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爾果斯口岸:中歐班列從這裡順暢安全通關

民警對等待出境的中歐班列進行監護

民警分別對兩列相向行駛的列車進行監護

民警對列車信息進行比對

民警對列車進行監護

民警在列車停靠區域進行巡邏

身著防護服的民警對入境列車乘務人員進行“無接觸”式人證核查

民警對入境列車駕駛室進行檢查

民警進行登車檢查

民警對列車頭部進行消毒

民警對車廂進行檢查

“515,中方出境列車2011號,預計20分鐘後到達,勤務準備!”4月21日16時許,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迎來當日第18趟通關列車。

“收到!”“各組迅速到位!”接到預告,負責當班勤務的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民警馬凱拉了拉口罩,用對講機向各勤務小組發出指令。

列車抵達,早已等候在各自崗位的民警按照分工,緊張有序地開展車體監護、車頭消毒、車廂檢查、人證對照……

霍爾果斯口岸是新疆最大的鐵路與公路綜合性口岸,其中鐵路口岸是中歐、中亞班列出入境的重要通道之一,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承擔著通關班列入境第一道和出境最後一道檢查任務。

“近期通關列車數量顯著增加,以中歐、中亞班列居多。”馬凱說。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關的班列顯著增長,平均每天35列,最多達41列。這意味著民警的查驗任務不斷增加。

負責列車車體監護的民警每人每天平均承擔10輛列車的監護任務,要沿著長約一公里的列車走10個來回,算下來,每人每天要走20公里。

“我們還算好的,檢查車頭內部才是最辛苦的。”馬凱說,“列車頭部結構複雜,是檢查的重點和難點,因為車廂內放置發動機的部分溫度高達40攝氏度左右,夏季最高可達70多度,像蒸籠一樣”。

承擔車頭檢查任務的民警需要和列車司機間接接觸,要在警服之外穿著防護服,一次檢查下來,“警服都能擰出水來”。

這些困難並沒有影響通關速度。該站執勤一隊教導員劉飛表示,考慮到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需要,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精簡查驗流程,使每輛列車的檢查時間比以往縮短了5〜15分鐘,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

安全順暢的通關環境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效幫助,邊檢和海關部門統計顯示,一季度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691列,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十個百分點。

“通關提前一分鐘,對我們企業生產都是莫大的幫助。”新疆中聯海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葉志仁說。

為嚴密防範疫情輸入,該站採取多項防疫措施,將人證查驗由辦公區前移到鐵路現場,既避免發生接觸傳染,又提高了查驗效率。

“民警站的這裡是安全區,出入境司機和員工站在安全線外。人員檢查現場的地面被用紅色和警戒帶劃分成不同區域,民警和被檢查人員始終保持安全距離。”在馬凱看來,通過“無接觸”式檢查阻斷疫情傳播渠道。

在警力的調配上,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抽調精幹、有經驗的民警充實到一線。 “越是特殊時期越不能出任何問題,既保證通關,更要保證國門口岸的安全穩定。”馬凱說。

馬凱的對講機裡又響起列車即將進站的預告,這次是出境和入境列車同時到達。“準備開工!”馬凱穩步走上崗位。

遠處,準備進站的列車拉響汽笛,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相向駛來……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 通訊員 張佳

責任編輯: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