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就是坐落於長春市解放大路與新民大街交匯處的

地質宮莊重的樓體上覆蓋著大片碧綠的琉璃瓦,樓體正面是巍峨屹立的6根紅柱,遠遠望去,整座建築威嚴又氣派。

這座長春人非常熟悉的地質宮可是大有來頭,不過有些地方卻經常被人誤讀,比如,有人介紹說地質宮是日本當年侵略長春時,給末代皇帝修建的“皇宮”,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這段歷史說來話長,長春本地人都知道,長春一共有兩座“偽滿皇宮”一座是位於長春光復北路的偽滿皇宮博物院,如今作為景區對外開放,另一座“偽滿皇宮”位於新民大街,就是如今地質宮的位置,但這座“偽滿皇宮”並沒有建成,當年只是完成了地下的部分,地面上的建築是在1954年竣工完成。

不少人疑惑為什麼日本當年扶持溥儀當傀儡皇帝,要修建兩座偽滿皇宮?又為什麼選址在新民大街這裡?

這個問題需要追溯到當年日本侵略長春時,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對長春城所做的規劃,當時在偽滿洲國成立前夕,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曾和石原莞爾共同策劃“九一八”事變,派人秘密調查長春市區主要建築的情況,初步為偽滿洲國設立後的政府機構選定地址。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上個世紀60年代的地質宮

在《大新京都市計劃》中,新民大街的定位是“官廳街”,“宮廷建築用地”,最高行政機關的所在地,偽滿國都的政治中心街。

光是“官廳街”位置定下來沒用,因為“官廳街”要與新皇宮設在一起,所以新皇宮的位置才是重點,當時主要有三種觀點,這三方就是當時的“滿鐵”、“偽滿洲國”、“關東軍”,他們對於新皇宮的位置,提出了不同的建議,有人建議選在城西,也有人建議選在杏花村南部,還有人建議選在南嶺。

這新皇宮跟溥儀有關,自然也要“徵求”一下溥儀的意見,當時溥儀對新皇宮的要求是,必須面向正南,這個大家都理解,向南那就是北京故宮的方向,溥儀心中的皇帝夢。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上個世紀70年代的地質宮

由於這三方各執己見,意見達不成一致,那怎麼辦呢?最後決定設“兩座皇宮”,一個是臨時的新皇宮,就是如今長春文化廣場的地質宮所在地,另一個新皇宮設在城西,當時的說法是等到城西皇宮建好,再將地質宮所在地的臨時皇宮改成“離宮別館”。

當時地質宮所在地的“皇宮”計劃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南部,中部,北部,這三個部分分別是“皇宮”正門外的廣場,“皇宮”的建築本身,包括內廷和外廷,這個大家如果曾經參觀過故宮的話,應該會記得故宮的內廷,故宮內廷的中心是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也就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北部的部分是“皇宮”的外苑。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上個世紀80年代的地質宮

這座“皇宮”於1938年9月開始動工,後來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在戰爭中失利,已經沒錢再投入到這座“皇宮”的修建當中了,所以這座建築只完成了地基,之後工程便中止。溥儀心中的皇帝夢隨著太平洋的炮聲以及日本的戰敗徹底破碎。

如今大家看到的地質宮建築是在1954年建成的,但關於這座建築的設計者,也有一個誤解,很多人以為這座建築是建築大師梁思成的作品。

甚至有人因為地質宮設計者是誰的問題發生爭論,不過,經過吉林省地方學者和歷史愛好者的考證,認為地質宮是曾經的長春市建築設計室(今吉林省建築設計院前身)的王輔臣所主持設計的。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1996年的地質宮

那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會認為地質宮是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的作品呢?這事要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當時建築工程部開了個會,會中討論了關於建築建設中的浪費問題,認為設計中的“復古主義”、“形式主義”等會導致浪費。

當時全國範圍內,對“以梁思成為代表的唯美主義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想”進行批判,對“大屋頂”進行批判。

由於地質宮的建造華麗,所花費的資金又比一般建築要高,當時《人民日報》對地質宮的批判中,“先看看屋頂,這個‘宮殿’是用二十三萬多塊綠色琉璃瓦鋪成……”,地質宮當時被批“造價高,不適合學校建築,奢靡浪費”。

因此,當時可能有人把這個“大屋頂”建築和梁思成先生聯繫起來,再有就是“宣傳說”,為了宣傳需要,畢竟梁思成先生在建築界可以說是大師級別的人物,知名度非常高。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郭沫若題字命名“地質宮”

1954年地質宮建成以後,“地質宮”的名字是由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題字命名。一開始地質宮作為東北地質學院教學樓使用,後來改名為長春地質學院,如今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教學樓。

與“地質宮”有關的名人有很多,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喻德淵等傑出人物,地質宮也培養了很多著名的地質科學家,曾經說“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黃大年,“地質宮”不只是外表華麗氣派的建築,更是一代代艱苦奮鬥獻身科學的科研人的見證。

長春“最氣派”的建築,與末代皇帝溥儀有關,由郭沫若題字命名

如今再看“地質宮”,這座莊嚴氣派的建築多了一份沉澱,也多了一份感動,已故科學家黃大年的辦公室就在地質宮的507室,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黃大年曾說,“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END·


參考資料:建國初期長春的“十大建築”之—— 長春地質宮

圖片:長春檔案館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漢娜的旅行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