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存:美軍未因疫情而放鬆攪動南海

2020-04-21 03:47

吳士存

環球時報

新冠疫情重創美國,這當中也包括嚴重影響美軍的戰鬥力和部署。有報道說,目前美國至少150個軍事基地和4艘航母出現疫情。儘管如此,美軍近期非但沒有放緩以軍事手段謀求在西太平洋地區霸主地位的節奏,反而在南海繼續上演一幕幕攪動風浪的戲碼。

今年以來,美軍在南海主要開展了四類軍事活動:艦艇航行、演練和演習;軍機的偵察飛行和飛越;航行自由行動;與南海周邊國家的軍事外交、軍事交流援助和聯合軍演。在“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因疫情退出南海停泊關島隔離後,美軍艦艇和飛機依然在南海保持高常態化的軍事活動。為了彌補水面艦艇在南海活動減少可能形成的力量缺失,美軍甚至明顯增加了軍機在南海方向活動的數量和頻率。

到底什麼原因使美軍在戰鬥力遭疫情打擊的情況下仍在南海變本加厲?2017年特朗普政府公佈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加上隨後推出的“印太戰略”,南海問題在中美安全博弈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從美國視角看,南海是維護其在西太平洋海上霸主地位不可或缺的海域和實現美國式海權的咽喉水道,也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和牽制海上力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而在中國看來,南海事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國家安全的天然屏障和重要海上戰略通道。因此中美南海博弈呈現戰略性、結構性特徵。我們本來就不會天真到認為美國會因疫情而放鬆在南海與我博弈。這也是為何疫情期間無論美軍從海上來還是空中來,中國都能從容應對的原因所在。

疫情期間以及疫後,美軍在南海的行動還會出現什麼變數?首先,美軍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仍將以大約每3個月兩次的頻率進行,因為航行自由行動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所需艦船不多。

第二,美國與區域內盟友的聯合軍演等軍事活動會取消或推遲。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雖尚未正式宣佈取消,但從美最近取消美菲“肩並肩”軍演可以推測,該軍演如期上演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除航母外,美印太司令部的水面艦艇仍可滿足在南海軍事行動的需要。未來1-2個月內航母打擊群再闖南海的可能性雖然較小,但目前駐守在日本、新加坡和關島基地的艦艇力量依然可以維持其在南海的前沿軍事存在。

第四,因“擔心”疫情期間中國在臺海或南海採取行動,美軍的威懾性軍事行動會顯著增加。從近期美軍高調對外公佈軍艦軍機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情況來看,其在疫情特殊時期展示威懾的意圖明顯。

疫情全球蔓延仍在繼續,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全球治理體系都將產生深刻影響。疫情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目前來看是負面和消極的,中美兩國圍繞貿易、科技、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的博弈或“脫鉤”趨勢並未緩解。伴隨美國大選臨近,炒作“中國問題”也將是繞不開的議題。

就南海問題而言,美國政府通過進一步實施海上軍事行動顯示對中國的強硬姿態,不僅能在國內迎合部分選民的關注和訴求,在國際上亦可起到增強和鞏固盟友關係的效果。毋庸諱言,正是美國在南海頻繁攪局,縱容和鼓勵其他聲索國在爭議地區採取單邊行動等消極因素累進疊加,才使本已“趨穩、向好”的南海形勢出現令人擔憂的動盪。

南海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南海沿岸國的共同家園,是中國同東盟國家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南海和平穩定和長治久安不僅符合地區國家利益,也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面對疫情期間以及疫後美國在南海日益加劇的軍事挑釁活動,我們應從島礁維權能力建設、民事化功能擴展(近日國務院批准三沙市政府設立西沙區和南沙區,其實質就是向民事化方向邁出了重要步伐)、海上力量整合、未來海上作戰方式變革應對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積極推動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海上合作,排除干擾、增進共識、加速“準則”磋商進程,努力構建以公正、透明、開放、合作為主旋律的地區秩序,避免南海形勢再度動盪或出現顛覆性變化。(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