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諸宗歸淨土”的祕密

佛教“諸宗歸淨土”的秘密

佛教小、大乘先後傳入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契合中國固有思想的大乘佛教,如蓮花般在中國綻放興盛。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大、小宗派林立,法相、天台、華嚴、禪宗、淨土等不同派別先後興盛。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後來能成大氣候的,也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兩家。到了明朝末年,甚至有了“諸宗歸淨”的說法。花開花謝是自然之理,為什麼唯獨淨土宗能夠獨樹一幟蓋過諸宗呢?其實,最大的秘密就在於“簡單”二字。

佛教可能是世界宗教中最具有邏輯性、最富於思辨性的宗教。這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山。入此寶山者,收穫都會不盡相同,決不至於空手而還。中國佛教諸宗中,最複雜的當屬玄奘創立的法相宗。法相宗將佛教唯識學發揮到極致。加之唐僧西遊印度留學,是如假包換的“海歸”,也獲得了印度佛教的真傳。因此法相宗可是說是正宗的佛教宗派。可是自玄奘弟子窺基大師之後,法相宗便逐漸式微,一代不如一代。原因無他,曲高和寡,入門要求太高了。“正統”不代表就能發展好。


佛教“諸宗歸淨土”的秘密

與法相宗不同,中國化的佛教一般的比較“簡單”。禪宗和淨土宗就是中國化佛教的代表。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是唐朝時的惠能。他被尊為禪宗第六代祖師,因此後人一般稱為六祖惠能。祖師是不世出的佛徒,其肉身現在還保留著,存於廣東韶關南華寺。可見這是一位了不得的高僧。六祖留下了唯一一部以“經”命名的中國人著作的佛教經典--《壇經》。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能創造佛經的六祖,本人其實是不識字的。

不識字的慧能,可以想象,其創建的禪宗是相當“簡單”的。禪宗講究“頓悟”,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自創立之後,經過惠能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的大力發揚,後世形成了“五宗七家”的局面。禪宗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成了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一指禪”、“野狐禪”等日用語都出自禪宗。

影響如此之大的禪宗,面對淨土宗時仍處下風。這是因為禪宗的“頓悟”,只有對具備上等根器的人才能起作用。下乘人如果以“酒肉空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方式修行,不免墮入魔道。所以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末法時代,禪宗依舊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與禪宗相比,淨土宗顯得更為簡單。淨土宗來自於佛教的淨土信仰,一開始主要信仰彌勒淨土,後來才轉向信仰彌陀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信眾往生的願望,吸引了大批信眾。

佛教“諸宗歸淨土”的秘密

淨土宗的修行相對更為簡單。即便如此,在淨土信仰的過程中,仍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更為簡單的過程。開始時,淨土宗的修行著重觀念唸佛。就是在禪定、觀想等修煉過程中,想像到佛。即修煉時,以阿彌陀佛作為觀想的對境。越往後,淨土修行就越重視口稱念佛。這就是我們現代人都熟悉的--口稱“阿彌陀佛”--這就是一種修行。唸佛多次之後,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修行方式變成口稱念佛時,意味著淨土宗的入階門檻被拆除了。所以才有了後來“諸宗歸淨”的局面。

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萬物由簡單到繁複,但最精要的秘訣和最基本的原理,就在於適當的“簡單”。中國古人早就知道這個秘密。道家思想的“大道至簡”,《易經》的三種意義之一的簡易思想,都說明了這一點。現代管理學也追求“適當的簡單”!淨土宗能取得在佛教各宗派中特殊的地位,正是淨土宗歷代高僧大德洞悉了“簡單”這一秘密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