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目录

1无限——帝国的本质特征

2黑格尔关于无限和有限关系的论述

3有限和无限的差异化时期——先秦时代

4有限和无限的发展期——春秋战国到秦帝国

5有限和无限的和谐共存期——两汉

6无限的再次胜利——从董卓到六朝

7从无限出发最终返回无限的历史统一逻辑

8强大的无限和强大的有限的联盟——隋唐时代

9从安史之乱到两宋理学——有限中建立无限

10从大一统的无限到猥琐的有限——元明时期

11农业时代和资产阶级时代的无限和有限矛盾的区别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1无限——帝国的本质特征

按照我们的传统,我们从先秦时期就开始做天下大国的美梦了。这个梦第一次在始皇帝手中变成了现实。自此之后两千多年,中国人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家国巨变,但是都是以自己生活在一个统治天下的大帝国中感到自豪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帝国如果从哲学看实际上就是无限。因为我们南到海岛、西到葱岭、北到荒漠、东到大海,都是以自然的界限为界限的。换言之,是以自身的界限为界限。这个所谓的自身的界限就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下中国人的治理社会的能力所达到的极限。所以我说,我们的古代大一统帝国的界限乃是一种无限。无限当然是有对立面的,这个对立面就是有限,但是无限的特点是以自身为界限,是自因自果,所以是无限的。黑格尔在论述理念的时候,其实正是在强调自己是自己的原因,而这正是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这并非是我国独有的,古埃及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短命帝国、古罗马其实都是如此,他们最终成型的时期都是自己的自然边界。比如古罗马帝国就是到了现在伊朗边界和我国的葱岭相交了。而西部则是到了今天的英国,也就是驻足于大西洋的东海岸。

什么是帝国?就是达到了自己的统治能力的自然边界。这点对于列宁论述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也是一样的。因为金融资本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当时的边界——全球。而且金融已经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全面控制了工商业,最终是从新组织了国家政权——通过美国建立美联储的方式。因此,列宁说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这个概念是对的,并非是比喻,而就是在运用他最本来的概念。

资本主义到达了帝国主义阶段这个历史事实——不止是政治经济学的马列主义判断——自导师列宁提出后已经一百年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近些年来引领全球化的西方资本主义老牌国家居然在全球化面前出现巨大的倒退。美国接连退出国际组织、提出美国优先战略——冷战时期,他确实不能提出这个战略,因为苏联也要优先的。英国脱欧最终成功,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受到巨大的打击,欧盟的命运在未来如何则只能有待观察,但是英国脱欧注定欧盟将是一个不完美的欧盟了。

我们将金融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称之为无限的资本主义,而民族国家中的资本主义则是有限的资本主义。现在,全球化的矛盾,从有限和无限来看,就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一方面是金融资本借助网络的力量已经实现了超越其前辈的全球化,可是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却依然是民族国家这个资本政体的有限形式。

这个矛盾如何化解?我们目前只能审慎观察。但是我们可以从哲学和历史的两个维度来看看历史上的达到自我边界的帝国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中如何不断化解矛盾前进的。

西方的世界史有个缺点,就是如我国这种大帝国的兴亡经验不多,地中海沿岸国家自罗马帝国解体之后到今天也没有再完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政权治理的宏伟目标。所以我们还是从熟悉的我国历史经验中探寻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如何交织着推动历史的伟大进程的。当然我们也会在适当的地方提点下西方的大帝国。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2黑格尔关于无限和有限关系的论述

关于有限和无限的关系,黑格尔在《小逻辑-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的好:

一说到思维,我们必须把有限的、单纯理智的思维与无限的理智思维区别开(这里指是那种有限就是有限,无限就是无限,彼此纯粹对立的那种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黑即白的那种思维——笔者注。)。凡是直接地、个别地得来的思维规定,都是有限的规定。但真理本身是无限的,它是不能用有限的范畴所能表达并带进意识的。无限思维一词,对于那坚持新近一种看法,认为思维总是有限制的人们,也许会显得惊异。但须知,思维的本质事实上本身就是无限的。就形式上讲来,所谓有限之物是指那物有它的终点,它的存在到某种限度为止,即当它与它的对方联系起来,因而受对方的限制时,它的存在便告终止。所以有限之物的持存,在于与它的对方有联系,这对方就是他的否定,并表明自己就是那有限之物的界限,但是思维却是自己在自己本身内,自己与自己本身相联系,并且以自己本身为对象。当我以一个思想作为思考的对象时,我便是在我自己的本身内。因此,我、思维、是无限的。因为当我思维时,我便与一个对象发生关系,而对象就是我自己本身。一般讲来,对象就是我的对方,我的否定者。但当思维思维它自己本身时,则思维的对象同时已不是对象了。换言之,此对象的客观外在性已变成被扬弃了的、观念性的东西了。因此,纯粹思维本身是没有限制的。思维是有限的,只有当它停留在有限的规定里,并且认为这些有限规定为究竟至极的东西。反之,无限的或思辨的思维,一方面同样是有规定的,但一方面即在规定和限制过程之中就扬弃了规定和限制的缺陷。所以无限并不似通常所想象的那样,被看成一种抽象的往外伸张和无穷的往外伸张,而是即如上面所说的那种简单的方式。(贺麟翻译商务版《小逻辑》97页)

