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兵敗被殺,孫權竊取荊州,背後有六大隱情,90%人都矇在鼓裡

第一個隱情:孫權偷襲荊州並非心血來潮,實則早有預謀。

受演義影響,大家往往對“孫劉聯盟”有很美好的期待,事實是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孫權實則早就想竊取荊州了,只是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契機,不想和劉備大打出手,想空手套白狼。尤其是公元215年逍遙津一戰,孫十萬被曹魏打怕了,將戰略目標轉向了荊州的關羽,公元219年,關羽出軍攻打襄樊,孫權和呂蒙就感到時機來了。

順便提一句,劉備和孫權各自為戰,不存在什麼正義方和非正義方。孫權偷襲荊州,雖說有點不道德,但是這麼做對於他們來說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個隱情:關羽偷了孫權的糧草,理虧。

據《三國志》記載: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即關羽打敗於禁後,收編了于禁的降兵,因糧草供給不足,擅自奪取了湘關米,給孫權偷襲荊州有了一個藉口。

關羽兵敗被殺,孫權竊取荊州,背後有六大隱情,90%人都矇在鼓裡

于禁

第三個隱情:劉封並非不去救援關羽,而是沒有協同攻取襄樊。

據演義所載,關羽敗走麥城,派廖化去上庸求援,劉封不去救。其實不然,此時就算去求援也已經來不及了。據《三國志》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關羽攻打襄樊之後,多次派人命令劉封、孟達從上庸派兵協同作戰,以求更快拿下襄樊。

第四個隱情:(傅)士仁先投降,麋芳後投降。

據《吳書》記載: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當時,傅士仁守公安,虞翻一番勸說,傅士仁投降,麋芳見傅士仁投降,於是也投降了。

關羽兵敗被殺,孫權竊取荊州,背後有六大隱情,90%人都矇在鼓裡

關羽

第五個隱情:白衣渡江不厲害,厲害的是攻心戰。

呂蒙之所以能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關羽所佔的荊州領地,最重要的原因是攻心戰,而非奇襲戰。大家都知道,呂蒙命令軍士假扮成商人,騙過了關羽的巡哨,是謂奇襲戰,但真正致命的是: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大白話說,吳軍對荊州的百姓很好,導致了關羽回師的軍士知道家裡人無恙,便毫無戰心。

第六個隱情:關羽性情高傲,向來瞧不起東吳。

據史書記載,關羽善待士卒,卻瞧不起士大夫級別的人。由此可見,關羽性情之高傲,再有,孫權曾派人向關羽求親,關羽辱罵來使,道:虎女安肯嫁犬子。由於關羽本就瞧不起東吳,呂蒙裝病,書生陸遜寫信示弱,使得關羽對東吳更無防備。

關羽兵敗被殺,孫權竊取荊州,背後有六大隱情,90%人都矇在鼓裡

陸遜

這六大隱情,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