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找汙染源,“四色”定風險,新區創新預警系統

化工異味找不到來源,今後有辦法解決了。日前從江北新區環保水務局瞭解到,

江北新材料科技園正加緊建設大氣監測預警系統,為園區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和異味問題提供依據。

“這套大氣監測預警系統是在園區現有的自動大氣監測站基礎上建設的。”新區環保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廢氣在線監控設備已安裝436套,實現重點排氣筒在線監測全覆蓋,園區現有四座大氣自動監測站,玉帶片區第五個邊界大氣監測站也正在建設中,這些監測設備和監測站為預警系統提供了數據支撐。

將來這套預警系統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精準地汙染溯源。“現在雖然有監測體系,但是對園區裡的異味源頭,還做不到精準排查,以後就可以了。”該負責人舉例說,預警系統將不同區域企業可能產生的所有的化學氣體全部錄入,形成模型分析。將來,只要異味超標,系統就會自動報警,並分析出氣味來自哪一種化學氣體,可以立即鎖定排放企業。


“鼻子”找汙染源,“四色”定風險,新區創新預警系統

預警系統工作示意圖

據介紹,在建設預警系統的同時,新區環境部門將把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劃分成100多個網格。系統投用後,一旦發生揮發性有機物超標,報警系統會根據網格進行鎖定,環境執法人員聞警而動,立即要現場取樣監測、執法、下達整改要求,形成執法閉環。按計劃,這套系統將在6月建成,今年夏季臭氧汙染高峰季將發揮作用。

除了大氣監測預警系統,新區還積極運用新技術,探索創新風險管控新模式。新區應急管理中心負責人說:“現在通過鋪設300多公里的專用光纖網絡,來接入新區58家重大危險源企業的重大危險源部位,將溫度、壓力、液位、有毒氣體報警儀、可燃氣體報警儀等五類儀表和380個重點部位監控攝像頭相結合,真正實現數據24小時實時動態獲取。”動態感知的模式達到一網監測效果,同時互聯互通的聯網監測模式,聯網匯聚,倒逼企業健全完善監測監控體系。

“鼻子”找汙染源,“四色”定風險,新區創新預警系統

紅橙黃藍是智能預警的標配,從高到低不同的風險程度的預警信息,“報警時長”、“報警頻次”、“參數預報正常值的偏離度”、“系統中物質的危險性”等不同的指標巧妙構成了系統內設置的預警模型。應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不同的預警信息都會自動通過短信發送到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手上,而企業在接到預警信息後,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在系統中填報預警發生的原因、處置方法、處置結果等信息。

據瞭解,對紅色級別的預警,應急響應中心人員還必須到現場進行確認出警。通過建立“有預警、有處理、有反饋、有發佈”完整閉環的重大危險源預警工作體系。

“鼻子”找汙染源,“四色”定風險,新區創新預警系統

“一張圖有著大作用”。小北獲悉,在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及事故預警系統中,收錄了企業佈局、重大危險源位置、儲罐信息、危化品倉庫、攝像頭位置、危險化學品MSDS、企業應急預案、應急物資倉庫、園區應急救援隊伍等基本信息,並用不同圖層將這些信息集成在一張地圖上。發生異常時,響應中心可迅速通過事故區域附近的攝像頭和園區內設置的高空瞭望攝像頭可以及時瞭解現場狀態。在系統中查詢事故區域信息、應急物資、救援力量等情況,為急決策提供輔助。


(素材來源/江北新區 編輯/陳茜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