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的言行裡,藏著這5個好習慣

1

下班回到家,看著豪正在書桌前奮筆疾書,作為老母親來講,看到這樣的畫畫是頗感欣慰的。

雖然現在是暑假,但因為明年就要小升初,所以,豪的功課還是排的滿滿的。可能他也感受到了小升初的壓力了吧,自己每天堅持學習,不用我反覆提醒,這也算是難得的親子時光。

要知道,暑假前夕,我們曾經因為作業數次吵架,而我在情急之下也說出了很多諷刺他的話。

最嚴重的一次,我把他的作業本扔的遠遠的,罵他笨,罵他蠢,嘲笑他的成績,甚至,我還說他未來堪憂。

我不知道當時的自己怎麼了,就像被魔鬼附體了似的,變的那樣陌生,那樣口不擇言。

我至今記得豪的眼神:憂傷、困惑、不解。

他默默地撿回了作業本,還對我說“媽媽,對不起”,而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做不起數學題而已。

待我冷靜下來,豪問我:“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我一時啞口無言。

現在想來,那些話不僅傷害了他,也打擊了他的自信,實在是得不償失。

一個不自信的孩子,做什麼都會畏畏縮縮,放不開手腳。

他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進而討厭自己。

幸而,我及時調整了自己,及時從錯誤的教育方式上走了回來。

好父母的言行裡,藏著這5個好習慣

2

當孩子說“媽媽,我是不是很笨時”,背後投射了孩子怎樣的心理和困惑呢?

一、孩子不自信;二、孩子很不安

孩子的不自信來自於周圍的人,特別是家長對他的評價,而不安則是害怕群體對自己的排斥。

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和大人的態度不無關係。

現在的家長太焦慮,而這種焦慮很多時候來自於家長的比較和麵子。

同事的孩子上重點了,鄰居的孩子上名校了,親戚的孩子進了985,211了,甚至,別人家的娃考了第一都會成為家長焦慮的點。

你有沒有對以下的話很熟悉:

你看看那個誰誰誰,英語考了滿分;

你看那個誰誰誰,提前被學校錄取了;

你看看你,成績那麼差還不知道好好學,都是同齡人,怎麼差距那麼大?!

家長倒是宣洩了情緒,卻不知,這些話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毒藥。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暈輪效應

指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孩子在長期的負面評價中,會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進而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而這樣的消極暗示,對孩子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好父母的言行裡,藏著這5個好習慣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成長環境呢?

1、無條件接納

孩子因父母而來,父母要無條件接納孩子,包括他的優點,他的缺點,不因缺點而排斥他,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如果孩子有弱點,儘量幫助孩子慢慢去克服。

有個朋友的小孩,剛生下來時醫生宣佈是個弱智兒,可是,她不相信也不放棄,說哪怕如醫生所言也不會放棄,給予了孩子全部的愛和付出,事實如何呢?孩子現在健康著呢。

2、尊重孩子的需求

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獨立存在的事實,不以家長的權威去控制孩子,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

哲學家弗洛姆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請記住,孩子的人生還需他自己作主,家長只能引導而非代替。

有些路,只能讓孩子自己去經歷。

3、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讓他慢慢成長

作家畢淑敏曾說過:樹不可長得太快。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當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棟樑。故要養深積厚,等待時間。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要有耐心。不要以某次的考試成績來打擊孩子,也不要以孩子目前的狀態來評價他,每個孩子的成長週期不一樣,有些孩子成長的快些,有些孩子成長的慢些,但是,不管快慢,你都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花期,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成長的土壤提供足夠的營養,然後,靜待花開。

目光放長遠一些,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剛開始領先並不代表最先到達終點。

4、堅決不拿孩子作比較

沒有誰願意被拿來作比較,比較只會產生兩個後果:要什麼自負,要末自卑,而這兩種狀態,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都是無意義且有害的。

人和人之間智力相差不大,很多時候,差異的產生來自於習慣的養成。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5、幫助孩子把優點發揮至極致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聰明的家長懂得無限放大孩子的長處,並將之做到極致,從而形成孩子的獨門絕技,而不是死盯著孩子的短板,不斷給孩子貼標籤,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環。

作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反覆的批評就如同貼到牆上的“記過簿”,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來。

請相信,你的目光聚焦在哪裡,孩子的自信就在哪裡。

若家長只是一味看到孩子的短板,勢必會因此而焦慮,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有莫大的影響,你的焦慮會投射到孩子身上,影響他對自己的認知,你眼裡的孩子是不足的,那孩子一定是自卑的,反之亦然。

好父母的言行裡,藏著這5個好習慣

3

冰心在“繁星春水"一詩中寫道:

母親啊!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裡;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父母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接納和寬容會讓孩子更愉快。

對於孩子來講,讓父母保持理智,不應該是一種奢求。

因為,父母就是他面對這個世界的底氣和力量。

而父母的態度,藏著孩子的未來。

好父母的言行裡,藏著這5個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