黑格尔这里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有限的概念,一个是无限的概念。或者说是讨论了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以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来研究我国历史上分分合合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3有限和无限的差异化时期——先秦时代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中国历史的末期的文学作品,从分合关系看中国古代史的进程,应该说是非常独具慧眼的。但是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罗贯中所不能解释的。但是分合论确实很好地把握了我国历史自先秦以来的发展历程所表示的轨迹。有些人认为这是罗贯中的历史循环论,而没有看到在这基本的概念中存在着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的理解以及对我们当代的历史进程的参考。

这句话首先是从分开始说起的,天下最终合在一起是从分这个起点出发的。换言之,分是中国历史进程的起点。换言之,这个分是我们后来称之为中国文明形成的真正起点。

什么是分呢?

我们知道这就是指周天子治下的诸侯国。简而言之是指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后的东周春秋时期开始,分裂就成为真正的当时中国大地上的主要政治格局。周天子虽然在,却是虚有其名而已。

当然有人会说,西周难道不是天下一统吗?且不说周人发自岐山周原,就是周王朝建立后,也是与南方的逐渐兴起的楚国、西方的西戎而共存的。有学者认为周王朝其实是姬姓和姜姓的对偶婚制,主要是西周。因此,就此来说,西周内部也不是后代意义上的统一,而是类似辽王朝的那种情况。因此,无论是内还是外,西周虽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统的认识,却是没有实际的政治成就。“天下”在西周这里一开始就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思想中——出现的,这恰恰说明此时的统一更多是一种朦胧的历史直觉。犬戎和楚文明的存在在实际上让周王室时刻认识到自己的界限——自己在本质上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说分从东周的春秋开始,其实分封的体制不就是西周建立的吗?正因为西周自身的体制是以有限的分封制为实质,所以他们时刻需要提醒自己必须注意自己的德行。强调道德是君主治理统一天下的首要条件,不过是王朝的有限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道德都是一条条的戒律,这正是有限的最典型突出的特征。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处处都是自己的界限,处处都是自己的否定,处处都是自己的对立面。因此,分,或者说是有限是我国文明起源的历史起点。

当然此时的分或者说是有限,已经体现出自己的另外一面,即无限,这个无限就是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但正如这里所说这里只是理想,或者说是历史的起点,因此,它是简单的,也是软弱的,只能体现在文献中,如《诗经》中。

不过,这种分,或者有限,正如它的对立面无限是简单的和开始的一样,有限自身也具有这种特点。从现实看,这种有限的划分恰恰是以依赖共同性为特征的,就是血缘为基础。而其经济基础则是公社公有制。换言之,这是以共同性为基础的有限,因而也就是以没有发展的有限为基础。共同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土地占有权关系,意味着这样的分不过是形式上的分,是形式上的有限,这个有限对于社会的影响乃是形成差异,而非矛盾,即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因此,我们说分封制,其实周王朝的分封和西汉以后的情况迥然不同。简单来说周王朝是不发达的分封制,不发达的有限,自然也对应的是不发达的天下一统、不发达的无限。有限和无限在先秦都只能处于差异之中,处于矛盾的形成阶段,二者还是后来历史的受精卵而已。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4有限和无限的发展期——春秋战国到秦帝国

而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有限和无限双方都彼此发展的时期。

有限发展了的结果就是诸侯国最终减少到了七个主要国家。而相对应的无限也出现了,那就是“天下观”成为各家学派的基本认识前提,到了战国中晚期,“天下”已经成为当时的通识。这只是在形式上的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的发展。

在实质内容上的有限和无限也发展了:国家治理和财富的分配不再以血统——这个天然的人类纽带为基础——而是改为以才华为基础、以能力为基础。其次就是土地公社逐步处于瓦解中,大量的从原始公社中解放出来大量的自耕农——汉代称之为良家子阶级。总之,贫富分化成为逐步向社会蔓延的趋势。所谓文明时代不过是社会开始分裂的时代而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的核心就是一个“分”字,这是后代对那个时期的一个形象但是却是科学的认识。

