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文 / 雪月江城

西汉末年,在王莽撕下面具、谋朝篡位之前,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他的人气都实在是好到爆,简直就是“圣人”的化身,民众的超级偶像,号称“周公再世”。他拥有的标签包括:谦虚谨慎,仁义宽厚,礼贤下士,不求名利,孝悌友爱,大义灭亲,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等等。堪比潜伏期的“君子剑”岳不群和“江南大侠”江别鹤。

曾有这样一件趣事,足以显示王莽的厚黑水平。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第一回合:埋下伏笔

汉哀帝去世以后没有子嗣,外戚王莽通过精心策划,既成功地排除异己,又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后改名刘衎)登基,是为汉平帝。王莽由此得以专权。

随着汉平帝渐渐长大,王莽认为潜在的风险还是很高的,毕竟自己就是靠着外戚的身份而上位,如果等到皇帝娶亲,再有别的家族成为新的外戚,那么权力的天平就会失衡,成败未可预知。

王莽思来想去,巩固权势的最好办法就是:扶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自己成为外戚,从根源上消除隐患。与此同时,拥有国丈的身份,他弄权就更加名正言顺。

王莽找到姑母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时为太皇太后,掌握朝廷大权),“苦口婆心”地对她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却还没有册立皇后,后宫嫔妃也有空缺。想想过去我们国家的危难,有多少是由于缺乏继承人造成的啊,我经过深思熟虑,在此恳请为皇帝迎娶十二位出身高贵、品德高尚的女子,并册立皇后。”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第二回合:以退为进

太皇太后王政君沉吟一番,认为王莽的话很有道理,汉成帝无子,汉哀帝无子,自己这个老太婆一把年纪,还要为孙子辈们操心,为国家大事忙前忙后,实在是心力交瘁。太皇太后就此拍板,给皇帝挑选秀女。

一时之间人山人海,参选的女子众多,其中最具竞争力的还是外戚王氏家族的女子。王莽的女儿自然在名册以内。

王莽本来是给女儿铺路,这时候突然发现情况不对,这些王氏女子中不乏才貌双全者,都是女儿的直接竞争对手,一不小心就要翻天了。搞不好是给别人做嫁衣

可是直接反对也不行,那不是前后矛盾,自己打脸吗?王莽计上心来,他决定以退为进,故意对太皇太后说:“臣才智平庸,德行难以服众,我的女儿资质很差,她就不应该作为候选人。”

太皇太后以为王莽是谦虚谨慎,与世无争

,心里很高兴,细细一琢磨,干脆我们老王家的人都不要参选了,落个好名声。她就下诏书:“大司马王莽的女儿,包括其他王氏的女子,她们都是我的族人,属于外戚,都不要参选罢了。”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第三回合:利用民意

事情的发展全在王莽的意料之中

。无论是王公贵族,大小官员,还是黎民百姓,个个都表示强烈反对:“安汉公(王莽)为国家立下大功,现在要立皇后,怎么能独独舍弃他的女儿呢!让安汉公的女儿当皇后,这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他们不仅声援王莽,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偶像的支持。这些人都自发地聚集到宫门外,长跪不起请愿,强烈要求立王莽的女儿当皇后。

王莽奸计得逞,心里偷着乐。最大的竞争对手王氏女子都惨遭淘汰,正中下怀。

但是时机还不成熟,如此一番请愿效果有限,不足以改变大势,他需要等待事态的发酵,声势更加浩大,大到太皇太后和皇帝都无法拒绝。他要无可争议,名正言顺。

那么,火上浇油吧,让他们燃烧得更猛烈。王莽浇出去的油是:继续谦让,继续拒绝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第四回合:欲擒故纵

随即,王莽派手下人一批批地出去,给外面这帮热血人士做思想工作,劝他们别跪了,别请愿了,咱们家女儿德才不够,真的当不了这皇后

可王莽越是谦虚,请愿的人就越多,给太皇太后上书的公文如雪花般飘向皇宫,却又如清泉般滋润着王莽的心田。

什么叫民心所向?什么叫势不可挡?王莽分分钟演示给你看。

对此王莽极力争辩:“你们这么做是不好的,是不对的!”

王公大臣们却反驳道:“民意不可违背。您不让优秀的女儿当皇后,而让位于那些普通人,怎么保证皇族的正统,怎么有利于国家?”

王莽同志这才被“说服”,他不情愿地说:“好吧,那么请你们严格考察我女儿,千万不要看我的面子。”

王公大臣们说:“一定一定,谨遵教诲!”

就这样,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经过几轮考核和选拔,王莽的长女王嬿被册立为皇后

又过了几年,王莽故伎重演,在大势所趋的“劝进”中登上皇位,取代汉室,建立新朝,开启了他的“穿越者”时代。

王莽的厚黑之道:以退为进,巧借民意,将女儿扶上皇后宝座

(全文完~)

本文由【江城读史】原创首发,如果喜欢,欢迎您点赞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