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往事——戲水童年(二)

“獅子坡”靜臥在小河旁,威嚴卻不失柔和,安然地守望著腳下這一方土地。

有膽大的敢在獅子嘴上跳舞,在離河面7、8米的地方有一個向外突的平臺,貌似獅子的上嘴唇。正是這個突起的平臺成了那些膽大之輩的跳板。對於膽小有恐高症的我可是從來未敢嘗試過那樣的刺激,只能是看著他們跳水玩得不亦樂乎。

這群傢伙從7、8米的平臺一躍而起,直通通落入水裡,濺得水花四起。他們可不僅限於這樣平淡的動作,為了玩出花樣和增加刺激,還要從十幾米開外助跑,衝到平臺的末端,一躍而起,還在空中翻轉做動作,堪比跳水健將。有的是雙腳先入水、有的是頭先入水,還有沒掌握好姿勢橫著落水的。反正入水的聲響倒是蠻大,從那麼高墜入水中,想想都痛。可有句話叫痛並快樂著,這群傢伙不知疲倦地跳入水中又很快爬上岸去進行下一次衝刺,真的是忘乎所以!

對於膽小如鼠的我,跳水這種事真的是可遠觀而不敢褻玩焉!唯一一次敢於跳水是在一座五孔石橋上。這是位於獅子坡上游幾百米的石橋,連接小河兩岸,是上下學必經之路。與幾個同學也是我的死忠,在他們的攛掇下,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與膽量,嘗試玩了一次心跳。橋面離水面也就四米左右高度,可是對於恐高的我也是致命的。我們幾個站在橋中央位置的邊緣處,站成一排,依次跳下,向前一躍,身體自由落體式墜入水中。他們為了防止嗆水、跳的時候都會把鼻子捏住。輪到我跳的時候,我是猶豫了半天,最後把心一橫,下定決心、深吸一口氣,雙眼一閉,咬緊牙關,有一種大義凜然、慷慨赴義的感覺,縱身一躍,咚的一聲落入水中,整個身子在空中下落得很快,墜入水中之後又被水的浮力給反彈得衝出水面,由於太過緊張,身體被水拍打的痛感似乎沒那麼明顯。饒是如此,再也沒有勇氣跳第二次!

除了刺激的跳水,打水仗是我們平時玩得最多的。老院子竹林地砍下來的楠竹,晾曬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拿來打水仗用。選兩根粗壯光滑但又不太沉的楠竹,三、四米左右長短,一人扛一根。搬到河邊丟進水裡,大家開始分隊伍,根據人數而定,兩邊人數大致相當。楠竹在水的浮力下可以承載好幾個小孩的重量,大家先是翻爬騎坐在楠竹上,目標都是同向朝河對岸劃去,十幾米寬的河面就成了雙方嬉戲的戰場。

騎楠竹真的需要技巧與巧勁,在水中按住楠竹,它會受水的浮力往上反彈。一個人的力量根本按不下去,大家小心翼翼各按住楠竹的一部分,騎坐上去,都騎好了後再慢慢鬆開雙手,手腳並用保持人與楠竹的整體平衡。大家騎坐在楠竹上像划龍舟一樣齊心協力往前劃,劃的同時還要拍打水花去幹擾擊打對方的成員,騎在楠竹上面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不至於翻船,動作稍微過大就會失去重心而覆水,一人落水,其他必會被牽連,全部翻倒栽進水裡。翻船之後又得趕緊抓住楠竹翻坐上去重振旗鼓,繼續再戰。混戰中雙方都討不到便宜,每個隊伍都有豬隊友,每個人也隨時在扮演豬隊友的角色。往往對方還未拍水攻擊,自己就自亂陣腳、禍起蕭牆,一人栽倒、全軍覆沒……落水聲、笑聲、罵聲、嘈雜喧鬧聲交織在一起,小夥伴們忘情地享受著這遊戲的美好時光!

主婦們常在河邊浣洗衣裳,男人們空閒時會在河岸垂釣以解勞作之疲乏,而小孩們則把小河當成了遊戲打鬧的天堂!河水默默灌溉著兩岸的莊稼,造福於一方桑梓,它是那樣安詳、平靜!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也不能重回當年的“戰場”,那戲水的童年時光,只能是在心裡無數次默默地回想……

農家往事——戲水童年(二)

農家往事——戲水童年(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