正是原始的土地关系和血统这两个天然的社会联系被打破,使社会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阶段,天下一统的以郡县制为主要标准的大帝国出现了。换言之,远来支持周王朝分封制的不发达的有限自身被从内部攻破,有限不再是不发达的,而是获得了实质性发展的有限,隐藏在有限中的无限觉醒了,因此有限的对立面无限也就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天下一统的大帝国出现了。这就是秦帝国。这个帝国一出现就是以当时的自然边界为边界的,西到青藏高原边界,北到内蒙的长城沿线,南到岭南大海,东到大海。这是中国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两大文明主宰中国史之后首次实现的统一。

从哲学角度看秦王朝的文明价值就是秦帝国首次让无限在中国历史上以现实的方式出现,让原本在意识形态中 ,在所谓的天国中的无限最后成为人间的无限,现实的无限。无限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并且让无限从此成为中国人的共同意识和永恒意识,在意识中压倒有限。换言之,自此以后,天下分裂无论多末有道理都是不道德的,因为中国已经处于在本质上是无限的时代了。或者说无限和有限都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了。

秦王朝的价值是无限压倒有限,但是其弊端也是如此。因为在无限中已经没有有限的位置,而没有有限对立的无限就是虚无的,就反转为不现实的,缺乏生存基础的。这正是始皇帝开始推捧方士、自己在秦皇宫中大搞各种捉迷藏来体现自己的神秘主义相吻合。

但实质上,有限依然是存在的。不过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这就是在人们依然希望封侯裂土的思想中和东方各大家族强宗的意识中,而根本还在于地方经济的利益中。经济没有强烈的联系在一起,这是有限不可能被杀死的根本原因,是有限的现实土壤。

纯粹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缺乏了彼此的联系,自然自身也就不能存在。这个联系就是无限和有限的联系。而有限和无限的联系其实就是自身的联系。天下分崩离析,子婴系玉玺于脖颈以待汉王,就是自己和自己联系的断裂的标志。当秦帝国坚持以有限压制无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结果。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5有限和无限的和谐共存期——两汉

西汉王朝做了很大调整,诸侯制和郡县制混合用。再次将有限和无限都纳入都自身之中。换言之,让有限和无限处于彼此的联系之中。也就是处于一种良性的对立关系中。这让西汉、乃致东汉都获益良多,不敢违背。最终形成了四百年刘汉天下。其合理性就在于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是现实的,是实际的,是以诸侯国和郡县制并行的可以落实操作的现实方式呈现的。

东西两汉的历史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为两汉是分合一体化。

然而两汉的这种良性的有限和无限的社会关系最终还是被破坏了。这就是从董卓进京开始出现的三国时期,虽然后来西晋有一个短暂的统一,但是最终还是陷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大分裂,直到隋文帝再次一统天下。这就是再次进入了有限为主,无限为辅的时代。

那么西汉建立的有限和无限的混合机制为什么会被历史自身抛弃而陷入了几百年的大分裂的无限时代之中呢?

根本还在于有限的自身发展了。无限已经达到了当时时代的自然界限,所以无限没有发展的空间了。

无限的发展,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有限的发展,但是无限的发展就是实质的发展而不是量的发展,比如汉武帝通过封禅泰山建立了君权神授的大一统帝国的标志性的存在模式,从而让秦始皇建立的统一帝国具有了可感知的外在的形式。始皇帝仿照六国和天象修建秦皇宫、推动神仙方士文化、自己在宫廷中躲猫猫神化自己,都还不是一个可感知的为各方都可接受的帝国形式,也就是无限形式。而君权神授,以无限的神的能力来证明自己是天下共主的合理性,就是泰山封禅的真正历史价值。

这种大帝国的出现是以有限的发展为基础的。这就是经过文景之治的自耕农阶层的发展和分化。到汉武帝时期,我们知道豪强地主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势力——上层贵族们只是这股力量的代表而已。北伐匈奴、泰山封禅无不是对这种内在的威胁到帝国的势力的应对之策。换言之,由于有限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无限的存在,二者从汉初的和谐阶段开始进入摩擦阶段了。

昭宣二帝之后体现有限性的豪强地主迅速发展壮大,相对应体现无限性的神秘主义在西汉也开始流行起来。应该说自宣帝之后,有限的发展导致了有限和无限处于一个新的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有限和无限的西汉2.0版。而这个版本的定型则是东汉的建立。刘秀曾说过与“士大夫共天下”。而刘邦则是与“天下豪杰共天下”,本质已然不同。豪强地主,即大地主最终成为东汉的政治基础。

