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我们重症病房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驰援武汉20多天来,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患者出院的喜悦:当看到病人举起大拇指,欣喜若狂的我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查医生援鄂日记》


近日

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

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

《查医生援鄂日记》开始发行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该书是由仁济医院主编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

查琼芳医生撰写


援鄂68天

查医生日记共67篇

日记一字一句记录下

她在武汉亲身经历的人和事

最短的一篇只有七行字

名叫《累到无力说话》


写日记初衷是为让后方放心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图为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 仁济医院供图)

1月24日是除夕,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抗疫一线。查琼芳作为其中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在武汉战疫68天。

在抗疫前线,查医生曾上过15个小时的夜班。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图为查琼芳医生(右二)和同事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本人供图)

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最初,在紧张繁忙的援助工作之余,每天下班后再忙再累,都会口述或记录一些自己的心里话,通过微信一股脑儿扔给后方同事,作为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汇报,免得后方同事朋友担心。

后方同事将查琼芳的微信文字、语音留言直接连缀成篇,每天发表在互联网上。随着日记被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的期盼成了查医生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动力,也是给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

查琼芳说:“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亲历这段历史的我们都是平凡的,可是我们都有勇气!有勇气逆行,有勇气去战疫。感谢这些饱受创伤却依然满怀信心的武汉人民,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


最短的一篇只有七行字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图为查医生在救治现场 仁济医院供图)

“读一篇日记可能只有感情,而读完67篇,除了感动之外,一定会有理性的思考,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出更多。”本书的责任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吴雪梅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3月底救治压力缓解,吴雪梅联系上查医生。出版过程中,也有不少小插曲。比如查医生2月18日的日记,缺了。和查医生熟络之后,吴雪梅得知,那天她的心情很糟糕。

她在日记里写道:“各种美好的愿望与现实之间要达成平衡太难了,今天是我来武汉以来感觉最累的一天,不想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吴雪梅劝说:“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阻力,这篇日记虽然简短,但很真实,也更能体现出坚持写下这67篇日记的不易。”

于是,在其他日记篇幅都在千字左右的情况下,这篇只有七行文字的《累到无力说话》也被收入书中。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段查医生的原声,根据查医生在出征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录音整理而来。

查医生说:“现在武汉这座城市生病了,作为共饮长江水的上海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虽然是除夕出发,但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我们的工作是不分平时和除夕的,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


外文版将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图为查医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病人 仁济医院供图)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为查医生日记的出版撰写了《序》。

陈院士说:查琼芳医生的日记,从除夕夜出征武汉写到3月31日落地上海,一日不曾落下。在她的笔下,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货车司机、公交司机、志愿者司机、快递员等普通人的日常,一点一滴拼出了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线图。

仁济医院方面透露,《查医生援鄂日记》将多语种、多媒体呈现。这些日记不仅仅受到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外国出版社的目光。

目前,本书的越南语的版权已经启动翻译工作,将于近期出版,泰语版等其他语种版权亦在洽谈中。《日记》外文版的迅速翻译出版,将为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中国经验。

查琼芳医生说: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社区志愿者日记、外卖小哥、康复患者的日记,那将是对武汉保卫战这一抗疫史诗更丰富、更全面的记录。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图为查医生在上海援汉医疗队送别仪式上)


日记摘录

——他原来在公司上班,后来金银潭医院招募志愿者,他就报名了,一个月前来到医院。他做的事情主要是收医疗垃圾,打扫卫生。我问,“你进隔离病房吗?”他说,“要进去收垃圾和医疗废物。”问他害怕吗?他很腼腆地说,“第一天进去的时候怕,后来就不怕了。”问他,“还回家吗?”他笑了,不能回去,住酒店,吃盒饭,每天来工作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感谢武汉的这些志愿者,在金银潭医院缺乏工勤人员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风险,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下午的酒店大堂,一位陆军女队员在钢琴前弹起了《致爱丽丝》。虽然没有多少观众和听众,但是明朗欢乐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爱和远方。是啊,虽然有时繁忙紧张,有时沮丧和心痛,但是在抗疫前线的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重症病房有一对夫妻,15 床和6 床,同时感染了新冠肺炎,住进了隔离病房……今天是情人节,两人坐在一起,虽然没有鲜花,但是一人手捧一个苹果,无比虔诚地请我们的护士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我想,等他们出院了,他们会永远记得今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

——一级级排查下来,找来的电话号码还是同一个,仍旧联系不上家属。我们只能给她冠个无名氏的名字,先用药,等病人情况进一步好转,问清楚姓名和身份证,才找到了她的家属,等问清楚病史,用上她正确的名字时,已经是两天后了。

——为了挽救这位病人的生命,今天医护人员要对他进行俯卧位通气。病人体重大约200 斤,穿着厚实防护服的我们感觉力不从心,整整5名医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小心翼翼地完成病人的翻身。周教授又调整了他的呼吸机参数,希望他能够挺过这关。

——担心病人再有情况发生,我曾戴着口罩,穿着厚重的棉大衣,坐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戴着口罩睡觉:在安静的环境下,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我的心跳很快,呼吸有点累,因为每一次喘气都需要费力。

——这是我收到的金银潭医院的又一件礼物:“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充分展现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感念您的特殊贡献,特授予您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荣誉职工’称号。”落款是:中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委员会。用感恩的心收下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感觉自己成为真正的武汉人了……


《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目录>>>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首部医生战疫日记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无力说话》

(长江融媒出品 文字:记者柯立 通讯员袁蕙芸 制作:朱佳琪 校对:张莹莹)

【编辑:范雅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