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羅馬共和國的版圖到達巔峰狀態。伊比利亞半島和部分高盧地區變成帝國行省,北非的迦太基完全被羅馬吞併,古典時代各國老師——希臘也屈服於羅馬的權威下,在東方,富庶的小亞細亞成為羅馬覬覦的目標。可以說,此時的羅馬再也不是一個城邦國家,而是具有強烈征服慾望的大帝國。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統治如此廣闊的領土,自然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如何保證各地區的忠誠?很可惜羅馬並沒有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他們仍然在以過去小國寡民式的城邦國家思想來治理一個帝國。最明顯的問題在於公民權,在數量龐大的人口之中,只有特別少的一部分具有羅馬公民權,不要說各個行省,就算是羅馬的核心地區——意大利半島,絕大多數居民都沒有羅馬公民權。

意大利半島上的城邦並非受羅馬直接統治,他們在臣服於皇馬權威的同時,獲得了管理自己城邦的自治權,羅馬人將他們稱為“同盟者”。在布匿戰爭之中,這些同盟者給予羅馬的援助是羅馬取勝的關鍵。意大利同盟與羅馬城邦本應相依無事,但隨著羅馬財富的增長、地盤的擴大,羅馬公民權的價值便水漲船高。因此,曾為羅馬做過很多貢獻的意大利同盟們,此時開始要求獲得羅馬公民權,而不僅僅想當一個名曰同盟、實為附庸的小弟。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意大利同盟城邦身處羅馬共和國的腹地,能否安撫他們的情緒,成為影響整個國家安危的關鍵。不少羅馬人看出了這個問題,他們主張給予意大利同盟公民權。執政官弗拉庫斯主張授予同盟者公民權,但受到元老院阻撓;保民官蓋約·格拉古在幾年後再次提出,結果被公民大會否決;公元前100年,保民官薩杜爾尼努斯提出給予服役人員公民權,但羅馬人的傲骨出乎想象,他們不願隨意給予其他人公民權,所以此次提議再次失敗。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在數次提議案失敗之後,意大利同盟者通過和平合法途徑爭取公民權的希望破滅,於是他們拿起武器,對主人——羅馬發動了叛亂。意大利同盟者以馬爾西城邦為核心結成聯盟,並互相交換人質,商議共同發動起義。公元前91年,奧斯庫倫城首先起義,其他加入聯邦的城盟立刻響應。除了意大利中部的伊達拉里亞人和翁布里亞人以外,幾乎意大利所有的城邦都加入起義。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同盟者並非分散作戰。他們建立起共和國,將國名定為意大利,並按照羅馬政府模式設立公民大會元老院和執政官,與此同時,他們還自行鑄幣,幣上刻著公牛推翻母狼的圖案,象徵意大利戰勝羅馬。其軍隊共有10萬人左右,羅馬反應迅速,立刻召集18個軍團,派執政官率領出徵。但遺憾的是,起義軍的士氣與軍力都十分強悍,曾經戰無不勝的羅馬竟在戰爭初期處於劣勢。驕傲的羅馬人發現,這些他們曾瞧不起的同盟者,竟然比100多年以前的漢尼拔還要可怕。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既然硬的不行,羅馬人就轉變策略,來軟的。同盟者需要的是羅馬公民權,那麼為了平定叛亂,同意他們的要求,給予公民權不就行了嗎?公元前90年羅馬通過尤里烏斯法,向至今未參與叛亂以及為羅馬服役的同盟者授予公民權,以此安撫後方。公元前89年。尤里烏斯法越來越完善,法條暗示,若在規定時間內放下武器投降,羅馬不但既往不咎,還會給予公民權。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戰爭

此招一出,同盟者的軍隊立馬軍心不穩。很多同盟者立馬投降羅馬。戰爭局勢一下子逆轉,羅馬掌握了主動權,擊潰了毫無戰意的起義大軍。公元前88年,意大利同盟戰爭基本結束。

此次戰爭雖然勝利,但同盟者確實因此獲得了羅馬公民權。更重要的是,羅馬人在此次起義之後,對於整個國家的體制進行了再思考,他們發現,過去那種逼迫敵人臣服的城邦霸權主義無法統治如此巨大的國家,必須要通過擴大公民權以及推行政治模式,來對被征服地區進行直接統治。於是在同盟者戰爭之後,羅馬便致力於完善其官僚體制與公民社會,從而推動了由小國寡民式共和國體制到大帝國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