这个2.0版本的最大特点是无限的方面大为缩小了,而有限的力量大为增加了。这就是东汉皇权始终不如西汉强大的原因,帝国的整体性下降,而地方性上升。这个趋势的最终结果就是汉末大乱,士族开始走上社会的统治地位。庄园经济、邬堡经济,这种强大的自给自足经济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从学说看,西汉开始的代表帝国整体体利益的黄老哲学最终让位给神秘主义和儒家学说。神秘主义以可感知的更有力量的无限模式代替了黄老哲学,黄老哲学中的理性精神,也就是有限的部分使之难以适应需要更加强大的神秘化才能体现的无限化来为帝国服务的功能。这也是法家不能成为国家指导意识形态的原因——法家始终有有限的内容,而君权神授的神秘主义则彻底消解了有限的存在——因为神或者说是是汉代的上帝是无限的。而相对应的是,儒家思想全面走上国家的意识形态,让有限的思想再次占到历史的舞台中央。这样其他的学说就都退到后面去了。因此到西汉中后期只有儒家可以和皇帝打擂台。《盐铁论》是西汉帝国时期公开的大规模的有限和无限范畴的大对决。儒家书生们全面否定了汉帝国的整体利益。强烈表现出以有限的范畴代替无限。以至于他们再次提到周天子的统治地区不过千里这样的论调。这在大汉王朝万里不足以称其广的大帝国该是多可笑和大胆!

这种势力的发展的结果就是到了东汉时期神秘主义的文化不见了。开始出现张衡的四愁诗这样以展示个人心情的文学作品——文学从政治中解脱出来了。东汉开始逐渐出现的文学的自觉清醒,在哲学上就是有限的强大逐步压倒无限。在学术上就是繁琐考证,以具体的知性为特征,虽然我们到现在都离不开东汉学者的学术成果。但是知性的特点正是有限。这是士族——大地主、大庄园主经济发展到成熟状态的表现。但是这是依然与无限联系,在无限的母胎中已经到达十个月就要临盆时的状态,此时的无限只有形式——空洞的形式、一捅就破的形式,垂死挣扎的形式了。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6无限的再次胜利——从董卓到六朝

这个形式最终被董卓进京给捣毁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袁绍作为士族的代表成为盟主,汉献帝几乎饿死,他也不去接驾,这是因为无限已经死了,有限才是实际的现实,有限彻底战胜了无限。代表各自地方利益的士族们的梦想就是没有皇帝好过日子。而他弟弟袁术居然在南方称帝,以有限的特质强占无限的宝座。这一切都说明汉末大乱,献帝蒙尘,不过是有限压制无限的结果。

这次有限压制无限乃是有限发展的结果,是继战国时期的有限发展的新的发展。秦汉否定战国,是有限从原始的统一中解脱出来,即独立的自耕农,而东汉时期的有限,是解脱出的有限的壮大,即自耕农发展为可以拥有部曲奴婢的庄园经济。

然而,当有限胜利的时候,无限也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隐藏起来,以虚幻的形式存在,先是魏晋的玄学,后来是空无的佛学。西晋的短暂的统一不过是无限追求在有限自身内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事实证明,最终还是没有大一统的皇帝更好,换言之让无限成为影子、成为第二位的存在更符合有限的需求。

魏晋的风雅士大夫们无不贪婪成性就是这种典范。这就是为什么贪婪的士大夫们为什么还可以创造出绚烂的六朝文化,实现了文的自觉、人的个性的彰显等历史价值。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处在有限的历史范畴中。贪婪和文化都是在追求属于自己、属于少数人、少数家族的利益,而且根本不考虑无限——整体的利益,相反是无限的被压缩为前提的。所以魏晋六朝时期就是贪婪和风雅共存而非贪婪和粗俗共存的时期。

正如在先秦时期无限和有限一起发展一样,魏晋六朝也是这样一个无限依靠有限发展的时期,并最终进入隋唐大一统的无限新的胜利时期。

魏晋六朝的有限的胜利占据高位时期也就是矛盾尖锐冲突时期。之所以说这个时期是矛盾尖锐时期,正是因为此时的有限已经是历史上相当发展的有限。而同时,此时的无限也是相当发展的无限,佛学东渐,胡商入华是这个时期的典型标志。汉文明首次全面地受到异域文明的冲击。有限在自身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力量。南北朝全面进入了佛教的狂热时期,其实就是这种无限性的抬头。强调空无,否定一切差别。意识形态中无限对有限的狠狠地回击。

