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我們重症病房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馳援武漢20多天來,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患者出院的喜悅:當看到病人舉起大拇指,欣喜若狂的我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查醫生援鄂日記》


近日

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

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開始發行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該書是由仁濟醫院主編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

仁濟醫院呼吸科

查瓊芳醫生撰寫


援鄂68天

查醫生日記共67篇

日記一字一句記錄下

她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

最短的一篇只有七行字

名叫《累到無力說話》


寫日記初衷是為讓後方放心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圖為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 仁濟醫院供圖)

1月24日是除夕,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啟程,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抗疫一線。查瓊芳作為其中上海交大醫學院系統唯一的女醫生,在武漢戰疫68天。

在抗疫前線,查醫生曾上過15個小時的夜班。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圖為查瓊芳醫生(右二)和同事在武漢金銀潭醫院 本人供圖)

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最初,在緊張繁忙的援助工作之餘,每天下班後再忙再累,都會口述或記錄一些自己的心裡話,通過微信一股腦兒扔給後方同事,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彙報,免得後方同事朋友擔心。

後方同事將查瓊芳的微信文字、語音留言直接連綴成篇,每天發表在互聯網上。隨著日記被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也是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

查瓊芳說:“這是一段難忘的歷史,親歷這段歷史的我們都是平凡的,可是我們都有勇氣!有勇氣逆行,有勇氣去戰疫。感謝這些飽受創傷卻依然滿懷信心的武漢人民,希望他們以後的日子一帆風順!”


最短的一篇只有七行字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圖為查醫生在救治現場 仁濟醫院供圖)

“讀一篇日記可能只有感情,而讀完67篇,除了感動之外,一定會有理性的思考,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出更多。”本書的責任編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副編審吳雪梅對長江日報記者說。

3月底救治壓力緩解,吳雪梅聯繫上查醫生。出版過程中,也有不少小插曲。比如查醫生2月18日的日記,缺了。和查醫生熟絡之後,吳雪梅得知,那天她的心情很糟糕。

她在日記裡寫道:“各種美好的願望與現實之間要達成平衡太難了,今天是我來武漢以來感覺最累的一天,不想動,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吳雪梅勸說:“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阻力,這篇日記雖然簡短,但很真實,也更能體現出堅持寫下這67篇日記的不易。”

於是,在其他日記篇幅都在千字左右的情況下,這篇只有七行文字的《累到無力說話》也被收入書中。

此外,書中還收錄了一段查醫生的原聲,根據查醫生在出徵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錄音整理而來。

查醫生說:“現在武漢這座城市生病了,作為共飲長江水的上海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雖然是除夕出發,但是對於醫務人員來說,我們的工作是不分平時和除夕的,只要有需要,我們隨時都可以出發。”


外文版將為世界提供中國經驗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圖為查醫生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救治病人 仁濟醫院供圖)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為查醫生日記的出版撰寫了《序》。

陳院士說:查瓊芳醫生的日記,從除夕夜出征武漢寫到3月31日落地上海,一日不曾落下。在她的筆下,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貨車司機、公交司機、志願者司機、快遞員等普通人的日常,一點一滴拼出了中國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線圖。

仁濟醫院方面透露,《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多語種、多媒體呈現。這些日記不僅僅受到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吸引了外國出版社的目光。

目前,本書的越南語的版權已經啟動翻譯工作,將於近期出版,泰語版等其他語種版權亦在洽談中。《日記》外文版的迅速翻譯出版,將為世界各國共同抗擊疫情提供中國經驗。

查瓊芳醫生說:希望這次疫情結束後,我們會看到更多社區志願者日記、外賣小哥、康復患者的日記,那將是對武漢保衛戰這一抗疫史詩更豐富、更全面的記錄。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圖為查醫生在上海援漢醫療隊送別儀式上)


日記摘錄

——他原來在公司上班,後來金銀潭醫院招募志願者,他就報名了,一個月前來到醫院。他做的事情主要是收醫療垃圾,打掃衛生。我問,“你進隔離病房嗎?”他說,“要進去收垃圾和醫療廢物。”問他害怕嗎?他很靦腆地說,“第一天進去的時候怕,後來就不怕了。”問他,“還回家嗎?”他笑了,不能回去,住酒店,吃盒飯,每天來工作就是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感謝武漢的這些志願者,在金銀潭醫院缺乏工勤人員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畏風險,他們都是無名英雄。

——下午的酒店大堂,一位陸軍女隊員在鋼琴前彈起了《致愛麗絲》。雖然沒有多少觀眾和聽眾,但是明朗歡樂的旋律讓人感受到了愛和遠方。是啊,雖然有時繁忙緊張,有時沮喪和心痛,但是在抗疫前線的我們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重症病房有一對夫妻,15 床和6 床,同時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進了隔離病房……今天是情人節,兩人坐在一起,雖然沒有鮮花,但是一人手捧一個蘋果,無比虔誠地請我們的護士幫他們拍了一張合影。我想,等他們出院了,他們會永遠記得今天這個特殊的情人節。

——一級級排查下來,找來的電話號碼還是同一個,仍舊聯繫不上家屬。我們只能給她冠個無名氏的名字,先用藥,等病人情況進一步好轉,問清楚姓名和身份證,才找到了她的家屬,等問清楚病史,用上她正確的名字時,已經是兩天後了。

——為了挽救這位病人的生命,今天醫護人員要對他進行俯臥位通氣。病人體重大約200 斤,穿著厚實防護服的我們感覺力不從心,整整5名醫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小心翼翼地完成病人的翻身。周教授又調整了他的呼吸機參數,希望他能夠挺過這關。

——擔心病人再有情況發生,我曾戴著口罩,穿著厚重的棉大衣,坐靠在辦公室的椅子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體驗戴著口罩睡覺:在安靜的環境下,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我的心跳很快,呼吸有點累,因為每一次喘氣都需要費力。

——這是我收到的金銀潭醫院的又一件禮物:“榮譽證書”。證書上寫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不怕犧牲、甘於奉獻,充分展現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為感念您的特殊貢獻,特授予您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榮譽職工’稱號。”落款是:中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委員會。用感恩的心收下這份沉甸甸的禮物,感覺自己成為真正的武漢人了……


《查醫生援鄂日記》一書目錄>>>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長江融媒出品 文字:記者柯立 通訊員袁蕙芸 製作:朱佳琪 校對:張瑩瑩)

【編輯:範雅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