大權),“苦口婆心”地對她說:“皇帝即位已經三年,卻還沒有冊立皇后,後宮嬪妃也有空缺。想想過去我們國家的危難,有多少是由於缺乏繼承人造成的啊,我經過深思熟慮,在此懇請為皇帝迎娶十二位出身高貴、品德高尚的女子,並冊立皇后。”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第二回合:以退為進

太皇太后王政君沉吟一番,認為王莽的話很有道理,漢成帝無子,漢哀帝無子,自己這個老太婆一把年紀,還要為孫子輩們操心,為國家大事忙前忙後,實在是心力交瘁。太皇太后就此拍板,給皇帝挑選秀女。

一時之間人山人海,參選的女子眾多,其中最具競爭力的還是外戚王氏家族的女子。王莽的女兒自然在名冊以內。

王莽本來是給女兒鋪路,這時候突然發現情況不對,這些王氏女子中不乏才貌雙全者,都是女兒的直接競爭對手,一不小心就要翻天了。搞不好是給別人做嫁衣

可是直接反對也不行,那不是前後矛盾,自己打臉嗎?王莽計上心來,他決定以退為進,故意對太皇太后說:“臣才智平庸,德行難以服眾,我的女兒資質很差,她就不應該作為候選人。”

太皇太后以為王莽是謙虛謹慎,與世無爭

,心裡很高興,細細一琢磨,乾脆我們老王家的人都不要參選了,落個好名聲。她就下詔書:“大司馬王莽的女兒,包括其他王氏的女子,她們都是我的族人,屬於外戚,都不要參選罷了。”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第三回合:利用民意

事情的發展全在王莽的意料之中

。無論是王公貴族,大小官員,還是黎民百姓,個個都表示強烈反對:“安漢公(王莽)為國家立下大功,現在要立皇后,怎麼能獨獨捨棄他的女兒呢!讓安漢公的女兒當皇后,這是眾望所歸的事情!”

他們不僅聲援王莽,還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偶像的支持。這些人都自發地聚集到宮門外,長跪不起請願,強烈要求立王莽的女兒當皇后。

王莽奸計得逞,心裡偷著樂。最大的競爭對手王氏女子都慘遭淘汰,正中下懷。

但是時機還不成熟,如此一番請願效果有限,不足以改變大勢,他需要等待事態的發酵,聲勢更加浩大,大到太皇太后和皇帝都無法拒絕。他要無可爭議,名正言順。

那麼,火上澆油吧,讓他們燃燒得更猛烈。王莽澆出去的油是:繼續謙讓,繼續拒絕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第四回合:欲擒故縱

隨即,王莽派手下人一批批地出去,給外面這幫熱血人士做思想工作,勸他們別跪了,別請願了,咱們家女兒德才不夠,真的當不了這皇后

可王莽越是謙虛,請願的人就越多,給太皇太后上書的公文如雪花般飄向皇宮,卻又如清泉般滋潤著王莽的心田。

什麼叫民心所向?什麼叫勢不可擋?王莽分分鐘演示給你看。

對此王莽極力爭辯:“你們這麼做是不好的,是不對的!”

王公大臣們卻反駁道:“民意不可違背。您不讓優秀的女兒當皇后,而讓位於那些普通人,怎麼保證皇族的正統,怎麼有利於國家?”

王莽同志這才被“說服”,他不情願地說:“好吧,那麼請你們嚴格考察我女兒,千萬不要看我的面子。”

王公大臣們說:“一定一定,謹遵教誨!”

就這樣,在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經過幾輪考核和選拔,王莽的長女王嬿被冊立為皇后

又過了幾年,王莽故伎重演,在大勢所趨的“勸進”中登上皇位,取代漢室,建立新朝,開啟了他的“穿越者”時代。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為進,巧借民意,將女兒扶上皇后寶座

(全文完~)

本文由【江城讀史】原創首發,如果喜歡,歡迎您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