然而六朝时期的无限性有三个特点,第一不代表帝王,不是帝王独有,而是君民共享,这是西汉的神秘主义所没有的。第二是无限与有限共生,所以一方面佛教代替了清谈,可是另外也出现了道教作为自己的对立面。第三就是这个时期的无限性较之西汉的武帝搞的神秘主义更精致、更理论化,神秘主义的成份和理性思辨的成份都大大发展了。武帝的封禅的神秘主义具有简单、粗暴、直接、感性的特点。佛教对普通大众的恐惧性营销、未来世界的欺骗、以及辩证思维的发达都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那套把戏所不及的。无限性在其被有限压制到极端的时候反倒发展了,虽然只是在形式上获得发展。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7从无限出发最终返回无限的历史统一逻辑

魏晋六朝的无限的发展最终形成了隋唐一统的局面。这不过是一方面传统的无限在矛盾的历史运动中被极大削弱了,为无限让出了历史空间。另外,无限的彼此矛盾本身就是建立了新的联系,或者说无限们的彼此撞击自身就是在形成无限。而这种新的联系绝不是两块木板的拼接而是形成新的内容,比如商业的再次繁荣。而商业的作用就在于互通有无、就在于联系,因此也就在于从有限建立无限。佛教的路线和胡商的路线有神秘不同呢?实际上是一样的。我们在佛教的东进的路线中应该看到胡商的东进的路线。两汉也有商业文明,天马葡萄入汉家,可是那背后却没有外域的精神文明输入。司马迁居然敢将舜帝当年耕地的妫汭的名字送给当今的中亚阿姆河叫妫河,这纯然是一种文化输出的状态。汉帝国高度文明根本不屑接受外域文化的沁润。

此外就有限的撞击最终让有限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实际上形式的变化必然是内容的变化,——有限作为形式为无限的崛起铺平道路,本质就是有限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士族衰落,一方面是基于均田制的脱离士族控制的新式农民的出现。

社会本身是统一的,是自我联系的,也即无限的,但是由于利益之争,人们进入了整个的分裂之中,也就是有限之中。反过来,正因为是社会本身是统一的即无限的,所以当分裂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会再次产生统一的行为,一把来说是用暴力进行统一,就象它的分开是由暴力进行的一样,分开时期的暴力是旧的有限的埋葬人,而催生新时期无限的暴力则是接产婆。

人们一直很奇怪的,为什么我国大一统的势力基本都产生在北方?商来自我国东北,周秦两代先人都在天水、岐山一带关中平原的西北角生活。隋唐一统的家底是鲜卑人。虽然此时的鲜卑人经过北魏的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六镇之变,让鲜卑帝国从分裂中产生了返祖现象——整个社会的领导层再度回到草原和农耕交接的地带。这与当初拓跋珪从根盛乐——今天内蒙和林格尔——起兵发家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是北方的鲜卑人成为统一的领导核心呢?

就是因为每次大分裂之后的统一的一方面,即无限的一方面又都回到了原点。

这个原点就是没有差别的一个集团,由这个没有差别的集团代表无限的最初的形式,而后在逐渐发展壮大。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无限和有限的关系也是这样的。

无限由于只能是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就是有限了,而无差别恰恰是原始部落的基本特点。商、周、秦其实都从原始部落发展来的。之后的鲜卑人也是从原始部落发展而来,隋唐之后到元代的几百年大分裂也是由蒙古人这个原始部落终结的。明朝始终是扩大版的宋朝,严格说不是大一统帝国。北方的草原和西域始终没有真正进入管辖范围。因此,明代是可以跳过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崛起与淮河流域的朱元璋集团没有彻底完成一统的原因,朱元璋集团固然是低层穷人,可是却是处在发达的经济社会之中的人群,与草原原始部落的社会基本没有分化的情况比要进步得多,换言之,内部的差异也就事实上大的多。因此,朱元璋集团是一个不完备的无限,也就是有限的潜在成份比较大的无限,所以这个集团不是能够完成最终一统的集团。这与蒋介石国民党不能完成一样,反过来也就是证明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因为其根本是无差别的共产主义的精神实质。无差别所代表的无限才是彻底返回到了原点,也就是返回到了自身,而后从自身再度出发。所以黑格尔说无限是自身和自身的联系,就是从自身出发,最后经过一个循环再次返回到自身。满清入关能统一天下也是这样的,八旗子弟是原始的社会,内部分化小,而且满清还是由生女真演化而来的。所谓原始社会,其实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已。蒙元后的明代其实又是一个相对不那么激烈的有限时代。明王朝在塞北的防御阵地不停地往后撤退,最终到了现在的北京长城作为边界。漂亮的话叫天子守国门,其实不过是早已经发达的江浙财阀们打算抛弃这个天子罢了。大明朝二百多年,快三百年,最终死社稷的只有史可法!

