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自己的兒子,官、富二代杜甫,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餓死自己的兒子,官、富二代杜甫,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李白和杜甫被稱為詩壇的“雙子星”。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像是一個永遠年輕的熱血少年,杜甫,給人印象則是一個老成持重、窮困潦倒的老者。其實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他們還是一對好朋友。

杜甫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窮,他是一個官、富二代,年輕的時候從來不為吃穿發愁,樂意做一個驢友,四處遊山玩水。後來他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餓死了自己的兒子,自己最終也死在一條船上?


一、富家子弟四處遊逛,去當驢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和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倆和白居易並稱唐朝最偉大的三大詩人。

杜甫其實是出生在官宦人家的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他的先祖是晉代名將杜預。祖父杜審言在武則天時代做過大官,父親杜閒也任過五品官職。母親崔氏亦來自清河世家大族,在當地都是很有名望的。

杜甫不僅出身好,還是富家子弟他的條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

他十九歲的時候,正是求取功名的好年華,可是他覺得還沒玩夠,不想在這時候參加科舉考試。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到各地遊山玩水。他開始四處遊歷,先後在吳越齊趙等地遊歷數年。

玩了五年,他覺得是時候參加科考了。

天寶六年,24歲的他,第一次去長安參加科考,卻意外落選了!這次落地並沒有讓他警醒,沒考中就沒考中,沒關係,還有的是時間還可以繼續玩。

於是杜甫又有了第二次遊山玩水。

這一玩兒,又是五年,人生最美好的十年,杜甫是在當驢友四處遊山玩水中度過的。

杜甫的父親任兗州司馬,他能夠隨意出遊,與他父親的作為官員的身份分不開關係,去各地開“通關文牒”,一路綠燈,所到之處暢通無阻。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返回洛陽,在首陽山下安家,還娶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為妻。33歲時,杜甫在洛陽與44歲的李白偶遇。那時李白已詩名遠播,只因得罪楊貴妃,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正是失意時。


餓死自己的兒子,官、富二代杜甫,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這次偶遇,杜甫與李白二人一見如故。

兩人相約為梁宋之遊。在遊玩期間,杜甫寫下了《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表達了他對李白的友情。

於是杜甫決定第三次仙遊,同李白一道外出尋仙。

杜甫三次"遊山玩水",玩得酣暢淋漓,可以說是盡興而歸,該看的地方看了個遍,該訪的友人也尋訪到,還與李白結交。

此時,杜甫已年過而立,便準備沉下心考試,謀取個好職位,為國為民做點實事。於是,35歲的杜甫應詔去長安,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

二、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說

也許這就是天意,當你真正想獲取功名做點事時,偏偏陰差陽錯,上天就不給你這樣的機會。

等到杜甫“玩累”時,他已經30多歲,按古人的標準已然步入中老年。父親的年事已高,家中還有妻兒需要供養。

時間已經決定不再眷顧這個偉大的詩人。

杜甫只好前往長安趕考,這也是他悲劇的開端。

這次考試杜甫恰好遇上權相李林甫主考。李林甫把持朝政,不想再增加“挑釁者”,聲稱“野無遺賢”。玄宗皇帝相信了李林甫的鬼話,這導致杜甫那一屆士子全部落第。

這就是史載極有名的"野無遺賢"科考鬧劇。

此後,杜甫的黴運接踵而來。他困在長安將近十年,再也沒有考中過,一直鬱郁不得志,另尋它徑求取功名,也沒有結果。

期間,杜甫又遭遇父親杜閒過世,家道開始中落。不得已,為了維持日計,杜甫在長安過著半幕客、半等待的貧困生活。

直到天寶14年,才得授一個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官職,稱“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

於是,朝廷將其改任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是管理倉庫的小官。迫於生計的杜甫只好接受這個官職。收入也是相當低,日子過得非常貧窮。

沒辦法,生存要緊,杜甫只得接受這與愛好及所學根本無關的職務。

那年冬天,44歲的杜甫回家省親,得知兒子竟然被活活餓死,悲從中來,將10年的見聞用詩歌的形式寫下,就是赫赫有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上位。這個楊國忠更差勁,他的腐敗無能的行為,直接引發了改變唐朝命運的“安史之亂”,唐朝至此由盛轉衰。


餓死自己的兒子,官、富二代杜甫,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叛軍就成功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亡成都。次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唐肅宗。

在此之前,杜甫已經舉家逃往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8月隻身北上,打算去靈武投奔唐肅宗。

在途中,他還不幸被叛軍俘虜,押至長安。一同被俘的王維與杜甫一起被嚴加看管。

也是在此時,杜甫目睹國家的殘破以及戰爭的傷痛,百感交集之下,寫下了《春望》、《哀江頭》、《哀王孫》等知名詩篇。

幸運的是因為官小,叛軍把他放了。

當郭子儀的軍隊來到長安北部,杜甫便偷偷地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投奔肅宗。

史書記載,剛見到唐肅宗的杜甫衣衫襤褸,穿著麻鞋,甚至連袖子都沒了一半,赤裸著肘部十分狼狽。

愛才的唐肅宗總算看得起投奔他的杜甫,給了"左拾遺"這樣一個八品小官職務,是一個言官。

他確實不會做官,不久就因為說錯了話,被皇帝罷了官。讓他到華州當一個小小的司功參軍。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三吏、"三別"等名篇。


餓死自己的兒子,官、富二代杜甫,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三、沒了青春,失去官職,客死他鄉

杜甫47歲時,辭去華州司功參軍職務。以後主要靠友人的接濟生活。

先是在成都尹嚴武的幫助下,舉家輾轉來到成都。他受聘為使節、工部員外郎後,在浣花溪畔蓋了一"杜甫草堂",過了將近六年較為安定的生活。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上乘詩作就是這期間杜甫寫下的。

嚴武病逝後,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好離開成都,輾轉多地艱難謀生。

終於在次年抵達夔州,在友人夔州都督柏茂林的關照下,代管東屯公田,自己親自開墾荒地,用來維持生計。

因逃避戰亂,杜甫乘船在耒陽遇江水暴漲,五天沒吃沒喝的他差點餓死。或許感覺命不久矣,想早日迴歸故里,杜甫又調轉船頭順流而下回潭州。這年的冬天,杜甫在潭州前往岳陽的一條小破船上去世。一生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他,就這樣客死異鄉。​

杜甫悲苦困頓、鬱郁不得志的一生,也是大唐王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一個真實寫照,奸佞滿朝堂,良人不得用,大唐也註定要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