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故宮可以說是現在所知的最大的皇帝辦公居住的地方了,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皇帝都定都北京,然後居住在故宮。只不過以前的故宮被稱為皇宮,是皇家禁地,平民百姓是不可以進入的。那麼古代皇帝的朝政寢居是個啥樣?答案是:辦公大殿堂,居住小戶室,目的是接地氣。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故宮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和盛典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過去一直以為皇帝在太和殿上朝,其實根本不是。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乾清殿上朝,俗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為養心殿。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乾清宮正殿寶座上方,懸著由清朝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建儲匣"。在當時,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自雍正王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從雍正開始,養心殿就成為歷任皇帝居住的地方,許多影響歷史進程的決策,都是在這兒做出的。為什麼雍正皇帝要選養心殿而不選其它地方居住呢? 第一,這裡相對獨立而且又封閉,屋內設很多密室,比乾清宮更安全;第二,這裡離御膳房很近,便於用膳;第三,養心殿位於西六宮之前,便於皇帝召見嬪妃。養心殿分為前殿和後殿。前殿是處理朝政的地方,後殿為帝后休息的地方。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其次,養心殿處理朝政也很方便:第一,這裡離乾清門不遠,不會影響"御門聽政";第二,這裡離軍機處很近,便於皇帝處理軍國大事;第三,從這裡去乾清宮及太和殿都很方便。所以由於位置理想,故成為清朝眾多皇帝的居住之所。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一般情況下,皇帝住乾清宮,皇后住坤寧宮,太后住慈寧宮,太上皇住"東六宮"之東的寧壽宮,妃嬪則住坤寧宮左右的"東西六宮",但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明朝的皇帝及清初的皇帝都住在乾清宮,自雍正初年開始,養心殿的後殿,成為皇帝的寢宮及治事之處。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皇帝臥室還不到10平方米大小?而且臥室中的那張龍床也沒有現在的雙人床大。如果床前的那兩道簾子再放下來的話,皇帝睡覺的空間就更小了。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在我國古代的風水理論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叫"屋大人少,是兇屋"。老一輩的人對此都非常忌諱,認為"屋大人稀"是犯了風水上的大忌。他們認為,如果一個人居住在很寬敞的房子裡,他身上的"氣"就會"虛損"。如果長時間這麼"虛損"下去,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比如失眠多夢、敏感、恍惚、膽小、多愁善感等。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為了"接地氣",皇帝們都住在僅僅只有10平米的臥室,並且睡覺的時候還要把兩道簾子都放下來。只有這樣,才能龍體安康,活得時間更長。養心殿除了東西暖閣,後面還有兩進房子,有名的"三希堂"(乾隆皇帝的書房)即與西暖閣相連。此外,還有隨安室、無倦齋、梅塢、能見室、攸芋齋等軒館,皇后即住隨安室,與東面皇帝的寢宮相對。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裡。

明清皇帝寢居和後宮是個啥樣? 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