另外补充的是,美国虽然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可是它的立国之初却不是纯粹的无限,因为一帮子五月花号的人已经沉浸了欧洲的文明,这点颇与朱元璋的淮西集团相似,都是从有限的无限开始。所以美国人的根永远在英国,因为英国的历史产生了两个原始时代,一个是自身的诺曼征服后农奴制的封建社会,一个是产生了彻底贫穷的无产阶级——英国才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故乡。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8,强大的无限和强大的有限的联盟——隋唐时代

隋唐就是在带着具有原始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基因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大一统时代,进入新的无限时代。

人们一直奇怪,为什么隋唐大一统的时间那么短,比西汉都短更不要说人家还有东汉。后代虽然有唐宋之说,其实宋与唐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大家普遍没有注意到时代从南北朝的混乱时期进入隋唐,与战国进入秦汉有个较大的不同,就是隋唐的历史前提是发达的有限和发达的无限共同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上面我特别从经济、民族和宗教角度阐述了南北朝时期的特点,强大的有限和发达的无限的矛盾的关系。简单来说,士族虽然受到了削弱,可是影响力依然很大,这样它的对立面无限的方面也就不那么过于强势。虽然唐代有均田制,可是这与秦汉继承的原始公社的解体下的农民颇为不同。秦汉之前的农民,由于生产力低下,个体家庭很难存活,所以,作为自耕农就特别依赖帝国整体的力量庇佑。但是隋唐的均田制却是以士族依然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为补充条件的。有限一方面的强大和无限一方面的强大形成一种强强联手的模式。所以我们发现,大唐一开始就是气势雄浑的开阔和强大。这与大汉开始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时间颇为不同。因为发达的有限一经形成秩序就是强大的力量!

因此,双方一开始就是带着有限的思维进入无限的时代,不仅是有限一方面如此,无限一方面也是如此。特别是无限方面,代表着整体的李唐皇室其实无时不处在自卑之中——自己永远也抹不去的鲜卑血统——草原落后的文化遗迹。以及对山东士族和豪族的公开打压。都代表着这个无限又不那么自信。相反有限的方面却一如既往地要向无限的方向发展——以有限压制无限——以士族的权威来挑战皇权。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李唐从一开始宫廷政变、对重臣的残酷屠杀一直不断的原因。皇室虽然是海中的蛟龙,可是臣子们却也都由淡水的鲤鱼化为深海的鲨鱼了。双方合则天晴雨霁,斗则波涛逼天。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9从安史之乱到两宋理学——有限中建立无限

无限和有限的和谐共处最终在安史之乱降下帷幕。安史之乱使大唐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崩溃之中。

但是奇怪的是,这次没有出现秦末的现象,就是李唐立刻崩溃。相反,李唐的衰亡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消亡时期。好比人们得了慢性病很长时间才死亡一样。

在这个漫长的衰亡期,无限的一方面和有限的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既斗争又依赖的关系。有限和无限的联系在扭曲的形态下其实是加强了。一方面有限和无限互相吞噬压制、可是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只有和解才能互相保证彼此共同存在。典型就是唐德宗奉天之难从河北和河南前线收缩镇压藩镇的的军队回援关中,反倒使河北的藩镇内部发生内讧从而加强了唐王朝中央的力量,最终扭转败局。

但是这次的格局内因却是虽然无限的方面因为安史之乱降低了,可是有限的方面也降低了,同时出现了新的情况,换言之是二者都出现了替代品——寒族地主和商业的结合团体成为大唐王朝的有限和无限的共同对立面。这个对立面是新的有限和无限的综合,是全新的内容。它即使老的无限的对立面,也是老的有限对立面。这就是藩镇割据政权的特点。每个藩镇都是个独立王国,都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而且内部的质地比较均衡——基本消灭了传统士族的力量,而是以全新的小农为基础。所以是更高质量的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但是在藩镇时期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得到高度发展而已,因为他们对立面传统的有限和无限依然存在——老的王朝和日益衰落的士族这对矛盾依然存在。老的无限陷入了新的状况中,一方面是传统的有限,一方面是全新的有限和无限的综合。而这个新的对立面其实早就隐藏在老的无限之中。是老的无限的一部分,是六朝以来的新时期的产物——独立的农民和自由商业的新时期的代表而已。这个阶层原本是老的无限的部分,但是由于均田制、租庸调制的衰落,同时是对立面士族的衰落,新的小农崛起了——这就是宋代以后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新的生产组织的孕育时期。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佛教衰落了,而且传统的儒家也衰落了,道教更是成为少数皇室贵族的宗教,成为政治的点缀——宪宗时期的佞佛武宗时期灭佛,都说明道教的衰落,连被打击的资格都没有。

