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警惕!不法分子假扮老師行騙

【風險提示】警惕!不法分子假扮老師行騙

在孩子復課重返校園之際,家長卻接到騙子假冒“班主任”的電話,並以借錢送禮為由實施詐騙。4月20日9時許,家住福建省漳浦縣綏安鎮的張某就打電話報警,稱遭遇此類詐騙,被對方騙走4000元。

案例

張某的孩子在當地一所中學上初三,20日正好是開學復課日。據張某稱,早在19日下午3時,她就接到一個歸屬地為漳州本地的陌生來電。在電話中,對方自稱是張某孩子的“班主任”,向作為家長的張某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交談過程中,張某發現這個“班主任”對孩子的基本情況較為了解,再加上張某平時僅在微信群中與老師有過交流,從未通過電話,便沒再多想。雙方還約好,第二天上午9點,張某送孩子到學校後再當面交流。20日上午7時許,張某又接到對方打來的電話,表示由於開學首日,教育局前來檢查,無法如約見面。但8時對方再度來電,表示教育局剛結束檢查,而他有點私事需要張某幫忙。

原來,這位“班主任”表示,他正要給領導送禮,但手頭只有現金,微信裡餘額不足,希望張某能先出借1萬元。礙於情面,張某隻好答應,但她表示自己手頭只有4000元。對方便讓張某先將4000元轉賬到指定賬戶。可沒過多久,這位“班主任”又打來電話,表示錢還差一些,有個領導沒有拿到錢不高興,希望張某能去借款。這反而引起了張某的警惕。張某隨後敷衍作答,掛斷了電話,並向其他家長要到了班主任本人的電話號碼。

在電話中,張某發現前後兩個“班主任”的口音完全對不上,而且後來的這位班主任表示,自己並無借款一事,建議張某趕緊報警。

針對張某的遭遇,漳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表示,家校聯繫是老師與家長保持溝通的重要渠道,但是一旦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冒充老師進行詐騙時,其矇蔽性非常強,應引起雙方的警惕。

手法分析

騙子利用不法渠道收集的家校信息,有針對性的撥打家長電話假扮老師,並根據信息內容騙取家長信任。擇日假借關心孩子學習等理由邀請家長面談,等到了約定的時間,又以領導檢查、會議等理由改期,並暗示家長先借錢“疏通關係”,一旦家長礙於情面出借錢財,就會落入騙子的圈套。

警方提醒:

1、生活中應當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防止信息洩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2、在家校聯繫過程中,凡是“教師”在微信群、QQ群或電話中以其他各種理由要求轉賬匯款的,均要核實對方身份,謹防受騙。

3、“借錢送禮”本身就涉嫌違法,要引以為戒,切勿聽信。

4、一旦發現受騙,請第一時間報警。

( 來源:閩南日報)

《中國信用》

小編有話說

感謝您關注《中國信用》,和我們一起見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態勢。公眾號運營以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這裡《中國信用》編輯部對大家表示真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資訊服務,我們針對這段時間大家提出的疑問和建議,對一些事項做統一的答覆和說明,主要有以下幾條:

如何關注公眾號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如何投稿以及和小編互動

歡迎大家提供報道和稿源線索,或對雜誌提出寶貴建議,可在微信後臺與小編們即時互動,也可通過編輯部郵箱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如何訂閱雜誌

請諮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如何轉載文章

《中國信用》雜誌及微信公眾號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中國信用》。

(責編/製作 李明霞 審讀 歲正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