从中唐藩镇崛起到辽河北宋的建立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老的无限有限逐渐消亡的过程,新的有限和无限孕育发展的过程。朱温代唐的时候,事实上对政治格局毫无影响。李唐的无限早已经死亡了,因此李唐的有限也早已经死亡,以致有人说牛李党争的李党根本不象个士族。整个社会出现了全新的气质。

中晚唐的诗歌从重情韵到重说理议论,禅宗代替传统的宗派成为真正的具有人民大众性的中国佛教,两者都倾向于新的无限,可是再也不具备传统无限的宏大,这是因为以新的小农为基础的藩镇集团所代表的无限是在新的狭小的有限中获得满足的。狭小的有限足以成为这新的无限的界限,这是汉唐以后中国文化第一次自我觉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必达到自然的边界也可以实现无限,即有限的无限。在政治上,就是北宋王朝的有限的国防政策,也就是不再恢复汉唐旧疆的政策。以农耕为主的地区内建设新的帝国,将基本的农耕地区的边界作为自己的新边界。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宋理学开始出现邵雍的太极图这种三教合一的新的学术成果,在理论上对无限和有限的矛盾的化解到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固然是无极而太极,但是另一方面却是太极而两仪,这几乎是对辽宋对立的政治格局的哲学性说明。

宋王朝的学者通过在理论中建立其对立统一的模型从而在理论中将对立的辽宋统一起来,也就是将两个有限的对立面综合到无限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大一统的哲学模式却是在一个只有半壁江山的,北宋王朝中产生。而两宋的官方宗教依然是道教,居然连佛教都不是。宋代的哲学满足于在头脑中实现大一统的无限模型建构,最终也只是如此而已。现实的温柔脆弱的有限性被草原的金戈铁马的有限接连图突破——澶渊之盟奠定了辽宋对峙与今天河北的局面;靖康之难决定了宋的版图南迁到淮河和大散关一线;崖山之战最终决定了宋的所有的有限的完结被草原的无限所吞噬。(原因我再第七节集中论述了)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10从大一统的无限到猥琐的有限——元明时期

忽必烈最终完成了自安史之乱后数百年间没有实现的大帝国在自然边界上的统一。代表有限的汉儒被以下九流的形式打压在社会低层,佛教成为国教,空无的无限的思想再次成为社会的真正的主流思想,思想和现实难得地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从欧洲草原、到阿拉伯海,都有大元帝国的商船和旅客。

从历史看明王朝和元王朝的关系有些特殊,与之前的时代都不同。就是元王朝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无限的统一,而在明王朝这种统一被差别所打破,元王朝时期压制的有限得到了发展,这就是以江浙地主代表的新兴工商业集团,最终形成了对农业帝国的挑战。大明王朝以天子守国门的艰难在帝国的有限的边界来坚守自己的无限的理想,但是山海关的有限的界限最终因为东林党人、江浙财阀的困扰而打开了。万物由心的心学不过是江浙财阀以主观唯心主义给明王朝点缀的虚无的无限的迷药,最终,闯王进京,崇祯上吊,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人物竟不知道有谁。

最终让人发现似乎无所不包的心学其实只是包着南美矿山的银子的草纸而已。所以明代的士大夫更小器、更猥琐,一天到晚以盯着皇帝的家事为己任,天下的大事反倒去他娘了。元代的无限到了明朝就以有限为主,元代的宏大到了明朝就变成了琐碎。明代市井小说无不体现出的市井生活场景的细致就是这个特点。这是因为明朝的无限扬弃了有限的积极的一面,而保留了它的保守的一面,从而建立了以银子和发财为目的的无限和有限的统一。由于以发财为目的,所以明代的士大夫——无限的代表打压、制约有限——代表整体的皇权,——但是他们的这种自私和贪婪却与时代的开放真正的无限擦肩而过了。宋代的士大夫们在有限中建立无限,还有积极健康的成份,那是因为那个无限是以自然的边界为基础,而那个边界还没有被更遥远的世界所连接。因此,宋代士大夫的内敛世界依然有合理价值,而类似这个内敛的无限的明代的士大夫们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大航海开放了世界的航运,江南的织工们靠着辛劳的成果以丝绸和景德镇的瓷器等打开了世界通往白银帝国的无限大门。以发财致富的新的个人理想建立起来了,传统农业时代的以土地为财富基础的无限时代过去了。在晚明,个人的有限就是无限,相反,坐镇在北京太极殿的皇帝反倒由无限变成了有限——无限的皇权守着有限边界的江山。随着海禁的开放,自己将不再是真正的无限。曾经的天国,在海禁开放后才发现还有更广阔的世界。老的无限被新无限的震慑住了。因为以发财致富的新的无限是一种农业时代从没有过的令人恐惧的恶的无限——无限的追求白银的积累。因为这个无限而产生的有限将会吞噬传统的农业帝国的有限——自然的无限。自然的无限是有限的,而追求白银的贪婪则是彻底的无限——无限的无限,空洞的无聊的纯粹的数字的永无止境的增加!这个无限是外扩式的,如神话中的息壤会自动扩张——代表就是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到处建立贸易据点,而后销售商品。

这绝对是农业帝国的死穴。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11农业时代和资产阶级时代的无限和有限矛盾的区别

因此这种恶的无限,即无聊的数字的增长的无限在农业依然是主要社会基础的时代,即依然是以有限为基础的时代是没有存在下去的可能的。于是乎,明帝国轰然坍塌了。

一般来说明帝国的坍塌,人们更在意的是明帝国的整体,似乎坍塌的只是明帝国的整体,但是人们却忘了,清帝国开始实行了长时期的海禁,纵然对外开放,也是以广州十三行为基础的极为狭小的对外开放而已。江浙的经济,福建的经济,甚至是岭南的经济都不可能不再回到农业上来。这种貌似是粗鲁的对外联系的切断,但是却保证了新的大一统的无限的形成,清帝国再度恢复了汉唐版图,甚至更大。农业帝国的无限只能以农业帝国的有限来成就。当无限和有限联系起来,帝国大一统也就实现了,即帝国自身和自身的联系统一就实现了。我们看清代重视佛教,佛教地位远比道教高,佛教的无差别适应大帝国的无差别的一体化。程朱理学的再度翻身,不过是让汉族的地主阶级固守在有限中寻求无限的宋代旧传统而已。让汉族地主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自我满足。

在农业时代,自然经济作为基础,有限始终是无限的基础,无限始终不能超越有限而独立存在。

相反,正是资本主义以个人无限制地发财致富为目的的社会才彻底打破这对矛盾。以G——W——G'为基本模式的资本主义总公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基础是无限,当然它的无限也是与有限相对立的,但是这个有限是另外的有限比如剩余价值的时间一天不能超过24小时等等。但是总的看资产阶级社会是以无限为基础的。

农业时代的社会的经济生产是自给自足的,这就决定了生产本身也是有限的生产,其次,就是有商品交换在本质上也是简单商品交换,简单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公平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G——W,也就是用钱买东西或者是卖东西变钱,但是二者都是平等交换。因此不存在增长问题,也就是依然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交换。经济性质的有限性决定了农业时代帝国天下的基础是有限性,而无限就是在有限之中,是由有限孕育而成,正如前面黑格尔说,在思想中形成无限。而思想的无限的现实基础最多就是自然边界。生产的自然边界和自然的自然边界二者在无限中得到了统一性的说明。因此,农业时代的无限性是内敛的,不是外扩的。蒙元帝国最终也分成几个汗国各自实行统治。那么庞大的帝国根本不适合中央集权的以无限为特征的帝国管理,分开是必然的也是对的。

在黑格尔观点中无限是思想中的,因此无限才是目的,是属于理念的抽象的本质特征。他说过,目的不会总是软弱到应当而没有必然。因此,作为思想的无限性也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市场以及让这个全球化的无限出现了,但是只是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无限是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为有限,即资产阶级以无产阶级为有限,另外,政权上资产阶级以民族国家为有限,而这与他经济的全球化是背道而驰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不幸的是,民族国家这个形式的有限性也不能抛弃。目前发达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因为自己生命力的衰退而在无限和有限的矛盾中纠结。可以想见,全球化的趋势必胜,可是这也就意味着它的民族国家的形式也必然被战胜、被抛弃,而当资本主义这个民族国家的有限的乌龟壳被抛弃的时候,它的全球化也必然有质的变化,因为无限的对立面有限发生了变化,那么无限当然也得发生变化。所以欧美目前恐惧未来的全球化在他们的立场上看是有内在逻辑的。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无限从自身出发经过有限最终达到无限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在无限的阶段,而最终必然是再次回到无限的阶段,也就是在全球实现真正的一体化阶段。当然,必然是资本主义被消亡的时代。

从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关系看中国文明的历史演进


2020年四月22日初稿于延庆永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